家国

家国朗读

《家国》是苏泂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家国》

长安五月火云堆,
客子光阴鬓发催。
谋国已嗟无位及,
忧家只怕有书来。
榴花照眼何曾摘,
萱草惊心不要开。
焉得儿男备征戌,
等闲挈取版图回。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长安五月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家国的忧虑和思念之情。

首句描述了五月天空中火烧云的壮丽景象,给人一种炽热的感觉。接着,诗人提到客居他乡的人们,他们的时间过得飞快,他们的发白了鬓角,提醒人们时光荏苒,青春易逝。

第三、四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他感叹自己无法为国家做出贡献,为国家的事业感到遗憾。然而,他却忧心忡忡地等待着一封家书,担心家中的情况。

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榴花和萱草,它们都是夏季的花卉,分别象征着鲜艳和喧嚣。榴花虽然美丽,但是作者无心采摘,因为他思念家乡的人和事。而萱草的开放则让他心生惊愕,因为他担心家中有什么不幸的消息。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家庭的期待和对国家的向往。他希望能有儿子或男性亲属去备战边疆,保家卫国。他希望可以轻松地取得胜利,回到家中,将战果带回。

整首诗词以家国情怀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家园和国家的思念、忧虑和期望。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感受,诗人传达了对家国的深情厚意,以及对家庭和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泂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苏泂朗读
()

猜你喜欢

常喜交亲燕此中,忽移欢绪作悲翁。桃阴已盛何曾语,桧影长闲不厌风。

数漏趁朝心拱北,忍饥开阁客盈东。人生易别须偷暇,为我樽前话苦空。

()

夜光忽暗投,按剑知无因。倾盖苟如旧,异世为同人。

昔君向远谪,可赎人百身。纷纷燕蝠辈,相争错晨昏。

()

仙山来作中秋节,月比人间分外圆。我与罗浮同不睡,坐看明月过中天。

()

一水萦不断,千岩翠相扶。孤篷载雪归,我昔见画图。

今年两经行,明晦自惨舒。旱夏山若焦,秋至潦溢途。

()
禅榻一觉睡,冬宵五更长。
窗递清风入,枕边松柏香。
()
积霭晚尽散,南山明夕阳。
秋容遍丰镐,古恨入隋唐。
草木咸摇落,风烟自渺茫。
客亭须下马,把酒慰殊乡。
()

董生唯巧笑,子都信美目。百万市一言,千金买相逐。

不道参差菜,谁论窈窕淑。愿言捧绣被,来就越人宿。

()

桑叶扶疏闭日华,穆王邀命宴流霞。霓旌著地云初驻,

金奏掀天月欲斜。歌咽细风吹粉蕊,饮馀清露湿瑶砂。

()
和羹心事岁寒姿,若弟风标舍更谁。
谩道色轻花更艳,几成涂抹水边枝。
()

西南有高阁,下瞰沧江清。飞闼百馀尺,复道周西楹。

白日一何丽,照耀丹青明。借问谁所为,云是滕王婴。

()
清净行者不涅槃,破戒比丘无地狱。
天台相接到西川,总是自家亲眷属。
()

()
唐明皇,自言荣,金舆翠辇游华清。
广寒宫殿凝水晶,霓裳羽衣沈香亭。
沈香亭,泛流霞,流霞潋滟队五家。
谁知野鹿衔宫花。
()
幸是安心无可病,不曾为米底须归。
养成乳鹿充神驾,散拾残云补道衣。
()
二曲崚嶒三石峰,当时秦女采芙蓉。
至今汤沐临清泚,不作巫阳十二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