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花落。唐代。杨巨源。北斗南回春物老,红英落尽绿尚早。韶风澹荡无所依,偏惜垂杨作春好。此时可怜杨柳花,萦盈艳曳满人家。人家女儿出罗幕,静扫玉庭待花落。宝环纤手捧更飞,翠羽轻裾承不著。历历瑶琴舞态陈,霏红拂黛怜玉人。东园桃李芳已歇,独有杨花娇暮春。
暮春三月,春色渐褪。面对纷纷扬扬的杨花,诗人们不禁产生种种感触。杨巨源以欢悦心情,描绘出满天杨花的轻盈曼妙的风姿,赋予杨花崭新的形象。“北斗南回春物老,红英落尽绿尚早”,北斗星斗柄南指,冬去春来,大地回春。开头跳过初春、仲春,直指春暮花稀,逼近题意。“韶风澹荡无所依,偏惜垂杨作春好。”韶风,和风。当红稀绿少之时,是垂杨弄春之际。诗人移情韶风,以“无所依”、“偏惜”,将和风写得情意绵绵。以物拟人,跌荡有致。诗歌由春暮引出春风,再引到垂杨,却还没有触及杨花,看似开门见山、拍合诗题,却又琵琶半遮,小作掩映。
“此时可怜杨柳花,萦盈艳曳满人家。”艳曳,美妙地摇曳。前面四句写足春景后,杨花至此才姗姗出现萦盈艳曳四字,写出杨花满天,萦回摇曳,回转飘拂,如在眼前。诗中字面不带风字,而动作却无一不在风中。上承韶风弄花,笔意含蓄空灵。然而只就杨花咏杨花,不免单调枯干。诗中以“满人家”三字引出下文,拓开境界。“人家女儿出罗幕,静扫玉庭待花落”,在漫舞的杨花中,美丽的少女静待花落。花与人相互映衬,环境优美。“宝环纤手捧更飞,翠羽轻裾承不著。”佩带宝环的少女,以纤纤玉手捧接杨花,杨花却一止又飞。少女以华美衣襟兜承杨花,杨花却回旋不止。诗歌虽然只写少女衣饰、举止,但人物的娇戆欢快、轻松自在神态,杨花的轻盈飘缈,宛在眼前。写形寓神,形神兼备。如果说韶风爱花是初次衬托,那么由拟人而真人,则少女爱花,衬托力量更强,奠定全诗明媚基调。正如清人沈德潜所评:“儿童捉杨花,无甚情味。美人游戏杨花,风神无限矣。‘宝环纤手’一联,形容尽善。”
少女手捧不得,衣承不著,杨花却来挑逗戏弄少女:“历历瑶琴舞态陈,霏红拂黛怜玉人。”霏,飞散。杨花在瑶琴前舞态分明,姿势纷呈,仿佛是闻乐起舞。飞过红妆,掠过黛眉,杨花多情,也怜玉人。由人戏花到花戏人,由少女怜花到花怜少女,情感两相交融,愈为浓烈。诗人以花拟人,怜香惜玉想落天外,顿开新境,然而写杨花之神又不离杨花体轻飞散本色,立足实境,求虚于实。
“东园桃李芳已歇,独有杨花娇暮春。”结尾再以桃李消歇,反衬杨花。一个“娇”字,再次以花拟人,遣辞传神。没有上文少女戏花,“娇”字意境就不复存在,没有花戏少女“娇”字神态就无从说起。一结贯通全篇,风神摇曳。通篇至此流走轻灵,一气呵成。
历来咏唱杨花之作,由于春色难留、芳菲凋谢,情怀不免感伤,大都慨叹其飘泊零落。如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曰:“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石懋《绝句》曰:“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毬满路旁。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杨巨源却开掘暮春杨花漫天飘舞的美姿,抒发美好情怀,人取我弃,立意新颖,表现出诗人浓郁的生活情趣。为了突出杨花可爱,诗中进行层层衬托,以“红英落尽绿尚早”反衬,以韶风拟人正衬,以少女戏花再次正衬后,又以“东园桃李芳已歇”再次反衬,主宾配合,笔致多变。全诗语言丽词迭出,单韵流转,呈现出斑斓多姿之态,亦表现出诗人明朗愉悦之情。
参考资料:
1、《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423-424页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春秋战国门。孙武。唐代。周昙。理国无难似理兵,兵家法令贵遵行。行刑不避君王宠,一笑随刀八阵成。
游惠山一。宋代。钱绅。挐舟到山寺,诗句偶缘情。山自锡无后,寺因泉有名。楼阴回夕景,树色向冬荣。就水别茶味,全胜它处烹。
已后儿曹疾走誇,分同杜叟客忠嘉。白衣莫致有名物,青眼谩看无数花。
念我岂无岩壑暇,从君恐及簿书哗。不唯孤负登临约,亦觉诗筒到眼赊。
蕃尝以闰九日约谢章二丈会南堂有事而止既欲复理前约乏酒未能因见唱酬嘉字韵诗卷借韵呈章丈。宋代。赵蕃。已后儿曹疾走誇,分同杜叟客忠嘉。白衣莫致有名物,青眼谩看无数花。念我岂无岩壑暇,从君恐及簿书哗。不唯孤负登临约,亦觉诗筒到眼赊。
宫词(十八首)。明代。张凤翔。锦屏斜立百花春,玉貌三千侍主人。最是慧娘谙曲调,绣茵低舞细腰频。
韦员外东斋看花。唐代。李端。入花凡几步,此树独相留。发艳红枝合,垂烟绿水幽。并开偏觉好,未落已成愁。一到芳菲下,空招两鬓秋。
送顾进士使浙纂修。明代。熊卓。漠漠江湖生远愁,青青兰杜绕芳洲。烟林对酒浓花发,夕馆怀人长汉流。吴下清风过旧宅,越中啼鸟伴行舟。公馀定自多词赋,司马才高更胜游。
和北吴歌 其二十五。明代。范景文。乡里儿郎也解歌,时兴曲子土音哦。最难听是声哀急,不为关情唤奈何。
九月三日芙蓉与菊同开。明代。鲁铎。黄花开不待重阳,亦有芙蓉不待霜。为忆宣和新谱里,已将金钿对红妆。
冬青冢篇。元代。杨维桢。老羝夜射钱塘潮,天山两乳王气消。秃妖尚压龙虎怪,浮图千尺高岧峣。文山老客智且勇,夜舟拔山山不动。江南石马久不嘶,冢上冬青今已拱。百年父老愤填胸,不知巧手夺天工。青之木,郁葱葱,六綍更树蒲门东。
西湖杨柳枝词 其三。明代。孙继皋。湖边无数古禅林,尽是游人与布金。日晚西山钟磬发,随风远近到湖心。
瑞麦歌。宋代。吴泳。爰采麦矣岷之阳,麦秀蕲兮登我场。岐岐而生自天产,两两而并维星祥。我行其野逢酂长,酂长忻然持穗往。自言此穗实秀时,六稻俱垂惟麦仰。晋之四穟唐六岐,虽有其物无其时。我君圣武绥万邦,我侯骏德为藩维。君臣尧舜禹,十风五日雨。干戈偃息将兆和,拍手齐唱崆峒歌。
江上秋阴。明代。庞尚鹏。推篷閒独酌,天为扫烦襟。树色笼寒日,江流带夕阴。断霞孤鹜远,高岫乱云深。千古知音少,何人共赏心。
高宗郊祀前庙朝享太庙三十首。宋代。真宗。帝既临享,步武鸣莺。陟降规矩,颙昂周旋。登歌一再,典礼莫愆。神之听之,祉福绵绵。
柯敬仲墨竹。元代。凌云翰。闻韶曾见凤来仪,回首苍梧又一时。写出竹枝歌外意,楚云湘水不胜悲。
白岩歌为乔希大司马赋。明代。王鏊。太行西来势如翔,两崖忽断纷开张。中间沃衍散耕牧,至今风俗馀陶唐。白岩嶕峣森立玉,疑贮白云千万斛。又疑天山雪不消,六月悬崖挂飞瀑。长松矹硉偃虬龙,磐石坐送孤飞鸿。朝看白岩横,暮看白岩纵。幅巾芒屦长松下,白岩处处长相逢。一朝还为苍生起,坐镇留都惟隐几。江东烟树晚重重,回首白岩云万里。苻坚入寇不须惊,隐然人倚如长城。围棋似是谢安石,断靷谁为郭子横。只将忠赤佐天子,不管白璧来青蝇。青蝇青蝇何为哉,我思白岩归去来。
酬李廓精舍南台望月见寄。唐代。姚合。看月空门里,诗家境有馀。露寒僧梵出,林静鸟巢疏。远色当秋半,清光胜夜初。独无台上思,寂寞守吾庐。
赠丘鲁生。明代。程可中。旅食无端笑滞淫,邻居犹自费招寻。风流南郡谈经帐,羞涩长门卖赋金。送尽花神春未艾,检残药裹病偏侵。空江日暮灵妃曲,久向天涯负赏音。
宝学连公挽诗 其二。宋代。李弥逊。弱冠论交老更坚,平生风义想前贤。银峰告政一千里,雁塔联名四十年。漫许赤心酬雨露,终成白发傲林泉。酸风送子寒山暮,鸣壑摇松亦泫然。
野望。明代。石宝。偶来原上望,续续意何穷。远树寒烟里,荒台夕照中。翩翻沙鸟白,寂寞野花红。诗兴谁收拾,徘徊立晚风。
题陈秀才溪山佳趣。宋代。戴表元。城郭寻寻尽,溪山宛宛来。同谁迁蜡屐,为子破苍苔。书欲斓斑设,花须烂熳开。赵郎题墨妙,烟雾眼中开。
长相思 赠画上美女。清代。钟蕴。丹青手。谁人有。能描一种丰姿否。好是鸳鸯偶。颦眉久。时低首。深情应为春相负。春去难消受。
水调歌头 其八 桂林中秋。宋代。张孝祥。今夕复何夕,此地过中秋。赏心亭上唤客,追忆去年游。千里江山如画,万井笙歌不夜,扶路看遨头。玉界拥银阙,珠箔卷琼钩。驭风去,忽吹到,岭边州。去年明月依旧,还照我登楼。楼下水明沙静,楼外参横斗转,搔首思悠悠。老子兴不浅,聊复此淹留。
陪山村先生白提举宅清集。元代。善住。展席当清昼,凭轩野思饶。苔随屐齿陷,雪入酒杯消。看竹鹤先舞,弹琴梅自飘。风流馀二老,相对话前朝。
和李子寿通判曾庆祖判院投赠喜雨口号八首。宋代。杨万里。雨早些时打麦残,雨迟许日即秧乾。阿谁会得天公意,只道今年乞雨难。
谢送桂花。宋代。郑清之。道眼如如了色空,维摩方病散花中。杜陵有酒勤相觅,留竢清斋出梵宫。
八秩齐眉健,人间盛事稀。一阳开七日,初度庆双依。
情极传佳绘,天长恨远飞。瑶池今岁会,祇把梦魂归。
南安赵别驾璧以父母俱上寿同以十一月七日为生辰绘上寿杯图驰献予同年太守李彦文属予作诗美之。明代。唐胄。八秩齐眉健,人间盛事稀。一阳开七日,初度庆双依。情极传佳绘,天长恨远飞。瑶池今岁会,祇把梦魂归。
黄思忠病起作此寄之。宋代。李流谦。岩岩千丈松,大厦不收拾。已作涧壑卧,更困蝼蚁穴。天果无意哉,问龟龟不食。悲歌气填膺,白虹为贯日。向来亡公子,后日九州伯。奈何蕞尔曹,乃敢观裸浴。士穷有如此,於君更心恻。平生治国手,仅脱在陈厄。三彭捃细故,二竖每明德。闻之投袂起,此士岂易得。可无不赀药,粉珠屑白玉。奋髯呵不祥,有神嘿操戟。欻然蛙腹裂,还我苍玉璧。一尊欲寿君,怅念风雨隔。平吴固奇烈,更谨盘水执。君身则千金,斯文但一发,勉矣加餐饭,吾道係损益。
予历年避暑祠中,每邀荪湄小住,披襟岸帻相对怡情。今夏移榻来祠而荪湄去秋作古矣,怅赋此诗八首 其八。清代。张洵佳。凉月静宜清夜对,白云閒当故人留。迟眠娇女嬉相告,蟋蟀阶前捉一头。
拟元日立春。明代。朱诚泳。甲子开元旦,春深转斗魁。初筵浮柏叶,急琯动葭灰。宇宙真阳始,山川淑气回。青丝兼綵胜,节物自相催。
南坡不以科目自累而以风雅处鸣请余为赋。宋代。沈说。凤衔科诏出祥云,底事儒林有逸民。四海声名难著我,一坡风月正宜人。镜留白发非遮俗,家酿黄柑可接春。只许诗朋自来往,素袍青履华阳巾。
妙庭观。宋代。曾治凤。来访双成宅,溪流绕故山。玉真归帝所,金鼎落人间。云气生窗户,松声记佩环。神仙在何处,且得片时閒。
偶占。明代。郭之奇。晓风飞去片花吹,暮雨低来折柳垂。愁绝子规声欲断,美人独立意迟迟。
春日与刘评事过故证上人院。唐代。杨巨源。曾共刘咨议,同时事道林。与君方掩泪,来客是知心。阶雪凌春积,钟烟向夕深。依然旧童子,相送出花阴。
题南庄号。明代。陆深。背倚青山面水田,草堂修竹向阳天。夜深南斗当窗见,雨后薰风掠燕翩。牧笛农歌俱负郭,西成东作总丰年。主人爱打蒲团坐,一卷庄生秋水篇。
道人来自阳山麓,手携旧种千竿竹。小裁方斛不盈尺,中有潇湘江一曲。
未信天工能尔奇,不知地脉从谁缩?晴窗翛翛散烟雾,眼底森然立群玉。
阳山昱上人访予吴门寓舍求为湘竹诗予辞以未见竹上人不远六十里自山中舁其竹而来好事有如此者欣然为赋长句。元代。黄溍。道人来自阳山麓,手携旧种千竿竹。小裁方斛不盈尺,中有潇湘江一曲。未信天工能尔奇,不知地脉从谁缩?晴窗翛翛散烟雾,眼底森然立群玉。岂期我乃累此君,蒙犯风埃走尘俗。故山方远重愁绝,新句未成惭迫促。黄冈之产大中椽,政用材美刳其腹。愿言保此终天年,岁暮山中伴幽独。
至淮安候李都宪不至诗以寄意。明代。倪岳。画舸乘风夜渡淮,孤吟聊遣客中怀。行台玉节应难候,宾馆金尊不易偕。愧我匆匆还故里,看君衮衮历崇阶。须知国计通融地,天上恩波想未涯。
阳关西路,看垂阳客舍,嫩浮波縠。宝马嘶风人渐远,隐隐歌声戛玉。踏遍春山,归来高卧,笑濯沧浪足。孤鸿天际,断霞摇曳心目。香露飞入壶中,仙家九酝,酿百家醽醁。一朵巫阳休怅望,且看家山眉绿。歌罢风生,舞馀花颤,凤髓飘红烛。瑶台月冷,夜归斗挂银屋。
念奴娇·阳关西路。宋代。葛郯。阳关西路,看垂阳客舍,嫩浮波縠。宝马嘶风人渐远,隐隐歌声戛玉。踏遍春山,归来高卧,笑濯沧浪足。孤鸿天际,断霞摇曳心目。香露飞入壶中,仙家九酝,酿百家醽醁。一朵巫阳休怅望,且看家山眉绿。歌罢风生,舞馀花颤,凤髓飘红烛。瑶台月冷,夜归斗挂银屋。
赠实老。宋代。徐照。夏高头半白,不肯住招提。汲井篱花落,挂衣巢鸟啼。林间曾有约,世上尽如迷。却把南华卷,从人论物齐。
戏长安岭石。宋代。王安石。附巘凭崖岂易跻,无心应合与云齐。横身势欲填沧海,肯为行人惜马蹄。
和殷舍人萧员外春雪。宋代。徐铉。万里春阴乍履端,广庭风起玉尘干。梅花岭上连天白,蕙草阶前特地寒。晴去便为经岁别,兴来何惜彻宵看。此时鸳侣皆闲暇,赠答诗成禁漏残。
十一月十四日入叶坑。元代。刘崧。山下泉车尽日闻,山头茶树绿成云。几时荷叶陂头住,学种山茶四十斤。
三人连袂阊阖行,二少年弟一老兄。莫言蒹葭倚高树,芳菲润映苍枝荣。
鱼也有酒旨且多,彝也起舞我也歌。渭阳棠杕声相和,明日可如今日何。
梦与表弟王制彝卿表甥陈鳌子鱼散步河曲鳌邀饮其室觉而赋之写似二子。明代。祝允明。三人连袂阊阖行,二少年弟一老兄。莫言蒹葭倚高树,芳菲润映苍枝荣。鱼也有酒旨且多,彝也起舞我也歌。渭阳棠杕声相和,明日可如今日何。
制置丁少卿生日。宋代。魏了翁。皜皜陵霄独鹤飞,九芙蓉里烂生辉。青阳少府旧弓冶,白石先生新杼机。阅尽世纷磨不磷,听渠公论是邪非。恭惟陛下方新政,小却犹应伴紫薇。
和时圣昭兼酬刘原博。明代。程嘉燧。劳生真厌老来忙,但喜残年相见长。禁火风光春断酒,浴蚕时月夜舂粮。陶公日没思燔烛,仲子辰佳可命觞。独爱幽栖身懒动,敢将衰病学嵇康。
儿女情多。甚千秋万古,不易消磨。拔山力尽英雄困,垓下尚拥兵戈。含红泪,颦翠峨,拌血污游魂逐太阿。草也风流犹弄,舞态婆娑。当时夜间楚歌。叹乌骓不逝,恨满山河。匆匆玉帐人东去,耿耿素志无他。黄陵庙,湘水波。记染竹成斑泣舜娥。又岂止虞兮,无可奈何。
秋色横空 (本名玉耳坠金环,秋色横空盖前。元代。白朴。儿女情多。甚千秋万古,不易消磨。拔山力尽英雄困,垓下尚拥兵戈。含红泪,颦翠峨,拌血污游魂逐太阿。草也风流犹弄,舞态婆娑。当时夜间楚歌。叹乌骓不逝,恨满山河。匆匆玉帐人东去,耿耿素志无他。黄陵庙,湘水波。记染竹成斑泣舜娥。又岂止虞兮,无可奈何。
拜杨伯起墓。宋代。汪灏。蟠龙关塞近,大鸟墓门深。万古长河水,千秋暮夜心。衣冠朝岳麓,蘋藻荐桃林。夫子应知己,囊无陆贾金。
将至浯溪简同行。宋代。项安世。地想浯溪行,舟逢怪石多。平生真到此,重九合如何。我解伊吾读,君能欸乃歌。风从两崖下,江水急生波。
庚戌九日还自上都饮酒于西嵓以野水竹间清秋岩酒中绿为韵十首 其五。宋代。蔡松年。閒居度重九,昔贤爱嘉名。霜菊有正色,糟床逢圣清。
二月七日与陈新甫甘允从饮范使君亭。元代。柳贯。心赏他年屡,湖光此处全。春生鸥鸟外,人醉杏花前。细竹侵除道,残阳满系船。毋将比西子,吾实愧华颠。
重赋三高。南北朝。周南。著就农夫谷不收,江湖著我系虚舟。渔樵拍手应相笑,不得长鲸取次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