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房洗砚

莲房洗砚朗读

《莲房洗砚》是宋代诗人郑清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莲房洗砚

圆长已褪青云子,
芳软犹存绿玉房。
留伴陶泓共新浴,
要令毛颖沃清香。

译文:
莲花池中洗净砚台,
原本圆长的青云子已经褪去,
但芳香柔软仍然留存于绿色的玉房。
让我与陶瓷的盛者共同沐浴,
期望让砚台上的笔毛沾满清香。

诗意:
这首诗以洗砚为题材,通过描绘莲房、砚台和陶瓷的盛者,表达了清新、雅致的意境。诗人通过对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莲房的宽广和砚台的洁净,同时也传达出陶泓的盛气和砚台的香气。诗人希望通过洗砚的过程,使笔毛能够吸取到清香,为写作提供灵感和美好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洗砚的过程与自然景物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清新雅致的向往。诗中的莲房和绿玉房象征着纯洁和美好,而陶泓则代表了陶瓷的精美和高雅。整首诗通过对莲房洗砚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写作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诗中的"圆长已褪青云子"意味着砚台上的青云子已经磨损,但砚台仍然保持着原有的形状。"芳软犹存绿玉房"则形容砚台的香气和柔软感,使人联想到莲花的芳香和柔美。"留伴陶泓共新浴"表达了诗人与陶瓷的盛者一同洗砚的意境,彰显了诗人对艺术的追求和对高雅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要令毛颖沃清香"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洗砚,使笔毛充满清香,为写作带来灵感和美好的氛围。

整首诗词以简洁、清新的语言描绘了洗砚的过程,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营造出一种优雅、宁静的氛围。诗人通过洗砚这一日常动作,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高雅生活的向往,展示了宋代文人的精致情趣和审美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郑清之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郑清之朗读
()

猜你喜欢

一轮明月照江湾,举目濠涌咫尺间。东澳波涛渔艇去,南村烟雨牧童还。

斗门洞阔龙归易,梅角山高虎跳艰。借问状元何处是,往来人报荔枝山。

()
地炉微火伴寒灰,垂野江云暝不开。
欲睡手中书自堕,半酣窗外雪初来。
渡头照影闻征雁,篱角吹香得早梅。
佛粥春盘俱不远,离离斗柄欲东回。
()
物物具天机,缘何纸上生。
有时挂素壁,自动亦自鸣。
()

秦汉置牧守,犹古之侯伯。
封建而郡县,仁政固不易。
汉宣知所本,留意二千石。

()
中金蚕毒好埋冤,家丑难将岁月论。
冷地思量吃亏处,咬牙不觉把龈吞。
()
灵峰山上宝陀寺,白发东坡又到来。
前世德云今我是,依稀犹记妙高台。
()

山林甘寂寞,朋友得从容。清吹来双涧,斜阳隔数峰。

败田沙草细,阴巷石苔重。谁料江城客,还来蹑旧踪。

()
皇仪有炜,彩升次升。
沈沈邃殿,穆穆天延。
坤德深隆,皇图永宁。
咨尔延臣,揶齐以登。
()
残日衔西岭,轻烟幕晚村。
朝宗奔众水,设险壮重门。
恍惚襄王梦,凄凉蜀相魂。
山川长不改,人意自朝昏。
()
浓淡中边费剪裁,朱唇得酒笑颜开。
春风不度西流水,休说香从蜀道来。
()

恭惟同自出,妙选异高标。入幕知孙楚,披襟得郑侨。

丈人藉才地,门阀冠云霄。老矣逢迎拙,相于契托饶。

()

五凤望中仙,五马人间贵。舞态歌声尽出群,乌鹊巡檐喜。
昨夜值狂风,痛饮全无味。说与谯门漫打更,却怕催归骑。

()
蓬壶旧隐已微茫,浪迹红尘乐未央。
纵酒山南千日醉,看花剑外十年狂。
新诗刻烛惊词客,骏马追风戏鞠场。
要是世间男子事,不须台省竞飞翔。
()

旗峰万仞插天碧,山高水深来有脉。古今酌遍野人杯,谁是夷齐谁盗蹠。

愿公激浊更扬清,大作霖雨均山城。馀功不独苏久旱,且为赤子洗甲兵。

()
静鞭声裹驾头来,紧握双拳打不开。
打得开,云压香尘何处是,静鞭声裹驾头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