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六日出郡登舟如钱塘十七日舟中杂兴

九月十六日出郡登舟如钱塘十七日舟中杂兴朗读

《九月十六日出郡登舟如钱塘十七日舟中杂兴》是宋代诗人汪莘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个九月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受。

译文:
白云晚向山中出,
白雾朝从水上生。
三百里滩轰笛过,
鬼神惊倒怒龙声。

诗意:
这首诗通过描绘白云和白雾的出现,刻画了九月的景色。白云在晚上从山中升起,白雾在早晨从水面上升起,形成了一幅宏大而壮丽的景象。接着,描述了轰鸣的笛声穿过三百里的滩涂,这一声音惊动了鬼神,甚至激起了怒龙的咆哮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精细描绘,传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白云和白雾的出现,展示了自然界的变幻之美,同时也给人一种朦胧之感。而滩涂上回荡的笛声,象征着人类的活动与尘嚣,与自然的宁静形成鲜明的对比。鬼神和怒龙的形象增添了神秘和惊奇的色彩,使整首诗具有一种超越现实的意境。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摹,以及对声音的生动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富有变化和神秘感的世界。此诗展示了宋代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诗意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汪莘

汪莘(1155~1227)南宋诗人。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  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汪莘朗读
()

猜你喜欢

谁凿山中龙尾石,遍与人间供翰墨。
蛟螭妒嫉互盘踞,鬼神守护勤呵叱。
苟非其人不轻出,似觉天公深爱惜。
磨砚轻写俗文章,岂不青蝇污白璧。
()

祠官今比玉壶清,铜虎符分向四明。城近丹霞褰幔过,山深白鹿夹车行。

治装资遣惟兴学,卖剑催耕不用兵。十郡应推循吏上,汉家何日召持衡。

()

笔为麟角橐为荷,倚杖蓬莱一浩歌。玄构九霄开日月,灵源万派决江河。

天人不用陈三策,文学还应首四科。锡我百朋何以报,杨舟汎汎赋菁莪。

()

转绿翻红无定时,曾从贫贱识西施。于今最恨张京兆,不做高官不画眉。

()
九三隅维积洚。
水面尽为凌冻。
奇性最坚贞,任放明光出从。
遥送。
()

秦坑气爇天,商山色方好。一鹿走寰中,孤凤鸣秋昊。

多谢赤松徒,设网罗此老。片语回天心,一气嘘万槁。

()

小胆空房多悸。那更鸟啼蛩嚏。帘卷看银河,心与繁星俱碎。

红泪。红泪。长浸合欢翠被。

()
婉彼鸳鸯。
戢翼而游。
俯唼绿藻。
托身洪流。
()

扫谢尘氛数百端,此身萧散似无官。轻名有五何曾傅,心本无多不放难。

白发少侵犹耐老,缊袍虽敝尚遮寒。倦游点检行边债,东岳西山两未看。

()

谷树大数围,植时不知岁。精多作胶液,注流至根柢。

斲以团丹砂,玄黄何泥泥。或为金石漆,脂膏苦自毙。

()

十年三拜东门敕,长是寻灯濯污裾。赢得平安题报历,不妨朋友校残书。

歌传鹊鼠非行路,咏入乌狐愧大车。物物背驰将老矣,定知身世欲何如。

()
数声乌鹊。
院宇寒萧索。
杨柳梢头秋过却。
无叶可供风落。
()

朝居厌喧呶,暮坐若幽独。
忽闻江翁来,喜视樽中醁。
所惭升斗微,不足满君腹。

()
彼民若不骇舆,乃翁可就安车。
击鲜之力不足,啜菽之欢有馀。
()

烟渚云帆处处通,飘然舟似入虚空。玉杯浅酌巡初匝,

金管徐吹曲未终。黄夹缬林寒有叶,碧琉璃水净无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