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是宋代诗人汪莘所作,诗意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和对自然的观察。以下是《秋兴》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秋天的清晨,格外感受到天空的明净,我仰头望天,低头行走。不仅我的歌声如同鹤鸣一般悠长,而且我整个身体都轻盈如鹤。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对秋天的赞美之情。诗中的"秋兴"表达了作者在秋天这个季节中所感受到的情绪和心境。秋天的晨光清新明亮,使得作者感到心旷神怡。他仰首望天、俯首行走,展现了他与自然的亲近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用比喻手法将自己的歌声与鹤的鸣叫相比,将自己的身体轻盈的感觉与鹤的飞翔相类比。这种比喻既展示了作者优美的歌声,又传达了他轻盈自如的状态。整首诗以秋天为背景,以鹤为意象,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运用比喻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对自由自在、轻盈状态的向往。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把读者带入到一个秋日的早晨,感受到秋天的清新和自然的魅力。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运用比喻手法,作者将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传达出对秋天的喜爱和对自由、轻盈状态的向往。整首诗给人以轻松愉悦、欢欣向荣的感觉,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秋天的美好和自然的力量。
汪莘(1155~1227)南宋诗人。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 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汪莘。汪莘(1155~1227)南宋诗人。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 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纟互云诗八首次韵。明代。程嘉燧。闲坊归处有莺声,白发伤春泪暗生。无计和胶粘日驻,枉拚不睡泥天明。千场绿酒双丸泻,一朵红妆百镒争。不见等闲歌舞散,风前化作彩云行。
和东坡赠岭上老人。宋代。李之仪。过眼崎岖等劫灰,到头荣悴本谁裁。须知此老心如铁,看尽行人几往回。
真珠帘。清代。李慈铭。是谁琢就珍珠蕊。露苞含、多少温存深意。恰到半开时,又素馨如醉。见说琳宫新采得,便暗取、荷囊深系。偷寄。恁背人低数,相思何事。偏称小扇轻纨,配绰约簪花,琼瑶匀缀。卅喜算团圞,看细排心字。比似丁香犹款密,好结取、从头盟誓。休弃。便箧缄香,见时长记。
湖中夕泛归南屏四绝。宋代。释道济。五月西湖凉似秋,新荷吐蕊暗香浮。明年花落人何在,把酒问花花点头。
蝶恋花 其二。清代。俞士彪。听着檐铃风阵阵。寒月窥窗,照我长孤闷。多少暗尘萦玉轸。灯花夜夜无凭准。点滴漏声都是恨。万转千回,才得三更尽。越水吴山何处问。今生可有相逢分。
东城。宋代。陆游。墟落敛暮烟,林梢偃新月。河桥灯渐闹,柳岸船犹发。薄酒吹欲无,伫立搔短发。谁知七十翁,岁晚念裘褐。
江国晚秋。明代。王恭。泽国秋气深,微霜葛衣薄。斜日川上寒,孤峰镜中落。渺渺粤人烟,依依海山郭。邻笛声已凄,遥砧晚犹作。沧波苦竹断猿哀,蔓草黄花与啸台。前代风流亦如此,如何不饮杜陵杯。
法惠小饮以诗索周开祖所作。宋代。苏轼。立着巫娥多少时,安排云雨待清词。酒酣鲁叟频相忆,曲罢周郎尚不知。海鹞无踪飞过速,云龙有报发来迟。从今莫入寻春会,为欠梅花一首诗。
玉堂合欢花初开郑潜昭率同院赋诗次韵。元代。袁桷。一树高花冠玉堂,知时舒卷欲云翔。马嘶不动游缨耸,雉尾初开翠扇张。旧渴未须餐玉屑,嘉名端合纪青裳。云窗雾冷文书静,留取馀清散远香。
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绝句。宋代。杨万里。荒余只怪不愁声,好语烦君细细听。秧早不由田父懒,蚕迟端待柘阴成。
题云林竹二首 其二。宋代。张简。笠泽庄头道士家,书林风竹翠交加。新梢便有凌云势,高出墙檐扫落花。
东吴述怀三首 其一。明代。夏原吉。为客东吴郡,秋过冬复深。梅妆昆阜玉,橘剪洞庭金。颠倒还家梦,彷徨恋阙心。何时了王事,兰棹起归音。
题隆师山水短轴二首六言。宋代。程俱。抱瓮终年五亩,结茅何日三间。正拟萤飞自照,真成鸟倦知还。
谒金门。宋代。陈克。柳丝碧。柳下人家寒食。莺语匆匆花寂寂。玉阶春藓湿。闲凭薰笼无力。心事有谁知得。檀炷绕窗灯背壁。画檐残雨滴。
杨宗伯知举出院。宋代。释居简。三级桃花把要津,懿文储德在权衡。鸾雏将授三传托,虎榜先同一瓣盟。荣以依光如昼锦,乐于兼善胜专城。履声早晚星辰上,弗与群仙地上行。
对食戏作六首 其四。宋代。陆游。栟榈子嫩供香饭,皂荚芽新簇冷淘。常使先生饱扪腹,其馀万事一秋毫。
明道元年章献明肃皇太后朝会十五首。清代。佚名。肃肃临下,有威有容。循循事上,惟信惟忠。盛礼兴乐,示慈训恭。君臣协吉,惟道之从。
赋得谒帝承明庐诗。南北朝。江总。雾开仁寿殿。云绕承明庐。轮停绀幰引。马度红尘余。香貂拜黻衮。花绶拂玄除。谒帝升清汉。何殊入紫虚。
桃源忆故人 访周汝寺。宋代。杨仪。单衣晓怯东风冷,忽过湖波千顷。山色倒侵溪影,一路随孤艇。美人室远飞云迥,遥忆小堂春永。睡起碧纱人静,隔竹敲新茗。
翠围院。宋代。陆游。晓入翠围寺,拥门千万峰。山空鸟自命,林茂鹿相从。嫋嫋风中筰,昏昏云外钟。将归兴未尽,清啸倚长松。
谒三闾庙。唐代。窦常。君非三谏寤,礼许一身逃。自树终天戚,何裨事主劳。众鱼应饵骨,多士尽餔糟。有客椒浆奠,文衰不继骚。
元日观朝。唐代。厉玄。玉座临新岁,朝盈万国人。火连双阙晓,仗列五门春。瑞雪销鸳瓦,祥光在日轮。天颜不敢视,称庆拜空频。
甲辰中秋后二日礼德山鉴大师塔偶成四偈示同行诸衲 其二。明代。袁宏道。流水高山只自听,白云终不碍峰青。贪他一口龙潭沬,枉却金刚般若经。
入施州杂咏六首 其二。明代。潘希曾。好峰如削透林端,面面生云翠作团。安得池盆宽十亩,贮来庭院倚栏干。
松林午憩。元代。李士瞻。松林坐久午风清,溪水潺潺树有声。何处小舟撑柳外,来迎潮落去潮生。
洞房。唐代。杜甫。洞房环佩冷,玉殿起秋风。秦地应新月,龙池满旧宫。系舟今夜远,清漏往时同。万里黄山北,园陵白露中。
骤雨 其一。元代。张弘范。沧海龙飞霹雳惊,云间电影万蛇明。六丁怒挽天河水,特为人间洗甲兵。
辛卯仲夏蕲春之什 其三 李山品茗亭俯瞩。清代。陈忠平。危亭邀把茗,倚徙白云端。青黛横层巘,明珠嵌翠盘。石空声殷殷,霞湿影漙漙。涧谷通溟极,蛟龙信可蟠。
代挽宁西云。宋代。姚勉。杜牧先铭墓,渊明自祭文。两贤真造理,百世又逢君。把钓溪沈月,著书山锁云。谁能上遗藁,堪辟木天云。
送友人东归。唐代。刘长卿。对酒灞亭暮,相看愁自深。河边草已绿,此别难为心。关路迢迢匹马归,垂杨寂寂数莺飞。怜君献策十馀载,今日犹为一布衣。
【中吕】朝天子_村居杜门,。元代。任昱。村居杜门,守贫,知有归田分。春风渐入小洼樽,勤饮姜芽嫩。乡党朱陈,讴歌尧舜,向东皋植杖耘。子孙,更淳,闲把诗书训。信笔九霄,早朝,曾赴金门诏。珠玉在挥毫,胸次谁同调?谈笑枚皋,风流温峤,恣疏狂直到老。尽教,醉了,走马长安道。道院翠峰,锦宫,香霭丹霞洞。来寻采药鹿皮翁,煮茗为清供。静听松风,闲吟《橘颂》,碧天凉月正中。九重,赐宠,一觉黄粱梦。题情渭城,雨晴,柳不系黄金镫。梨花小院又清明,误了寻芳兴。香减吴绫,尘蒙秦镜,碧纱窗和闷扃。柴荆,晓莺,巧语无心听。
紫骝马。宋代。文同。翩翩紫骝马,烂烂黄金鞍。流水四蹄急,飞星双目寒。拥头青玉釳,蔽臆彩丝鞶。谁取交州鼓,摸将骨去看。
寄叶参兵部。宋代。韩琦。向宦心难止,遗荣世所稀。谁知怀绶去,便作挂冠归。行锦方为宠,装金已尽挥。官闲同吏隐,身逸晦尘几。山鹤来无怨,江鸥净不飞。雨晴峰障活,秋老鲙丝肥。庭玉名方远,陔兰志暂违。倚门休结恋,史笔借光辉。
和毛国镇白云庄五咏其三眺远台。宋代。苏辙。山似高人长远人,不登高处见无因。筑台土石无多子,照眼峰峦得许新。阵马奔腾时绝远,风涛舒卷忽无垠。白云自是逃名处,犹恐此中藏隐沦。
次韵程汪二兄投赠。宋代。方岳。未论知已定谁欤,却恐春皋失故吾。穷老不随时世薄,行藏犹识圣人污。陶元亮已觉今是,祁孔宾毋费夜呼。便拟耕桑教豚犬,不令渠辈指之无。
避雨入总持寺谒澹台子羽墓。宋代。赵蕃。濒湖有幽寺,避雨适来过。吏役毋庸遽,幽寻所得多。雷祠真诡特,古墓绝微讹。鸟篆森奇画,龟趺载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