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有八夜与审知同宿塔山次审知韵

五月十有八夜与审知同宿塔山次审知韵朗读

《五月十有八夜与审知同宿塔山次审知韵》是宋代赵蕃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审知一同在塔山过夜的情景,通过山水景观和交流对话,表达了对自然的观照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
五月十有八夜与审知同宿塔山次审知韵

初期半山来,已止辄复上。
山游更同君,兼取鱼熊掌。
向来观极南,屡作此山想。
那知有今日,谈笑得纵赏。
谢公彼何人,诗声擅霄壤。
得非山川行,于以助其长。
逐人易浮沈,与物多俯仰。
政当恨未立,安曰悟已往。
萧萧烟云变,浩浩风雨响。
世岂乏此观,身由居苍莽。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塔山为背景,通过描绘作者与友人审知一同登山游览的情景,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对友情的珍重。诗人在初期登山时已经停下来,但仍然不断向上攀登,这种坚持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人生的态度。与友人共同游山,不仅是为了欣赏山水之美,还希望能够获得更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诗中提到之前曾多次观赏过南方的美景,而现在能够在这座山上再次回味,使得作者感到充满欣喜。作者对友人谢公的赞美,指出他在诗歌创作方面有着卓越的才华,使得声名远播。但是,诗人也认识到自己并非山川行者,无法像谢公那样在山水间寻求创作灵感,但这并不妨碍他通过欣赏山水来丰富自己的心灵。

诗人认为追随人的行动容易变化和浮沉,而与自然界的万物相比,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政治的变迁也让人感到无奈,但作者安慰自己说已经有所觉悟,对过去的经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烟云的变幻和风雨的响动使得大自然显得广阔壮丽,但这样的景观并不稀罕,世界上并不缺乏这样的景色,而自己身处其中,感受自然的力量和宏伟,也使得作者对自身的存在有了更深的思考。

这首诗词以山水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喜爱与感悟,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和人生境遇的思考。通过对自然与人生的观察和感悟,诗人呈现了一种超越日常的境界,让人感受到山水之间的宁静与博大,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赵蕃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朗读
()

猜你喜欢

烛槃深影春围曲。曲围春影深槃烛。迷路入花溪。溪花入路迷。

枕函空覆锦。锦覆空函枕。遮莫苦栖鸦。鸦栖苦莫遮。

()

自君之出矣,愁颜难复睹。思君如蘖条,夜夜只交苦。

()

黄金类羽翰,飞出雪晴山。
语晓他禽默,啼花别树閒。
微阳疑独照,急管偶相关。

()
梅子生仁燕护雏,遶檐新叶绿扶疏。
朝来酒兴不可耐,买得钓船双鳜鱼。
()
梅梢破萼,已见春心了。
别有淡容仪,又不与、嫣然同笑。
东风翦蜡,簇作闹蛾儿,冰未泮,水犹寒,散在千林表。
轻衫小帽,行尽荒山道。
()
涛波襄陵尚霖雨,龙伯不省田家苦。
官中出镪瘗流尸,内地之民无宅土。
京邑本根枝外邦,渠侬枵虚闯官仓。
流亡可饱骨可肉,县官仁爱吏慈祥。
()
万事本无心,宁容意虑侵。
方池唯贮月,修竹不栖禽。
地静饶真趣,风长展梵音。
有人重税驾,经宿乐幽林。
()
凤辇乘朝霁,鹦林对晚秋。
天文贝叶写,圣泽菊花浮。
塔似神功造,龛疑佛影留。
幸陪清汉跸,欣奉净居游。
()
古今忠义独斯人,危在须臾见益真。
身不远亡忧丧节,君非同逝虑蒙尘。
平时谁执朝廷柄,末路方知社稷臣。
楚些欲招招不得,沧溟南望浩无津。
()

追攀却忆谪仙诗,曾向东城倒接䍦。此日清游非痛饮,一时幽趣有枯棋。

鸟声似逐新阳啭,竹色如便晚景迟。胜概佳辰莫轻寘,看看召节动归期。

()
海于天地中,物不能比大。
阴阳浩出没,造物穷荒怪。
力足浮三山,势欲吞大块。
岂惟日月浴,兼疑鬼神会。
()

四月黄梅细雨催。荼蘼开过枣花开。柳条不属春拘管,勾引乌衣燕子来。

()
繁怜纸撚揾无油,将底光辉古荡湫。
今日元宵时节至,也还水上挂灯扑。
()

长林劳屐齿,植杖解冠衣。觅句题青竹,不知孤鹜飞。

()

梓人职绳墨,砻削器不居。一朝搆栋宇,群役环向之。

斧斤视规画,刀锯闻指挥。逾时大厦成,名姓乃上书。

()

彭泽收积雨,庐山放嫩晴。多情是瀑布,只作雨中声。

()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

奏篇惊倒汉廷臣,一眼元无四海人。天下无双聊小却,洛阳年少是前身。

云鹏飞上偏嫌早,雾豹深藏更几春。宽作十年相见著,剩将风雪试松筠。

()

长安独客,又见西风,素月丹枫凄然其为秋也,因调夹钟羽一解

烟水阔。高林弄残照,晚蜩凄切。碧碪度韵,银床飘叶。衣湿桐阴露冷,采凉花、时赋秋雪。叹轻别。一襟幽事,砌蛩能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