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曾达臣二首。宋代。赵蕃。邱壑岂遗物,市朝宁污尘。士当明大节,天下弃斯民。玉笥游仙梦,浮云阅世身。襄阳独耆旧,他国顾无人。
《挽曾达臣二首》是宋代赵蕃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时局动荡、国家衰败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代的怀念和对士人应有的高尚品德的嘉许。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挽曾达臣二首
邱壑岂遗物,市朝宁污尘。
士当明大节,天下弃斯民。
玉笥游仙梦,浮云阅世身。
襄阳独耆旧,他国顾无人。
译文:
两首挽词给曾达臣
山河名胜怎会消失,尘土掩埋了朝廷的光芒。
士人应当明察大节,天下竟弃置这些人民。
曾达臣曾拥有宝贵的人生梦想,却如浮云般看透了世事。
襄阳城中只有老人耆旧,他国的人们都不再顾及。
诗意和赏析:
赵蕃的《挽曾达臣二首》通过对时局的描绘,表达了对宋代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忧虑与悲叹。诗中以情景交融的形式,通过对邱壑、市朝、玉笥、浮云和襄阳等意象的运用,展现了一个国家逐渐沉沦的景象。
诗中提到的邱壑、市朝、玉笥和浮云等,都是寓意世事变迁、一切皆为虚幻的象征。邱壑代表着山河名胜,市朝象征着朝廷的光辉,玉笥则代表着曾达臣年轻时的梦想,而浮云则寓意人生的短暂和世事的变幻。这些意象的使用,突出了时光荏苒和一切皆为过眼烟云的主题。
诗的最后两句"襄阳独耆旧,他国顾无人"则表达了作者对襄阳城的怀念和对他国人们无视的愤慨。襄阳城是赵蕃的故乡,他通过描绘襄阳城中的老人们,展现了岁月流转中的无奈和被遗忘的感受。同时,他也借此抨击了当时士人的失德和他国政权对人民的冷漠。
整首诗词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的塑造,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对时局的担忧和对士人应有品德的呼唤。赵蕃以深沉的抒情情感,将时代荣光的消退与个体命运的凋零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他对逝去时代的热切思念和对社会道德的期望。这首诗词不仅反映了宋代社会的动荡与衰败,也让人们反思当下的社会现实和个人责任的重要性。
赵蕃。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次韵子夷兄弟十首。宋代。张耒。闲官冷于水,块坐守编简。时无苏司业,何处见酒盏。新凉枕簟莹,付睡与双眼。念我南山苗,经年废锄铲。
答林文之。宋代。刘克庄。笔势翩翩渐入佳,晨檐怪得鹊查查。劳谦君子方求益,老秃中书不梦花。商颂以前殊简短,卫风而下稍淫哇。鹤天鲸海无边际,莫费工夫纳百家。
凭栏人。元代。乔吉。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上界神仙府。谁移来、登瀛堂畔,五云深处。江水一弓山万朵,竹外梅花千树。看都入、高人庭户。南北两厅相对起,要门前、便是浮岚路。依暖翠,开吟圃。
莺迁喜奉高堂母。向销金帐下,坐看秦歌赵舞。唐宋几年名阀阅,到此步高一步。君听取,邦人庆语。多少朱门随世化,独眼前、突兀新如许。真个是,擎天柱。
贺新郎(刘快轩新居)。宋代。伍梅城。 上界神仙府。谁移来、登瀛堂畔,五云深处。江水一弓山万朵,竹外梅花千树。看都入、高人庭户。南北两厅相对起,要门前、便是浮岚路。依暖翠,开吟圃。莺迁喜奉高堂母。向销金帐下,坐看秦歌赵舞。唐宋几年名阀阅,到此步高一步。君听取,邦人庆语。多少朱门随世化,独眼前、突兀新如许。真个是,擎天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