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折子明丈十首

呈折子明丈十首朗读

《呈折子明丈十首》是宋代诗人赵蕃的作品。这首诗以客居潭州经历的一年四季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潭州客居一年的经历。首先,作者提到了客舍在潭州度过了一个春天,描述了春天花开时的景象,但也经历了频繁的风雨,暗示着客居之地的不稳定和变幻莫测。接着,诗中提到了夏天的景象,作者想知道在郊外有没有郁郁葱葱的夏木,这里的夏木被用来比喻一种扶疏之境,代表一种宁静和恬淡。最后一句,作者提到了陶渊明,他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以隐居自然、酒食诗赋为人称道。诗中提到的陶翁洒酒巾,象征了作者对陶渊明的景仰和向往。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引用陶渊明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作者将客居之地的景色与陶渊明的隐居生活相对应,抒发了对自由自在、舒适宁静生活的追求。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同时也展示了宋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古人文学的敬仰。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赵蕃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朗读
()

猜你喜欢

先圣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

躬耕既喜陪明主,列宴兼荣享大庖。苍帝青阳临左个,朱犁黄犊引南郊。

筵前瓮盎归馀沥,马后蹄肩带割肴。笑语细君将母好,不劳谐谑自为嘲。

()

如烟如雾暗空林,湿不沾衣冷沁襟。忽见斜阳一回望,始知身下白云岑。

()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

视草每归迟,看花与客期。红香纷旖旎,紫艳半葳蕤。

觅句杯频送,留欢席屡移。未须歌白纻,南国待新词。

()
九载一相逢,百年能几何。
复为万里别,送子山之阿。
白鹤久同林,潜鱼本同河。
未知栖集期,衰老强高歌。
()

口边一任醭去,鼻孔慵将涕收。閒门冷落车辙,空室团栾话头。

()

挂席桅樯倚数寻,小风吹饱思难禁。三千奏牍曾医国,十万兵屯已属心。

江路疏梅春意近,楚天孤鹜晓烟沈。是中秀句应无限,著眼归鸿迟好音。

()

繇役无止时,徵发倾四海。

()

紫塞高峰积雪明,黄沙古迹细烟横。身从北地三都尉,目断秦人万里城。

渡处水横朝洗马,望边月黑夜翻营。辽阳只在云山外,更入东风几日程。

()
一笑沧波浩浩流,只鸡斗酒更扁舟。
八龙写作诗中案,孤鹤来为梦里游。
杨柳远烟连北府,芦花新月对南楼。
玉仙来往清风夜,还识江山似旧不。
()

杨柳吴阊千万枝,横塘风绾曲尘丝。不缘游子无攀折,总为情人少别离。

()

腰金载笔侍承明,一疏投簪似叶轻。纶綍久誇中省贵,莼鲈忽动故乡情。

官河柳色迎征盖,驿路莺声送去旌。归去罗浮春未老,几回翘首望神京。

()

云外千寻好性灵,伴杉陪柏事孤贞。招呼暑气终无分,

应和凉风别有声。细雨洒时花旋落,道人食处叶重生。

()
恋眼哝心终未改。
向意间长在。
都缘为、颜色殊常,见馀花、尽无心爱。
都为是风流セ。
()
一编论语半言仁,克复工夫理趣真。
敛在黄堂三寸地,散为横浦十分春。
元阳有宰群霾伏,太极无边万象陈。
生意源源如谷种,即为天地本来身。
()
云日晶荧固自佳,幽人有待至昏鸦。
远分岩际松枫树,复乱洲前芦荻花。
曳履商声怜此老,倚楼长笛问谁家。
霜螯玉柱姚江上,作意三年醉月华。
()

春雨闻钟岭,乱山啼杜鹃。因思乱离日,复见太平年。

步月栖岩穴,凌霜度岭巅。古松曾识我,深省复潸然。

()

六龙安可顿,运流有代谢。时变感人思,已秋复愿夏。

淮海变微禽,吾生独不化。虽欲腾丹溪,云螭非我驾。

()

南山雪乍晴,寒气转峥嵘。锁却闲门出,随他骏马行。

一竿如有计,五鼎岂须烹。愁见天街草,青青又欲生。

()
隐几穷千古,披经究万殊。
扶疏曾答客,涉猎耻成儒。
()
轻捧香腮低枕。
眼波媚、向人相浸。
佯娇佯醉索如今,这风情、怎教人禁。
却与和衣推未寝。
()
西浙东江昔袂分,洪都湓浦忽相闻。
才看陶令门前柳,却忆滕王阁上云。
何处鱼蛮能避役,无边鲸海尚行军。
诗书胸次堪筹国,定不专凭柱后文。
()

揆日奉明诏,班春出孤城。和风递鼓鼙,细雨迷旆旌。

渺渺度阡陌,溪山照人明。幽花不孤芳,好鸟相应鸣。

()

使君有道是民师,惠政长留去后思。秀麦不专称汉史,甘棠直欲继周诗。

驯桑有雉童俱化,攫肉无乌吏绝欺。东鲁自今应纸贵,一时争打兖州碑。

()

扁舟东去背西风,数幅轻帆一望中。飞尽芦花雪欲下,带将秋色过江东。

()
秋风汉北雁飞天,单骑那堪绕贺兰。
碛暗更无岩树影,地平时有野烧瘢。
貂披寒色和衣冷,剑佩胡霜隔匣寒。
早晚横戈似飞尉,拥旄深入异田单。
()
鞭凤骖鸾自斗杓。
老君亲抱送,下层霄。
人间仙李占春饶。
千秋里,松月伴吹箫。
()

学在事时斯是理,盍于事上每寻思。但令下学功夫到,上达之机便自知。

()

鲈鲙白鲜盘玉缕,莼羹涎滑煮龙髯。可怜水月交光夜,一笛西风自捲帘。

()

少日论文气似霓,看花觅句到花飞。吟成思入月中去,语冷心从雨外归。

林下树寒和石瘦,云边萤湿度花迟。眼中有句无人道,投老抛书衣鹿皮。

()

相寻喜可知,放锡便论诗。酷爱山兼水,唯应我与师。

风雷吟不觉,猿鹤老为期。近辈推栖白,其如趣向卑。

()
帐下佳人拭泪痕,门前壮士气如云。
仓黄不负君王意,独有虞姬与郑君。
()
院吏忙抄诏草辞,家奴却负锦囊随。
更无客议坡公制,一任人嘲李老诗。
()

牧童刍牧是如何,或饮于池或降阿。醒眼不随人醉态,杏花村外自高歌。

()

六龙初御乾坤肃,玉烛和调民物育。爰开禁籞集廷臣,少肆馀闲阅奇畜。

时维秋仲天气清,纤尘不起香风轻。虞官圉宰杂遝进,珍禽瑞兽纷纭呈。

()

十二层城阆苑西,平时避暑拂虹霓。云随夏后双龙尾,

风逐周王八骏蹄。吴岳晓光连翠巘,甘泉晚景上丹梯。

()

鹙子犹应昧此缘,室中那有久如天。
饶师掷过三千界,浮玉西津故俨然。

()
离期定已促。
别泪转无从。
惟愁郭门外。
应足数株松。
()

柿叶红如染,横陈几席间。

小题秋样句,客思满江山。

()
簇簇苍山隐夕晖,遥看野雁著行归。
久之不动方知是,一搭碎云寒不飞。
()
霜风括地扫枯荄,谁觉东君令已回。
唯有岭梅曾漏洩,一枝先向雪中开。
()

秋近雁行稀,天高鹊夜飞。妆成应懒织,今夕渡河归。

月皎宜穿线,风轻得曝衣。来时不可觉,神验有光辉。

()

浊世九黄河,太虚一明镜。混混皆随流,炯炯谁独醒。

崛起孤峰高,尽把众山领。根基既超然,培植功且更。

()

从龙仗策自关东,江上频行御史骢。钱谷暂烦萧相国,仪文终藉叔孙通。

百年礼乐方开辟,一代车书欲混同。天子垂裳问民事,入朝应奏未央宫。

()
做修行,细搜刷。
清净家风,便是大乘妙法。
下无为、无作真功,心镜上*抹。
自然明,自然达。
()
石崇富贵籛铿寿,潘岳容仪子建才。
但原东风齐著力,一时吹入我门来。
()

理书烘日映窗纱,雁字横空忽又斜。
海上碧桃逢雪采,江南卢橘遍村花。
湖乡晚喜银鱼贱,霜阁朝留红叶遮。

()
流火稍西倾。
夕影遍曾城。
高天澄远色。
秋气入蝉声。
()
帝王而下几兴亡,销尽繁华作战场。
惟有东家诗礼在,子孙万古读书堂。
六经不幸火于秦,日月曾何碍片云。
用舍从来关治乱,皇天本不丧斯文。
()

幽兴何所极,远有天际山。高空静无滓,秋入层峰间。

微风扫烟黛,薄云笼晓鬟。黛鬟不足惜,何物乃相关。

()
风槐已疏遽如许,夜蛩虽怨可若何。
出门屐齿苔痕满,隐几书尘鼠迹多。
()
柳映疏帘花映林。
春光一半几销魂。
新诗未了枕先温。
燕子说将千万恨,海棠开到二三分。
()

寒窗冷砚欲生尘,短枕长衾郤自亲。
老子形骸从薄暮,先生意气尚青春。
覆杯不待回丹颊,危坐犹能作直身。

()

方诸上。
上云人。
业守仁。

()
半点轻风泛柳丝,忽吹荷叶一时欹。
芙蕖好处无人会,最是将开半落时。
()

自从邹叟没,谁复定一是。明明承儒统,隐隐已偏倚。

沿流至南宋,朱陆皆禅喜。语录徒增加,乾坤莫经理。

()
初免鸿枢任,无庸白发身。
衰年虽去国,荣路尚妨人。
官借荀池旧,恩加汉节新。
鸣铙先绣幰,彀骑挟朱轮。
()

高人有眼看山川,不费从来买画钱。万古丹青垂宇宙,百川楼观倚风烟。

人行槲叶林边路,鸟没芦花影里天。我欲与公添一笔,寒滩蓑笠钓鱼船。

()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