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潘端叔惠红梅。宋代。楼钥。自昔梅花雪作团,红梅晚出可人看。江梅不解追时好,只守冰姿度岁寒。
《谢潘端叔惠红梅》是宋代楼钥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自古以来,梅花如雪般聚集成团,晚上红梅绽放,令人赏心悦目。江边的梅花不理解什么时候才是最好的时机,只守着冰冷的姿态度过寒冷的岁月。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梅花的美丽和坚韧。梅花在寒冷的季节中绽放,犹如雪花一般聚集成团,给人带来温暖和愉悦。然而,江边的梅花却无法理解最佳开放的时机,只能坚守着冰冷的外表,默默度过严寒的岁月。
赏析:
这首诗以梅花为主题,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和比喻,表现了梅花的美丽和坚强。梅花作为冬季的花卉代表,象征着坚韧、孤独和不畏严寒的品质。诗人通过形容梅花如雪团般绽放的景象,展示了梅花的美丽和独特的姿态。然而,江边的梅花却不懂得抓住最好的开放时机,只能守着冰冷的外表,默默地度过寒冷的岁月。这种对梅花的描绘,不仅表现了梅花的固执和不羁,也寄托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诗人可能借梅花之意,表达了自己在尘世中保持纯洁和坚守初心的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梅花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梅花美丽和坚韧品质的赞美,同时也借梅花之喻,表达了对人生和生命的思考与感慨。
楼钥(1137~1213)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大防,又字启伯,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楼璩的三子,有兄长楼鐊、楼锡,与袁方、袁燮师事王默、李鸿渐、李若讷、郑锷等人。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及第。历官温州教授,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大定九年(1169年),随舅父贺正旦使汪大猷出使金朝。嘉定六年(1213年)卒,谥宣献。袁燮写有行状。有子楼淳、楼濛(早夭)、楼潚、楼治,皆以荫入仕。历官温州教授、乐清知县、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资政殿学士、知太平州。 乾道间,以书状官从舅父汪大猷使金,按日记叙途中所闻,成《北行日录》。...
楼钥。楼钥(1137~1213)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大防,又字启伯,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楼璩的三子,有兄长楼鐊、楼锡,与袁方、袁燮师事王默、李鸿渐、李若讷、郑锷等人。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及第。历官温州教授,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大定九年(1169年),随舅父贺正旦使汪大猷出使金朝。嘉定六年(1213年)卒,谥宣献。袁燮写有行状。有子楼淳、楼濛(早夭)、楼潚、楼治,皆以荫入仕。历官温州教授、乐清知县、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资政殿学士、知太平州。 乾道间,以书状官从舅父汪大猷使金,按日记叙途中所闻,成《北行日录》。
相从十日欢,预恐别泪滴。重谋访林壑,庶复延晷刻。
好山尘一舍,何惜蜡两屐。东湖浸坤轴,浩荡鹍鹏击。
海昌从中散兄游硖石东西山及赞山而别兄独游黄湾诸山寺宠寄三诗因追述前游却寄。宋代。葛胜仲。相从十日欢,预恐别泪滴。重谋访林壑,庶复延晷刻。好山尘一舍,何惜蜡两屐。东湖浸坤轴,浩荡鹍鹏击。方舟稳睡馀,帆已收硖石。东山号紫微,数殿耸金碧。我祖鍊金膏,井湫湛寒色。飙轮已仙去,千古留玉液。当年善逝师,福壤眼独识。上方子亭高,俯睨众山脊。空濛云海宽,想像人境隔。夜投涵虚阁,万籁森已寂。软脚旋呼尊,亦复两颧赤。黎明登西山,岌嶪动人魄。华榜揭灵池,审公存故迹。高堂坐白衣,巍巍妙智力。道傍两精舍,联步遍游陟。赞山特超峻,四双旧飞锡。绿猗环高竿,苍髯矫千尺。吴越峰峦秀,罗列在几席。情赏未云厌,六龙俄已昃。转溪遂分袂,恻怆不能食。还家得诗筒,妙语粲珠璧。具载黄湾游,恨不逐飞翼。流光信驹隙,薄宦只鸡肋。他年倦招寻,画图追旧历。
次韵王彦昭感秋三首。宋代。张耒。木落风高秋雁归,初晴野水涨清伊。东流会向淮南去,凭寄秋来无限悲。
摊破浣溪沙•读高季迪缶鸣集。清代。彭孙遹。何处登临忆侍郎。无边草树路微茫。依旧青丘湖下水,接东江。旧宅已随烟里没,遗编曾向箧中藏。叹息当时同辈少,压徐杨。
张礼部溪山真乐图。元代。王庭筠。悠悠春天云,想见平时闲。朝游溪桥畔,暮宿山堂间。澹然不知愁,亦复忘所欢。出山初无心,既出还思山。人间待霖雨,欲归良独难。山堂怅何许,萧萧松桂寒。
送贵溪江医官归任乙巳岁同入陜西有旧也。明代。罗玘。当年西去子犹丱,今日北逢吾已翁。没齿可忘商洛镇,是中亦有太仓公。身于邑屋权生死,术比兵家慎守攻。到得四郊无祷祠,道人长坐上清宫。
海藏楼杂诗 其二十八。清代。郑孝胥。孔子语闻道,乃曰夕死可。闻道知几人,死者盖已夥。读之每失笑,求道计殊左。道自有生死,安之实在我。畏死而乐生,死遂为子祸。吾今伏孔子,敢死气磊砢。彼云魂有灵,亦未脱缰锁。
辛巳仲春京口望茅止生翙舟不至感述三首。明代。于鉴之。万事东流江上船,才名永负勒燕然。吹楼已任蛾眉适,旅榇空期马革还。气满挥戈遑驻日,心倾指囷溯驹年。人间别有男儿泪,欲共春潮挽逝川。¤
题画次矫以明韵。明代。贺甫。画舫西湖载酒行,藕花风度管弦声。余情未尽归来晚,杨柳池台月又生。
金存庵老师霞举楼席上口占。明代。游朴。一去门墙三十秋,重瞻杖舄念悠悠。依然孺子当年榻,更上元龙此日楼。绪论难穷攻木秘,玄言已遂饮河求。自怜行役随蓬转,明发仍牵去住愁。
题参议李子华林泉书屋。两汉。王褒。开轩睇幽䆳,散帙当清漪。爱以君子屋,重此林泉姿。空翠散瑶席,轻流度华池。牙签插高阁,万卷光陆离。逍遥弦颂暇,鱼鸟忻相随。俗虑澹若忘,谈笑无厌时。早逢雍熙治,文雅久见推。歘起掌帝制,两籓赖纲维。济济夔龙侣,接武赤玉墀。东观多群籍,西清骋雄词。莹如玉壶冰,灿若琼树枝。苕溪增秀色,天目含清辉。黎庶待拊字,丘园宁暌违。寄声考槃涧,白首以为期。
送吉州詹守五首。宋代。彭龟年。谏垣礼乐三千疏,窗下诗书六十年。莫讶勾吴留不住,解随膏雨到江边。
登百丈峰二首。唐代。高适。朝登百丈峰,遥望燕支道。汉垒青冥间,胡天白如扫。忆昔霍将军,连年此征讨。匈奴终不灭,寒山徒草草。唯见鸿雁飞,令人伤怀抱。晋武轻后事,惠皇终已昏。豺狼塞瀍洛,胡羯争乾坤。四海如鼎沸,五原徒自尊。而今白庭路,犹对青阳门。朝市不足问,君臣随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