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十诗。宋代。楼钥。自怜鹤发奉慈亲,家舅还欣托宝邻。已向云间收倦翼,甘从波底作潜鳞。幸然松菊连三径,谁谓神仙隔一尘。野服相从成二叟,不须更现宰官身。
《次韵十诗》是宋代楼钥的作品。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自怜鹤发奉慈亲,
我自愧老了,以白发孝敬慈亲,
自己怜惜着自己变老的头发,以孝顺慈亲。
家舅还欣托宝邻。
家中的舅舅依然高兴地托付给亲邻。
舅舅依然高兴地托付给亲邻。
已向云间收倦翼,
已经把疲倦的翅膀收拢到云间,
已经将疲倦的翅膀折叠收起,隐藏在云端之间。
甘从波底作潜鳞。
甘心愿意成为水底的潜游鱼鳞。
乐意沉默而隐匿于水底,如同一片隐蔽的游鱼鳞片。
幸然松菊连三径,
幸运的是,在三条小径上长满了松树和菊花,
幸运的是,三条小径上连绵着松树和菊花。
谁谓神仙隔一尘。
谁说神仙隔得愈远愈好。
谁说神仙与尘世隔得越远越好。
野服相从成二叟,
我们穿着朴素的衣服成为一对年长的老人,
我们以朴素的装束成为一对年长的老者。
不须更现宰官身。
不必再现出宰相的身份。
不再需要显露出宰相的身份。
赏析:
这首诗以自述的方式,表达了诗人楼钥对年老的自我怜惜和对亲情的孝敬之情。诗人自愧老去,白发孝顺慈亲。同时,他描述了家中舅舅愉快地与邻人交往的情景,展示了家庭和睦的氛围。诗人还表达了自己疲倦的心情,愿意隐藏于云间和水底,追求宁静与隐逸。然而,他也感到幸运的是,周围环绕着松树和菊花,这种自然美景使他觉得与神仙并不隔绝,而是与尘世相连。最后,诗人表示不再需要显露出宰相的身份,以朴素的装束成为一对老人,传达了一种超越尘世名利的心境。
这首诗通过对自我、亲情、自然和人生境遇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思考和情感体验。同时,通过对隐逸和超脱的渴望,表达了对纷扰世俗的疲倦和对宁静自然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楼钥(1137~1213)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大防,又字启伯,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楼璩的三子,有兄长楼鐊、楼锡,与袁方、袁燮师事王默、李鸿渐、李若讷、郑锷等人。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及第。历官温州教授,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大定九年(1169年),随舅父贺正旦使汪大猷出使金朝。嘉定六年(1213年)卒,谥宣献。袁燮写有行状。有子楼淳、楼濛(早夭)、楼潚、楼治,皆以荫入仕。历官温州教授、乐清知县、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资政殿学士、知太平州。 乾道间,以书状官从舅父汪大猷使金,按日记叙途中所闻,成《北行日录》。...
楼钥。楼钥(1137~1213)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大防,又字启伯,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楼璩的三子,有兄长楼鐊、楼锡,与袁方、袁燮师事王默、李鸿渐、李若讷、郑锷等人。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及第。历官温州教授,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大定九年(1169年),随舅父贺正旦使汪大猷出使金朝。嘉定六年(1213年)卒,谥宣献。袁燮写有行状。有子楼淳、楼濛(早夭)、楼潚、楼治,皆以荫入仕。历官温州教授、乐清知县、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资政殿学士、知太平州。 乾道间,以书状官从舅父汪大猷使金,按日记叙途中所闻,成《北行日录》。
挽族弟虚室文学。明代。邓云霄。儒雅推君是白眉,计传宗族共含悲。可怜秀骨云中鹤,未折秋香月里枝。贾子才华年正富,马卿消渴病难支。镜园尚忆题诗日,春草寒塘只梦思。
和微之十七与君别及陇月花枝之咏。唐代。白居易。别时十七今头白,恼乱君心三十年。垂老休吟花月句,恐君更结后身缘。
望江南 本意三。明代。王夫之。江南忆,牛斗剑光横。跳壁将军飞似蝶,换桥万户语如莺。虹捲海天清。
天仙子 别怀。南北朝。王微。烟水芦花愁一片。个中消息难分辨。举杯邀月不成三,君可见。侬可见。伊人独与寒灯面。欲寄封笺情有限,除非做本相思传。几回把笔费沉吟,君也念。侬也念。霜鞯晓路鸡声店。
唐昌观看花。唐代。张籍。新红旧紫不相宜,看觉从前两月迟。更向同来诗客道,明年到此莫过时。
寄奇父。宋代。胡寅。似闻北舍与南邻,各向西畴答问津。独使丈人留阒寂,更无佳客奉光尘。思公待泛山阴雪,破闷须携曲米春。往行前言未多识,古来元重老成人。
寄李干。唐代。姚合。寻常自怪诗无味,虽被人吟不喜闻。见说与君同一格,数篇到火却休焚。
送黄灏。宋代。宋祁。横步文林二十春,华颠初得半通纶。江边又濯沧浪水,堂上宁招骯髒人。未分尘缨惭蕙帐,不缘羊酪弃羹蒪。思家夕梦还都信,并附秋波六六鳞。
赋蛛网落叶。明代。许继。秋气感木叶,故林飘坠时。不成栖蔓草,还复缀蛛丝。屡舞凉风得,高悬落照宜。多情似留恋,可奈已辞枝。
梅花堂小酌与河南府马师共。金朝。李俊民。往来不绝郑崇门,清浊那分北海尊。今夜梅花堂上月,与人作个好黄昏。
方松厓出殡感伤。明代。郑岳。六桂传芳韵,二难振羽仪。平生多节槩,吾道有光辉。十里佳城在,三生旧话非。客途曾梦我,迢递劝君归。
四时白纻歌五首 其三 秋白纻。南北朝。沈约。白露欲凝草已黄,金管玉柱响洞房。双心一影俱回翔,吐情寄君君莫忘。
两牧童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倾,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童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且号且抓。其一童嗥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号抓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童下视之,气已绝矣。
牧童逮狼。清代。蒲松龄。 两牧童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倾,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童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且号且抓。其一童嗥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号抓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童下视之,气已绝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