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长松寺慈禅师。宋代。李流谦。一年山色好相看,欲去仍来倍黯然。大士初无留客意,幽人更结住山缘。梨花村落清明后,梅子园林五月前。我已到家春亦老,酒杯犹足趁流年。
《贻长松寺慈禅师》是宋代李流谦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一年山色好相看,
欲去仍来倍黯然。
大士初无留客意,
幽人更结住山缘。
梨花村落清明后,
梅子园林五月前。
我已到家春亦老,
酒杯犹足趁流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山色的变幻和季节的更迭,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诗的开头,诗人描述了一年中山色美丽,人们欣赏山景的心情。然而,当诗人想要离开时,却倍感黯然,意味着他对于离别和变化的感叹。
接着,诗人提到了大士和幽人,分别代表了世俗和隐居的生活方式。大士初时不留客意,表明他不愿意拘泥于世俗的人情世故,而幽人则更加扎根于山林之间,与山相依为伴。
下一段中,诗人以梨花和梅子来象征不同季节的变迁。清明时节,梨花盛开于乡村,而五月时分,梅子花园中的梅花正艳丽绽放。这些景象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已经归家的心境,同时也意味着他已经步入暮年。然而,他仍然能够欢庆时光,享受美酒,并乘流年尽情畅饮。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色和季节变化为背景,通过描写山色和花卉的变幻,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流转和时光匆匆的思考。诗人通过对大士和幽人的对比,抒发了对于世俗和隐居生活方式的思考,并且表达了对于时光流逝的慨叹和对于享受当下的态度。整首诗流畅自然,抒发了诗人内心对于人生哲理的思索。
[约公元一一四七午前后在世]字无变,汉州德阳人。生卒年不详,约宋高宗绍兴中前后在世。以文学知名。荫补将仕郎,授成都府灵泉县尉。秩满,调雅州教授。虞允文宣抚全蜀,置之幂下,多所赞画。寻以荐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力乞补外改奉议郎,通判淹州府事。流谦著有澹齐集八十一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
李流谦。[约公元一一四七午前后在世]字无变,汉州德阳人。生卒年不详,约宋高宗绍兴中前后在世。以文学知名。荫补将仕郎,授成都府灵泉县尉。秩满,调雅州教授。虞允文宣抚全蜀,置之幂下,多所赞画。寻以荐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力乞补外改奉议郎,通判淹州府事。流谦著有澹齐集八十一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
化城寺。明代。徐渭。方引主人辖,转为山寺嬉。门深当水尽,路曲入松移。破铎摇檐鸽,寒萍蔽沼龟。过溪无虎啸,枉送远禅师。
颂证道歌·证道歌。宋代。释印肃。寂灭性中随饮啄,渴饮饥餐无住著。不患寡而患不均,众生和悦因斯乐。
菩提坛纳凉。明代。陈子壮。百年偕净侣,三伏辟红尘。即此袈裟地,谁为褦襶人。有声都作雨,无日不留春。随意幡风动,端宜扫石论。
记向郧阳道。有伤心、荒原一带,高楼斜照。差幸当年无意绪,马上征人太小。
省多少闲凭闲吊。数遍古来飘泊者,到天涯、毕竟输侬早。
金缕曲 感旧,赠余氏兄弟二首,附致云卿丈书后 其一。清代。易顺鼎。记向郧阳道。有伤心、荒原一带,高楼斜照。差幸当年无意绪,马上征人太小。省多少闲凭闲吊。数遍古来飘泊者,到天涯、毕竟输侬早。算已是,倦游了。君家阁上滩声闹。共商量竹弓射鸭,花绷捕蚤。水远山重知几叠,着个儿时游钓。回首觉乱离都好。莫话十年兄弟感,怕江湖、一半垂垂老。写不出,旧时稿。
留别八首和徐幼眉大令必观见赠韵 其六。清代。周凯。扶老携童送海滨,不堪情事说津津。灾祲上召天心怒,风浪先援虎口人。况是漳泉半同域,莫将肥瘠视如秦。好安耕凿勤渔钓,共享升平百岁春。
春秋战国门·田饶。唐代。周昙。厨抛败肉士怀饥,仓烂馀粮客未炊。临难欲行求死士,将何恩信致扶危。
贻刘似道。金朝。李龏。百年能几日,一别又三秋。涉世虽相似,成名却不侔。蘋香分旅梦,枣色动边愁。南海曾游处,应多异宝收。
秋怀 其六。明代。释今严。暮云笳鼓暗城头,塞北江南尚未休。忍见鲁连甘蹈海,遥怜王粲苦登楼。七哀聊赋当年恨,九辩如悲万古秋。想到高峰明月夜,吟来猿鹤亦生愁。
登第一山。宋代。袁说友。极目俄登最上岩,秋风衰草塞云閒。漫游江浙几千里,今识东南第一山。志士逢时宁恨晚,壮怀有泪不须潸。兴亡自古知多少,天道何曾不好还。
秋兴 其二。明代。文徵明。清秋早晚自江东,摇落河山日夜风。白马去从天竺国,铜驼谁问洛阳宫。九朝文物于今盛,万里车书自古同。憔悴嵇生无复事,只留双目送飞鸿。
池上萱草。明代。陈谟。池上多萱草,雨馀纷好华。乱榛扶易直,轻燕掠微斜。爱欲移当背,忧宜摘送茶。苕华比颜色,同向国风誇。
李大顺自蜀来移任增城泊舟章江过访。明代。卢龙云。客舍春融二月初,文谈谁共对公馀。来从谕蜀功方就,喜接浮湘会未疏。垂橐可增循吏传,探囊多有异人书。双松又傍罗浮胜,河润应沾九里居。
前诗既成复自嘲一首。清代。范当世。船头酣睡人,热汗渍凉露。船腹包我身,蒙头结粗布。山谷亦有言,寄梦日星处。胡令喜垢幽,空阔不得住。有志睎野人,无志化纨绔。而况江湖间,风波没调护。
论诗绝句三十首 其二十二。清代。赵清瑞。青田两鬼诗,卢仝应却走。譬如图怪石,只在得奇丑。
为屠田叔悼亡姬 其二。明代。徐熥。一别妆楼闭寝门,梨花风雨泣黄昏。蚌枯沧海珠无泪,鱼葬青山玉不温。金谷尚传三斛价,罗帏空负十年恩。春来忍看孤飞燕,恐是娇姬恋主魂。
别方子韩 其四。明代。佘翔。问奇曾载酒,听雨几联床。久客何萧索,悲歌故慨慷。竖儒从侧目,世路枉回肠。我辈风流在,何妨入醉乡。
功成回銮恭颂二首 其二。清代。胤禛。翠华旋万里,即日解征袍。共仰神机邃,深维圣体劳。凯歌喧后队,巷舞迓前旄。拓土无中外,皇猷协覆帱。
大水后城中坏庐舍千馀作诗自咎。宋代。梅尧臣。不如无道国,而水冒城郭。岂敢问天灾,但惭为政恶。湍回万瓦裂,槎向千林阁。独此怀百忧,思归卧云壑。
送王君章掾史侍司众丞督办河防竹木还京。元代。成廷圭。方今禹稷际昌期,河水横流适在兹。十七万人重浚日,三千馀岁再清时。相君功德邱山重,天使声名草木知。为送大农王掾史,小儒歌诵入新诗。
辇下春怀十绝呈赵达夫 其三。宋代。刘弇。蝶正冶容蜂正狂,莺如羞涩燕如忙。低枝莫搭鞦韆索,留送婵娟出短墙。
勉学二首(1) 其一。清代。费墨娟。襟怀洗尽不沾尘,努力功名趁好春。莫惮寒窗辛苦甚,闻鸡起舞是何人?
赠郭将军。唐代。王建。承恩新拜上将军,当直巡更近五云。天下表章经院过,宫中语笑隔墙闻。密封计策非时奏,别赐衣裳到处薰。向晚临阶看号簿,眼前风景任支分。
渡江云 送蒋京少下第游楚,步其年韵。清代。曹贞吉。对西风一笑,碧云黄叶,怊怅旧霜毫。珠投仍按剑,悔杀平生,未谱郁轮袍。雪花似翼,桑干路、寒色刁骚。任纷纷、黄金白璧,意气属吾曹。帆摇。女儿浦口,新妇几边,看江天影倒。问六朝、艨艟铁锁,尽逐洪涛。芦声瑟瑟鹍弦急,伴渔火、酒醒无聊。湘岸阔、回头咫尺青霄。
鼎足桧。宋代。李廌。巨根盘亘几百尺,高干植立参天长。萧萧气清霜月白,云根桂子飘秋香。松陵高士风骨奇,洒然临流傲沧浪。油云委地墨欲滴,霾风拂雨炎天凉。酇留执策信秉钺,军中舞剑语激昂。幽林俯见皆朴樕,反视茂质独苍苍。乐圃先生最珍玩,如神伟象岂等常。梦松盖有三公兆,苍桧鼎峙宁非祥。
殷卿宅夜宴。唐代。张南史。日暗城乌宿,天寒枥马嘶。词人留上客,妓女出中闺。积雪连灯照,回廊映竹迷。太常今夜宴,谁不醉如泥。
杜陵贻杜牧侍御(一作题杜侍御别业)。唐代。赵嘏。紫陌尘多不可寻,南溪酒熟一披襟。山高昼枕石床隐,泉落夜窗烟树深。白首寻人嗟问计,青云无路觅知音。唯君怀抱安如水,他日门墙许醉吟。
送大庾僧游五台山。明代。黎民表。离却梅花国,西游复渡河。风沙僧律苦,湖海梵缘多。远聚投人住,残年避雪过。愧予尘想在,频夜梦烟萝。
赠郡相黄葵初暂还宜阳二章 其二。明代。张萱。合江春暖片帆开,长啸一声归去来。身退何妨共分谤,功高自足起群猜。拂衣且暂寻初服,高枕休坚卧草莱。圣代只今求故剑,徼天旧衮去仍回。
牡丹竹。明代。徐渭。我学彭城写岁寒,何缘春色忽黄檀。正如三醉岳阳客,时访青楼白牡丹。
过谢{左石右达}渰。宋代。岳珂。蒹葭曼衍浪萦回,波面虽平路不开。沟渎行舟休剡木,{左土右幻}堂浮芥欲胶杯。人如凫雁俱游耳,江有鱼龙安在哉。但说渰名吾亦畏,辅渠有路莫重来。
为王德斋题小景山水。明代。曹义。树底柴门昼不关,读书人共白云闲。谁知更有清閒客,独立斜阳看晚山。
读《山海经》 其一。魏晋。陶渊明。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琼花。宋代。蔡戡。平生湖海气,浪自青云期。一为蓬莱游,时动泉石思。徒糜太仓粟,饱食终日嬉。尸素亦已甚,勇退夫何疑。直道无所愧,愿学柳士师。归来食不足,三叹汝坟诗。亲老尚择禄,富贵当何时。捧檄强自喜,安敢辞驱驰。顾我性萧散,轩裳缚伊尼。何当出幕府,还把江海麾。思亲匪怀土,此意惟君知。君抱四方志,扁舟羡鸱夷。要先句践霸,乃以西子随。不妨食肉相,兼有绝俗姿。
同杜叔高祝彦集观天保庵瀑布主人留饮两日且约牡丹之饮 其二。宋代。辛弃疾。只要寻花子细看,不妨草草有杯盘。莫因红紫倾城色,却去摧残黑牡丹。
诗偈 其十四。唐代。庞蕴。十方国土皆吾宅,长者大门常日开。有识名人守院外,无心入理见如来。
摸鱼儿。宋代。张榘。猛思量、孄窝初度,鲁云呈瑞时节。平山杨柳苍茫外,犹是乡关明月。春漏泄。定知有、梅花先向江南发。烟波梦阔。谩约住西风,呼将塞雁,把酒为君说。君看取,世道羊肠屈摺。依然熟路轻辙。林泉暂洗经纶手,桐柏夜香熏彻。趋魏阙。指天上星辰,平步仪清切。蟠桃未结。待做著功名,却寻曼倩,相与带花折。
画堂春 其一 秋眺。明代。陈霆。烟凝寒碧楚山秋。夕阳敛尽山头。长江无语向东流。目断归舟。红叶题残旧恨,翠眉蹙破新愁。月明雁字影悠悠。人依西楼。
观白公兰若寓居诗如写余怀但不能晨游夜息如彼自由耳辄用韵作。宋代。程俱。生非廊庙姿,雅志在林野。拟作奢摩他,疾至萨芸若。身心沩山牛,得失塞翁马。城南寄僧坊,一室谢扫洒。当时醉吟翁,高谢香山下。安知衰病夫,亦有如翁者。
上姚座师。明代。李之世。清时词赋满长安,抱瑟逢人未忍弹。铅椠尚惭诸弟子,皂袍先作老儒官。朝敲驴背吟常苦,夕写蝇头帙已残。不是玉堂经品藻,有谁青眼国门看。
浣溪沙 其一。唐代。韦庄。清晓妆成寒食天,柳毬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指点牡丹初绽朵,日高犹自凭朱阑,含嚬不语恨春残。
已亥杂诗 216。清代。龚自珍。瑰癖消审结习虚,一篇典宝古文无。金灯出土苔花碧,又照徐陵读汉书。
江上。元代。艾性夫。江上春肥衰草生,林梢烟暖乳鸠鸣。青山与我一面雅,白鸟令人双眼明。云净有时看雨泣,水平无处觅溪声。折芳弄翠浑閒冗,时与樵渔错杂行。
次天峰居士韵奉寄。宋代。周行己。天峰静者巢箕叟,著书不为牛马走。夜雨题诗寄日边,观者辟易皆缩手。呜呼大雅久不闻,吾道悠悠付林薮。伏龙凤雏人未知,腴田猥大皆稂莠。将军为志穷益坚,鲁儒虽死不更守。鹪鹏有翅须抟风,苦李当道谁开口。京师车马十二门,一日万亿无不有。吞腥啄腐何卒卒,正坐诮言芷渐滫。可怜惠施多才卿,不悟据梧瞑低首。功名浩荡怅何许,置身谋虑苦不久。盍似渊明归去来,不作折腰求五斗。饱食大人如肉山,衮衮奔驰气如吼。东山野人气亦芒,郎将自昔今独否。谁能脂韦化百鍊,世态欻如屈伸肘。何时尊酒话畴昔,击节新诗意非苟。
登白云次陈苏山年兄韵。明代。庞嵩。镇北山高南海深,微茫烟翠幻晴阴。九龙奋迅添新沫,双鹤拚飞有旧林。浮岛还谁留玉舄,层楼暮日想鲸音。丈人济胜俱筋力,肯负当年致远心。
从邻庵求浴。宋代。王洋。口多屋褊分张窄,堂室斋庖约略分。春服乍成宜稳贴,浴盂无处集兰薰。供分清净如沾露,气郁芬芳过食芹。自引一杯归路稳,从教歌永不成文。
南都题族侄小庄。元代。李裕。开轩向南圃,僻近大江头。碧玉敲湘竹,绡囊破海榴。林喧闻鸟度,荇动见鱼游。更是欢游处,莲池荡小舟。
赠至几 其四。宋代。徐积。南州本是诸儒秀,上国宜从大隐居。别我好留仙竹杖,送君欲献野芹蔬。所惭下士文章陋,未报诸公礼义馀。若见汝阴前太守,为言迂阔正谈书。
谒濂溪白沙二先生祠。明代。庞嵩。粤秀山南麓,名贤两庙开。太极披图蕴,通书启圣胎。三才兼两立,一要藉深培。谁复浑沦秘,渔歌紫水隈。蒲茵穿钓席,碧玉育英才。道东原有属,狂简岂无裁。哲人嗟并远,瞻仰思悠哉。心灵今古共,筌蹄祇群猜。欲洗从前障,依归斗与台。
送张升之四首。宋代。项安世。天公昨日我为悲,阴云惨惨风凄凄。天公今日为我喜,朝阳晃晃融新泥。一悲复一喜,天意良有以。悲我东斋别心友,喜子还家奉甘旨。心友不可别,甘旨不可阙。人生安得两如意,故人一别今千里。他时迎侍还东州,约君过我松溪头。
寄陈熙父 其二。明代。李之世。城边十步一亭台,个个朱甍压面开。不是人间常得住,陈琳原是谪仙才。
满庭芳(寿京尹)。宋代。王子容。台衮筹边,京师蒙福,两淮谈笑尘清。正銗筒无讼,桴鼓亦稀鸣。阅武分弓角射,催春事、亲劝农耕。何须付,寻花问柳,小队出郊坰。功名。今已就,九重近天,好去辞荣。算人间极贵,何似长生。刺占梅山日月,观二妙,玉纹枰休辞醉,洛阳花信,香到露华亭。
新治火阁。宋代。陆游。老子今朝喜有余,房栊新毕得安居。炉红毡暖不出户,木落窗明常读书。浮蚁撇尝人散後,蹲鸱煨熟雪飞初。颓然自适还终日,殊胜隆中卧草庐。
殢人娇。宋代。张扩。深院海棠,谁倩春工染就。映窗户、烂如锦绣。东君何意,便风狂雨骤。堪恨处,一枝未曾到手。今日乍晴,匆匆命酒。犹及见、胭脂半透。残红几点,明朝知在否。问何似,去年看花时候。
次韵题铨侄五月都中纪事诗后二首 其一。清代。林朝崧。赤县妖氛满,腥臊战一场。将才无颇牧,圣武是宣光。宝鼎人争问,凶锋势太狂:翠华遂西幸,铁骑入朝堂。
寄王料院三首。宋代。岳珂。平生初未识半面,此地相从方及期。举世公清如子少,随时离合岂人为。可堪岁月老奇杰,等是年时经嶮巇。閒适不同同患苦,两心惟有一天知。
故国山川写景。唐代。陈元光。浮光昂岳望,固始秀民乡。第宅参文武,姻㜕半帝王。珠楼帘结绮,花苑水流香。礼节传家范,簪缨奕世芳。飞鞭驰道坦,聚盖艳阳光。箫鼓迎欢会,桐麻遣唁丧。勋臣扶景运,风树配天长。
题武夷五首。宋代。白玉蟾。不见虹桥接幔亭,空余水绿与山青。客来剔出些奇胜,五曲溪头大隐屏。
不欲全求似,萧森态转真。缘风微作势,邀月澹传神。
叶密留云宿,丛幽借石邻。还于匀墨处,高寄想其人。
未央贻余画竹题云倪元镇自谓其画竹如麻如芦犹去竹不远兹画叶乃如树叶殊无一毫似也作此赏之。明代。范景文。不欲全求似,萧森态转真。缘风微作势,邀月澹传神。叶密留云宿,丛幽借石邻。还于匀墨处,高寄想其人。
挽少师相国李公。宋代。张元干。壮志深忧国,丹心笃爱君。谤书兴众枉,谏疏在奇勋。风咽梁谿水,山悲湛岘云。空余双舞鹤,鼓吹不堪闻。
赠月儿 其五。明代。张萱。新腔休谱白头吟,一曲离筵恨转深。为报使君原有妇,相逢不是惜黄金。
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宋代。刘克庄。吾鹤尤驯扰,俄如引避然。何曾厌茅舍,多是为茶烟。活计穷桑苎,枯肠老玉川。苍头犹爨下,丹顶已松颠。渴饮谁能免,高飞尔自贤。须臾休茗事,却下竹傍边。
长夏无事避暑山园景事所会即成微吟得二十绝句 其十八。明代。王世贞。一阁中安两藏书,当时有诤未同居。若教勘破西来意,紫气东行也不虚。
观世音赞六首。宋代。黄庭坚。敬礼补陀,岩下水边。十方三世,无不现前。愿我亦证,空觉极圆。处处悲救,火中生莲。
杂兴。宋代。张镃。吴起弃骨肉,用释鲁君疑。萧何买田宅,更要汉祖知。结绳可息争,书契计已痴。反覆者人心,周防良足悲。曾参杀人谤,三至母信移。君臣不易逢,终始贵难离。
钟山二首 其一。明代。欧大任。钟山东望碧岧峣,玉殿金门隔绛霄。忆自鼎湖弓坠后,万年长受岳灵朝。
望湖亭候风戏用苏长公语作起句题壁 其二。明代。李之世。望湖亭上风飕飕,亭畔几家红粉楼。日暮津头待估客,齐歌一曲古凉州。
望定州寺。唐代。王建。回看佛阁青山半,三四年前到上头。省得老僧留不住,重寻更可有因由。
挽宜人李氏。宋代。曾丰。养成中馈德,留与后人言。翰墨其余事,诗书盖上根。不徒为大母,犹复见曾孙。萧瑟堂前意,青葱雨后萱。
龙州。明代。张弼。驮江双鹢度龙州,今日真成万里游。身世北来从汗漫,江山南极更清幽。蛮邦共向衣冠化,塞草全经雨露柔。自是皇风无远近,瘴烟消尽海岚收。
瑞鹧鸪 寄华清道众。金朝。马钰。环墙围合洞中天。瑞气祥光愈接连。白鹿怀中常稳坐,青牛背上得闲眠。骊山不到经三载,华岳相违近四年。霞友云朋应怪我,争知此处结金
披莽 其二。明代。李之世。仄仄鱼鳞径,疏疏虎眼篱。药移他地本,柳剩去年枝。忌俗删其偶,蠲繁割所私。莫言閒閒事,调剂有时宜。
次韵思。宋代。李之仪。肮脏从来不易俦,低徊身世亦悠悠。离群断雁虽难偶,得两明珠岂待求。强挹馀尘时琢句,问寻陈迹自经丘。清时醉尉知何在,似是人多识故侯。
行游乐。明代。石宝。初夏清和燕子飞,游人陌上斗轻肥。罗襦小步作伴归,翻涴宫袍新赐衣。去年幽花恨欲死,今年花飞逐流水。是处笙歌感岁华,何人夜月思千里。纷纷末俗不足谋,岂独当时赵孟偷。一饷清谈误平世,空令儿辈说风流。
西州。唐代。张籍。羌胡据西州,近甸无边城。山东收税租,养我防塞兵。胡骑来无时,居人常震惊。嗟我五陵间,农者罢耘耕。边头多杀伤,士卒难全形。郡县发丁役,丈夫各征行。生男不能养,惧身有姓名。良马不念秣,烈士不苟营。所愿除国难,再逢天下平。
西江月。宋代。向子諲。足慰平生。时拜御书芗林之赐,因成长短句,寄朱子发、范元长、陈去非翰林三学士,以资玉堂中一笑得意穿云度水,及时斫玉分金。兹游了却未来心。怪我归迟一任。居士何如学士,翰林休笑芗林。个中真味少知音。不是清狂太甚。
解连环三首 其一。清代。史承谦。薄衾孤拥,听车铃响急,冷光催动。刚趁着、残月余辉,任露冷烟迷,马嘶尘弄。茅店鸡声,可也入、独眠人梦?过燕南赵北,倦倚轻鞍,漂泊谁共?回首挑源深洞,算几时、忘了柳娇花宠。记得惜别心情,待抛却金鞭,珠泪偷涌。落魄风标,惭愧是、秦楼箫凤。苦冲寒,又随征队,晓风暗送。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留侯论。宋代。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晋·王郎。唐代。孙元晏。太尉门庭亦甚高,王郎名重礼相饶。自家妻父犹如此,谁更逢君得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