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耿荐可催菊三首。宋代。仲并。年来花意亦难猜,陶令东篱独未开。伴赋落英吾岂敢,狂言聊复为君催。
诗词:《次韵耿荐可催菊三首》
朝代:宋代
作者:仲并
年来花意亦难猜,
陶令东篱独未开。
伴赋落英吾岂敢,
狂言聊复为君催。
中文译文:
多年来,花的心思也难以猜测,
陶令的东篱独自未开。
陪同赋诗,落英花瓣怎敢与你相比,
我随意的言语只是为了催促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仲并创作的《次韵耿荐可催菊三首》之一。诗人以描写菊花为主题,表达了对花朵的思考和对友人的关心。
第一句“年来花意亦难猜”,诗人表示多年来对花的心思难以猜测。这句意味深长,表达了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花朵和美的理解往往有限,花的含义和内涵常常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第二句“陶令东篱独未开”,诗人写道陶令的东篱中的花还未开放,意味着陶令种植的菊花尚未绽放,暗示着友人的心情或许不是很愉快,也许是因为某种原因而无法释放心中的情感。
第三句“伴赋落英吾岂敢”,诗人表示自己不敢与友人相提并论,因为他觉得自己的才华和陶令相比差距很大。同时,他提到了落英,这象征着花朵的凋零,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最后一句“狂言聊复为君催”,诗人说自己的疯狂言辞只是为了催促和激励友人。这句话传递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鼓励,希望友人能够振作起来,克服困难。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花朵和友人的思考和关怀,通过菊花的形象,揭示了人生的短暂和变幻无常。同时,诗人在表达自己的无能和不足时,也透露出一种对友人的赞赏和敬仰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读者带来一种思索和共鸣的空间。
约公元一一四七年前后在世]字弥性,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中前后在世。幼好学强记,其母尝屏其所观书,几上仅余台历一册,明旦默记,纤悉不误。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调平江府学教授。五年,通判湖州。七年,以张浚荐召至阙,为秦桧所阻,出通判镇江府。十六年,为言者所劾,降二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五),自是闲退二十年。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擢光禄丞,晚知蕲州。...
仲并。约公元一一四七年前后在世]字弥性,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中前后在世。幼好学强记,其母尝屏其所观书,几上仅余台历一册,明旦默记,纤悉不误。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调平江府学教授。五年,通判湖州。七年,以张浚荐召至阙,为秦桧所阻,出通判镇江府。十六年,为言者所劾,降二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五),自是闲退二十年。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擢光禄丞,晚知蕲州。
洛水祖王公应诏诗。魏晋。何劭。穆穆圣王,体此慈仁。友于之至,通于明神。游宴绸缪,情恋所亲。薄云饯之,于洛之滨。嵩崖岩岩,洪流汤汤。春风动衿,归雁和鸣。我后飨客,鼓瑟吹笙。举爵惟别,闻乐伤情。嘉宴既终,白日西归。群司告旋,鸾舆整绥。我皇重离,顿辔骖騑。临川永叹,酸涕沾颐。崇恩感物,左右同悲。
颂证道歌·证道歌。宋代。释印肃。上士一决一切了,十二时中常皎皎。掷剑挥空大丈夫,回头自觉无边表。
闻刘友文病起二首 其一。元代。刘崧。诗帙不来春又过,药瓢应是日相亲。无因为报池南柳,长得新条长过人。
青山白云 其四。明代。朱元璋。钟山万木暑阴森,岩壑松风奏玉琴。溪涧碧流声韵美,望中佳兴致题吟。
萧史曲。宋代。曹勋。玉箫散奇响,真气凄金石。招携偶冥会,理惬心自适。富贵如朝华,况复多得失。胡不希长年,练气固形质。高举凌仙翰,双飞上层碧。挥手谢时人,去来空役役。
杂书示陈国佐胡元茂四首。宋代。陈与义。杜门十日疾,因得观妄身。勿云千金躯,今视如埃尘。平生老赤脚,每见生怒嗔。挥汗煮我药,见此愧其勤。
春思曲二首 其二。明代。张元凯。黄鸟间关最有情,大堤行处落花轻。亦知春色临邛好,绿绮携将出锦城。
金陵所居青溪草堂闲兴。唐代。李建勋。窗外皆连水,杉松欲作林。自怜趋竞地,独有爱闲心。素壁题看遍,危冠醉不簪。江僧暮相访,帘卷见秋岑。
疏影。明代。汪洋。墙苔悄碧。诧抱霜不觉,春至无迹。险梦仍频,凉月楼阴,西窗尽是愁白。铅尘夜幕都收裹,更懒向、阑边吹笛。听韶华,堕地无声,又近一年寒食。凝想台城旧日,蒋山细雨里,梅袅尤昔。换却游人,燕子浮生,海上寒潮深拍。春风算肯因人驻,亦暂得、檐丝空忆。且莫看,衣影沈沈,祇有榻灯红寂。
满宫花·雪霏霏。五代。魏承班。雪霏霏,风凛凛,玉郎何处狂饮?醉时想得纵风流,罗帐香帷鸳寝。春朝秋夜思君甚,愁见绣屏孤枕。少年何事负初心?泪滴缕金双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