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黄作霖白发。宋代。吴芾。白发有公道,古来人尽然。我初未四十,霜雪已满颠。黄子我同岁,比我还更贤。时命未遇合,退藏非自捐。不须悲晚景,不须怨苍天。如君岂长贫,时主方御乾。
诗词:《和黄作霖白发》
中文译文:
白发有公道,古来人尽然。
我初未四十,霜雪已满颠。
黄子我同岁,比我还更贤。
时命未遇合,退藏非自捐。
不须悲晚景,不须怨苍天。
如君岂长贫,时主方御乾。
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吴芾的作品,题为《和黄作霖白发》。诗人表达了对白发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领悟。诗人自述虽然年纪不过四十,却已满头白发,这是人世间的常态。他与黄子同岁,但黄子比他更有才华。然而,他们都未能得到机遇,黄子也未能施展才华。诗人并不悲叹晚景,也不怨恨苍天。他认为像黄子这样的人,终将不再贫穷,因为他们将有机会为国家尽忠。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己和黄子的境遇,以及对白发和人生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理解和接受。诗人虽然已经年过中年,但白发的早生让他深感人生的无常和变化。他与黄子同龄,却感叹黄子比自己更加优秀。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怨天尤人,反而坦然接受了自己的命运。他认为时机未到,并不是自己放弃努力的原因,而是机缘未至,自己需要保持自己的才华,等待时机的到来。
诗人表达了一种豁达的心态,不以外在的荣辱成败来评价人生,而是将命运的安排视为一种必然,积极面对并努力保持自己的才华,等待合适的时机。这种乐观、坚韧的心态,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命运的理解。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看法,以及对时机和命运的思考。诗人通过个人的经历,展示了一种豁达坚韧的心态,让读者在面对人生困境时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吴芾(1104—1183),字明可,号湖山居士,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吴芾。吴芾(1104—1183),字明可,号湖山居士,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风雨一首用高季迪韵。元代。周砥。贫富不相值,衰荣固有时。行哉徒自速,止尼未为迟。崎岖千万涂,辛苦岂要辞。风雨群鸡鸣,坏屋起晨炊。一日不解醉,千古有遗悲。如何屠钓人,敢为帝者师。
挽主簿吴宁侯三首。宋代。陈棣。忆昔荆湖日,童心懵未开。七年勤仰止,一字有从来。模范瞻如在,音仪挽不回。依归今已矣,些语写余哀。
投寄旧知。唐代。韦庄。却将憔悴入都门,自喜青霄足故人。万里有家留百越,十年无路到三秦。摧残不是当时貌,流落空馀旧日贫。多谢青云好知己,莫教归去重沾巾。
偶成四绝 其一 芙蓉花。明代。归有光。一自当年谢合欢,不堪常见月团圞。于今生事如秋水,惟有芙蓉花好餐。
送乡僧德璘监寺缘化结夏归天童山二首。宋代。杨万里。七百支郎夜忍饥,木鱼闭口等君归。还山大众空观喜,只有诚斋两首诗。
菩萨蛮。宋代。袁去华。流苏宝帐沈烟馥。寒林小景银屏曲。睡起鬓云松。日高花影重。沈吟思昨梦。闲抱琵琶弄。破拨错成声。春愁著莫人
上建王生辰 其一。宋代。史浩。上帝昌我宋,高目视所以。天子亶聪明,亦既受多祉。庆泽渺梦图,班衣有元嗣。兹辰甫诞辰,想见龙颜喜。
挽高主事母原氏。明代。夏原吉。板舆迎养日,綵服奉觞时。春色凝萱树,秋香满桂枝。昊天何不吊,玄壤遽长辞。杳杳灵輀去,三山草木悲。
送冯卿归无锡。宋代。王遂。浮云出处泊无情,来辄成违去辄明。解后一时如失计,峥嵘千古却收名。静修香火宁非愿,归对渔樵更觉荣。旋汲惠泉烹顾渚,春风杖屦及山行。
黄元常徐兴公见过因游西湖。明代。曹学佺。兀坐斋头对此君,闲游牵尔便为群。许多烟景随莺住,强半春光与客分。久雨乍晴花尽放,易寒成暖酒微醺。墨池何处寻遗迹,大梦山前杂暮云。
即事。宋代。陆游。我本区中士,偶来湖上居。时寻一枕梦,闲展数行书。得醉常欢甚,无炊亦晏如。今朝好天气,一笑命柴车。
赠崇安吴医德安。宋代。刘克庄。家住武夷精舍边,若非悟道必逢仙。不为宰相浑闲事,只作名医也自贤。羞与市争伯林价,尽教人负宋清钱。幔亭泉石应如故,安得相从刺钓船。
苏幕遮 劝同流。金朝。王哲。教门人听我告。清弟稠津,吃了成虚耗。五谷滓余难化造。恰是隈*,惹甚闲烦恼。会修行,知颠倒。别有一般,滋味天然好。神水华池通正道。灌溉丹田,指日归蓬岛。
霜天晓角 其二。清代。屈大均。此情良苦。况复潇潇雨。长夜苦寒难睡,虫唧唧、似儿女。岁去穷不去。埋忧那有处。白首不堪家累,无计甚、向谁语。
和康叔探梅韵三首。宋代。袁说友。今年人忆去年梅,试问今年花已开。见说春风正料理,不应小雨便花摧。
同张公望湖上避暑到四圣观招柏堂月潭二道士。宋代。姚勉。清晨有客来,畏暑畏避地。凉多独湖上,一棹拍空翠。长堤舞杨柳,余雨在荷芰。炎蒸俱已失,满抱足清意。颇思孤山顶,有客具高致。扣门闻琴声,便觉洗尘累。湖边出问酒,饮兴随所至。池鲜煮珍甘,水果剥香脆。好风林外来,吹面凉不醉。清谈诣物表,绝不挂世事。画舫何人斯,箫鼓正喧沸。清游彼应笑,世味吾不嗜。尚思携枕箪,同叩竹间寺。从今日日来,莫厌惊昼睡。
感兴。唐代。鲍溶。幽人无近迹,别易会则稀。黄鹤亦姓丁,寥寥何处飞。时见海上山,绕云心依依。谅无驭风术,中路愁虚归。童发慕道心,壮年堕尘机。白日不饶我,如今事皆非。群羊化石尽,双凫与我违。□岳黄金富,轩辕晓霞衣。谁令日在眼,容色烟云微。
柬曹岐鸣二首 其一。清代。王季珠。作则原来在本身,君家和气盎如春。解纷排难孚忠信,不假言词折服人。
金刚随机无尽颂·依法出生分第八。宋代。释印肃。不能延数日,尽属天功力。时节自推迁,此性无拘执。
张侍御汾溪六景 其一 汾溪雨霁。明代。张宁。东风吹雨过山溪,霁景无穷入品题。花落平林春水漫,草深高岸夕阳低。天光荡漾群鸥下,云影苍茫野棹迷。几度临流坐忘返,夜深随月转荒溪。
春日杂赋。宋代。陆游。人生觅饭元多术,最下方为禄代耕。脱却朝衫犹老健,快如苦雨得春晴。鸟声频唤五更梦,花气顿醒三日酲。最喜晨兴闻剥啄,吾儿书札到柴荆。
卜算子 焦姑求。金朝。王哲。听闻阐户。灭虫亡,炉灶堪安固。粹常纯空外觑。彻清清,寂静无思虑。频忘按住。结金丹,透入明堂所。斧长施钢剑锋,荐真元,直*蓬莱
惜分钗 别恨。清代。徐釚。心情别。柔肠结。几回立尽梅梢月。惜东流。付东流。郎做杨花,侬逐萍浮。悠。悠。眉儿皱。人儿瘦。魂消最是黄昏候。泪难收。倚银钩。拚着东风,断送离愁。休。休。
翠盖重重宝扇斜,从官穿柳散慈鸦。过宫路远纡天步,上寿杯深阁雨花。
玉贯两虹通象锦,衣成五綵鍊云霞。奉祠东出蓬莱道,春水凫鹥踏汉槎。
兴庆宫朝退次韵袁伯长见贻是日上加尊号礼成告谢集即东出奉祠斋宫。宋代。虞集。翠盖重重宝扇斜,从官穿柳散慈鸦。过宫路远纡天步,上寿杯深阁雨花。玉贯两虹通象锦,衣成五綵鍊云霞。奉祠东出蓬莱道,春水凫鹥踏汉槎。
读亲征诏。宋代。杨冠卿。诏语沈醇告万方,便知九鼎不劳扛。波巨奔走扶黄屋,约束风涛过大江。
同卫八题陆少府书斋。唐代。高适。知君薄州县,好静无冬春。散帙至栖鸟,明灯留故人。深房腊酒熟,高院梅花新。若是周旋地,当令风义亲。
菩萨蛮。宋代。楼夫。丝丝杨柳莺声近。晚风吹过秋千影。寒色一帘轻。灯残梦不成。耳边消息在。笑指花梢待。又是不归来。满庭花自开。
林廷尉以吉四咏 其三 石厓读书台。明代。顾璘。峨峨崖上台,万卷此俱积。玄圣閟其神,幽讨悉肝膈。吐之经四方,廊庙行旦奭。轮扁愚蒙人,何足语心迹。
甲戌春暮再入都憩善果寺逢杏花作。明代。王世贞。东风吹车入精兰,晨钟数杵鸡声残。庞眉老僧来揖客,慈云殢春春未阑。墙东杏花一树白于霰,时有流莺啄花片。我自惊逢今日花,花应不记当年面。莫言花落不如人,人老能如花更春。唯有江头探花使,祇今还作踏花身。流莺欲答忽飞去,恍忽如歌旧游句。但使新丰酒价平,老夫得住聊须住。
于湖曲。宋代。张耒。武昌云旗蔽天赤,夜筑于湖洗锋镝。巴滇騄骏风作蹄,去如灭没来不嘶。日围万里缠孤壁,虏气如霜已潜释。蛇矛贱士识天颜,玉帐髯奴落妖魄。君不见铜驼陌上尘沙起,胡骑春来饮瀍水。浮江天马是龙儿,蹙踏扬州开帝里。王气高悬五百秋,弄兵老濞空白头。石城战骨卧秋草,更欲君王分上流。
大观蜡祭二首。清代。佚名。穆如薰风,敷舒文藻。气湿消除,岂予黍稻。神之听之,钟鼓咸考。于万斯年,惟皇之报。
秋意。清代。陈忠平。玄阴积萍末,喷作射眸风。才逼秋阳白,复催霜野红。孤洲千笛起,万里一波通。漫拾飘零叶,试招来去鸿。
答王亦房病中见送北归。明代。王醇。远别惜多病,一帆停浦沙。翻令倍含戚,不减昔离家。江路积梅雨,客衣生藓花。后期淮水曲,莫使怨蒹葭。
彭城秋感 其一。清代。郑璜。形势彭门亦壮哉,刘颠项蹶总秦灰。交流汴泗迷城角,如此河山阅霸才。古道斜通萧子国,野花开上楚王台。我来大有登临感,送尽残阳独自回。
四月八日燕客湖亭 其二。宋代。周紫芝。孤山十载饮湖光,更入江西鸥鹭行。官舍一生常近水,前身应是水仙王。
十一月二十三夜通夕不寐为赋梅诗且怀斯远成。宋代。赵蕃。我欲赋梅诗,佳处不自呈。老树赏空旷,长条贵疏明。既如幽人幽,又似贞女贞。可闻不可见,可见不可名。
偈三十五首。宋代。释祖珍。向上一路,千圣不传。恁麽明得,十万八千。桃红李白蔷薇紫,问著春风总不知。
郊外隐居。宋代。薛嵎。自是山林士,非因失志余。儿童知稼穑,猿鹤近诗书。曙色浮沧海,春风满太虚。固穷须学力,不敢废经锄。
四望台。宋代。满维端。叠石层高暗绿苔,茂林深处独崔嵬。花阴竹影重重见,山色川光面面来。通夜阑干随月倚,纳凉窗户趁风开。踌躇触目堪嗟赏,倍费登高赋咏才。
赠欧桢伯 其二。明代。佘翔。十年欧冶梦中豪,剑气今看北斗高。合浦双珠探照乘,曲江一赋壮观涛。燕台索骏元千里,汉署含香已二毛。多少风尘沦落者,谁携绿绮向君操。
芍药花。明代。苏仲。占断风光不偶然,托根疑是马嵬仙。风流故态难收拾,脂粉冤家未了缘。艳色乍疑儿女爱,浓香争得士夫怜。昏昏老眼还多病,逢著花开只爱眠。
望人家桃李花。唐代。贺知章。山源夜雨度仙家,朝发东园桃李花。桃花红兮李花白,照灼城隅复南陌。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弃置千金轻不顾,踟蹰五马谢相逢。徒言南国容华晚,遂叹西家飘落远。的皪长奉明光殿,氛氲半入披香苑。苑中珍木元自奇,黄金作叶白银枝。千年万岁不凋落,还将桃李更相宜。桃李从来露井傍,成蹊结影矜艳阳。莫道春花不可树,会持仙实荐君王。
和兖弟与梁况之学士同作四绝句·右二首并和。宋代。苏颂。湖上归时暮气侵,松香花露拂巾簪。万家灯火沙河里,月色相和廓暝阴。
过陶征君隐居。唐代。崔涂。陶令昔居此,弄琴遗世荣。田园三亩绿,轩冕一铢轻。衰柳自无主,白云犹可耕。不随陵谷变,应只有高名。
徐州见黄河。明代。薛瑄。吾家正在龙门下,流出黄河几曲长。忽向徐州城外见,牵情一水正思乡。
跋苏养直绝句后。宋代。张元干。后湖醉卧已仙去,但有言句留人间。文采风流照千古,罗浮谁复遗金丹。
和朱伯英新州诗见寄二首 其一。宋代。韦骧。武川当日一分襟,会合乖期向武林。从此参辰不相比,由来岁月渐加深。书邮远道烦新寄,诗社前盟约再寻。何以报君双白璧,南楼高处独萦心。
长安秋望。唐代。赵嘏。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送杨简迁国子博士。宋代。洪迈。杨君解墨绶,去作国子师。邑人十万户,遮道婴儿啼。曩岁天旱苦,赤地无余遗。饥殍千百辈,上山争采薇。采薇有时尽,讵能救工饥。慨然顾自任,舍我将告谁。昧爽出厅事,日暮忘旋归。大家贮陈粟,出糶不敢迟。偷儿纷狗鼠,锄治如平时。一意摩手抚,如子得母慈。明年麰麦登,比屋无流移。史牒载循吏,于今亲见之。我亦受一廛,惜哉轻语离。桥山未迄役,酌饯疎酒卮。聊述路人颂,持作送君诗。
山行赠野叟。宋代。陆游。莫笑孤村生理微,茅茨烟火自相依。客来旋扫青苔榻,日在先关白版扉。妇女忧蚕租叶去,儿童耘麦荷鉏归。散人世袭江湖号,剩欲溪头借钓矶。
广陵芍药盛开品目比旧又多累日与同官赏叹不。宋代。苏颂。应是圆玄降瑞精,散为穠丽遍邗城。重苞叠蕊三春后,腻脸丰肌百态生。一自毫堂甄异品,至今花谱续嘉名。都缘尤物多奇变,岂为繁华逐世情。
为浮丘郑助教之子矿题山水扇头。明代。王恭。桥门博士本忘机,柿叶房深隐翠微。好是白云携不去,朝朝飞上老莱衣。
东坡三绝句。宋代。苏籀。为文赤壁并黄坂,奇韵平生想像中。延目练江咨逝水,举头碧落看飞鸿。
净惠寺清轩二首 其二。宋代。郭祥正。一轩潇洒静无尘,万柄荷花别是春。莫道南州无北客,壁间犹对洛阳人。
澹山岩。宋代。李建中。常思羽衣人,宅此岩崖傍。□□通大道,玄关掩中黄。古朴宫殿□,偃亚松桂香。洞户漏夕月,木罅生□阳。叠齿上层巅,露井连曲房。断壁横广幕,矗石排吟□。蛰痕燕穴空,乳溜虬鳞张。清泉弄春□,灵草经冬芳。自笑老倒容,谁□刀圭霜。金版佩上籍,玉音歌洞章。□□夜森立,绛节朝飞扬。咫尺仙路高,喧嚣机世忙。浮埃走车马,奔迸多事场。真地拥烟霞,根本无为乡。不到久叹息,一来徒悲伤。但听铿华钟,所得心耳凉。
白太守行。唐代。刘禹锡。闻有白太守,抛官归旧谿.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太守驻行舟,阊门草萋萋。挥袂谢啼者,依然两眉低。朱户非不崇,我心如重狴。华池非不清,意在寥廓栖。夸者窃所怪,贤者默思齐。我为太守行,题在隐起珪。
南风热。元代。王冕。炎风来何狂?似欲吹山倒。狼籍树底云,散漫屋上草。赤日炽大炉,泥沙热如炒。东皋与西陇,禾苗尽枯槁。
送汪子。明代。李云龙。生平一片气,慷慨此谋身。万里寻知己,长安无主人。悲歌发易水,长啸入西秦。笑彼悠悠者,知非心所亲。
题明皇卧吹箫图二首 其一。宋代。俞德邻。羯鼓催花事已奇,一枝媚玉卧犹吹。何如端拱岩廊上,九奏箫韶付一夔。
乐间园为同年夏如山赋十二首 其十一 虚白书舍。明代。顾清。室无尘兮更明,晏独处兮憺以清。左瞻兮右仰,诸史兮群经。聊逍遥兮永日,孰宠利兮荣名。
无聊私咏隔天涯,不道吟哦到齿牙。江令诗才犹剩锦,卫娘书格是簪花。
长将睡压香浓染,怕被娘窥独半遮。想得笑和桃叶语,羡伊根蒂属王家。
有女郎手写余诗数十首笔迹柔媚纸光洁滑玩而味之 其二。明代。王彦泓。无聊私咏隔天涯,不道吟哦到齿牙。江令诗才犹剩锦,卫娘书格是簪花。长将睡压香浓染,怕被娘窥独半遮。想得笑和桃叶语,羡伊根蒂属王家。
赤口滩。宋代。陈造。汉江多恶滩,赤口乃其最。前年将家上,正值江流杀。奔衖震沟亩,狼石森戟镦。赑屃取进寸,一跌寻丈退。闻此尚痛定,躬履况儿辈。今者劈箭去,未觉有湍汇。一雨动三日,远岸卷澎湃。向者险巇地,了不经眼界。三老笑相语,无复忧滞碍。路可屈指计,归将平心待。穷涂偶快意,此惠莫谋大。龙公本何心,贱子多感慨。
登彭城楼。宋代。吕定。项王台上白云秋,亚夫坟前草树稠。山色不随人事改,水声长近戍城流。空余夜月龙神庙,无复春风燕子楼。楚汉兴亡俱土壤,不须怀古重夷犹。
次韵同经略舍人登七星山。明代。张维。列岫凌虚滃翠岚,龙泓澄澈七星涵。岩瞻好向西湖看,飞去何妨自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