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仲固春日村居即事十二绝。宋代。胡寅。有兴相寻即扣门,不须招致简书繁。试从大雅歌莺谷,未羡词人侈兔园。
《和仲固春日村居即事十二绝》是宋代诗人胡寅所作,此诗以描绘春日村居景色为主题,表达了诗人的闲适心境和对自然美的赞叹。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有兴相寻即扣门,
不须招致简书繁。
试从大雅歌莺谷,
未羡词人侈兔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春日村居为背景,诗人情绪愉悦,不必多言而直接前往朋友仲固的家门,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亲近和交往。诗人表示,不需要过多的礼仪和繁复的书信来进行邀约,只需一见如故的心情和真诚的交往。
诗人提到了"大雅歌莺谷",这里指的是一个美丽的山谷,鸟儿在其中歌唱。"大雅"代表高尚的音乐,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美妙音乐的向往和欣赏。这句诗意味着诗人希望与仲固一起去欣赏自然的美和音乐的韵律,共同感受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
最后两句诗中提到"词人侈兔园",寓意着诗人并不羡慕那些身份显赫的文人雅士,他们拥有的园林和享受的生活。相比之下,诗人更喜欢朴素的村居生活和大自然的景色。这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简朴、自然的向往,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
整首诗以简约的表达方式展现了诗人的心境和对自然的热爱。通过描述诗人与朋友的自然交往和对大自然的赞美,诗人表达了他对简朴、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大自然美好景色和音乐的喜爱。这首诗以清新、恬静的笔调,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淡泊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胡寅(公元1098年~公元1156年),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宋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后迁居衡阳。胡安国弟胡淳子,奉母命抚为己子,居长。秦桧当国,乞致仕,归衡州。因讥讪朝政,桧将其安置新州。桧死,复官。与弟胡宏一起倡导理学,继起文定,一代宗师,对湖湘学派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著作还有《论语详说》、《读史管见》、《斐然集》等。...
胡寅。胡寅(公元1098年~公元1156年),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宋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后迁居衡阳。胡安国弟胡淳子,奉母命抚为己子,居长。秦桧当国,乞致仕,归衡州。因讥讪朝政,桧将其安置新州。桧死,复官。与弟胡宏一起倡导理学,继起文定,一代宗师,对湖湘学派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著作还有《论语详说》、《读史管见》、《斐然集》等。
无俗念 喜翁山移家白门。清代。龚翔麟。罗浮道士,忽携家、直傍秦淮卜宅。绿齿年来应踏碎,倦向天涯为客。选得閒房,青溪柳外,偕隐荷衣襞。蛮烟瘴雨,岭梅何处消息。犹记通潞亭阴,红莲小幕,曾伴朱龄石。最爱九歌诗句好,酒后长吟近律。泛梗谁期,逢迎恰在,桃叶秋江北。柴门定对,蒋山朝暮凝碧。
留石堂诗为严秋野郡守 其一。明代。陈邦彦。一代循良共此堂,三峰新峙石苍苍。欲知砥柱东南意,海不扬波致越裳。
西河。唐代。汪遵。花貌年年溺水滨,俗传河伯娶生人。 自从明宰投巫后,直至如今鬼不神。
寄少春丈时刻余所赠诗文于石置迟鸿台。明代。王世贞。台畔鸿冥成古今,台边龙卧转沈深。无妨宦拙闲居赋,可怪时清梁甫吟。我自余生安木石,谁从众毁出兰金。劳君不浅相怜意,解向王筠句里寻。
故人。宋代。许月卿。故人归作山中相,老我聊乘雪夜舟。细君颇讶不入市,山中访友将何求。扉屦资粮夺之去,毁车截镫挽予留。一笑谓汝贤细君,无求我乃肯出游。宰相良解轩轾予,定难屈膝低我头。同云一色天欲雪,夜深云散月明楼。
庚子出都留别 其二。清代。宋育仁。西山化鹤复来归,城郭人民事事非。目断嵇琴成绝调,心游羿彀愿忘机。请看国破家何在,还望天高照肯微。钟鼓寂然谁问阙,台城空见纸鸢飞。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二。唐代。李白。王公希代宝。弃世一何早。吊死不及哀。殡宫已秋草。悲来欲脱剑。挂向何枝好。哭向茅山虽未摧。一生泪尽丹阳道。
春风花柳日相催。淅江梅。腊前开。开遍山桃,恰到野酴*。商岭东来三百里,红作阵,绿成堆。半山亭下钓鱼台。拂层崖。坐苍苔。林影湖光,佳处两三杯。寄语玉溪王老子,因个甚,不同来。
江城子 寄德新丈。金朝。元好问。春风花柳日相催。淅江梅。腊前开。开遍山桃,恰到野酴*。商岭东来三百里,红作阵,绿成堆。半山亭下钓鱼台。拂层崖。坐苍苔。林影湖光,佳处两三杯。寄语玉溪王老子,因个甚,不同来。
雁塔名。清代。洪亮吉。大雁塔,小雁塔,进士题名何杂沓。李白杜甫盖代才,可向塔上题名来?
访赤松道士不值。元代。叶颙。仙翁何处去,殿古白云深。丹灶留残火,青烟锁近林。尚遗羊化石,应误鹤听琴。旧日同游处,山空住夕阴。
送无作上人之四明。宋代。释行海。老子穷通听我吟,山中惟有我同心。数茎白发惊年老,几度青灯恋夜深。冰锁蛟龙盘大泽,云遮兰蕙托幽林。道行亦自东浮海,海国清风引梵音。
浣溪沙 其七。清代。俞士彪。午倦慵将绣帖移。却揎朱袖捲帘儿。枝头已有嫩莺啼。薄倖客游芳草路,相思人在落花时。暮云楼外远山迷。
寄丁执中。宋代。王洋。米监煎蹙意何如,尽日逍遥不费书。债作拘留身莫赎,诗成困痼力难除。事钱不谨兄移爱,与世留心客有馀。幸各身闲好同伴,相思如许却相疏。
小筑。宋代。陆游。小筑清溪尾,萧森万竹蟠。庵庐虽偪仄,庭户亦平宽。摘果观猿哺,开笼放鹤盘。澹然还过日,无处著悲欢。
芝城寄女(二首)。明代。方氏。长思双鹤驾长虹,红袖偏争劫海中。有想但看无想日,消沉恩爱付东风。
招隐诗十九首 其十一。明代。萧光绪。胸中五岳讵能平,何日海隅尽息兵。泪尽包胥无国控,途穷阮籍俟河清。未谙游戏隐朝市,姑学疏狂谢利名。独寐寤歌失弗告,后彫益见岁寒情。
塞外书事。唐代。许棠。征路出穷边,孤吟傍戍烟。河光深荡塞,碛色迥连天。残日沉雕外,惊蓬到马前。空怀钓鱼所,未定卜归年。
雨凉晓思。元代。方回。一榻凉如水,空山夜雨声。病身筋骨在,往事梦魂惊。老寿知何益,忧危半此生。吾穷终不怨,稍已窃诗名。
浣溪沙。清代。吴宝书。对镜何心理翠钿。粉柔香软只贪眠。金炉袅出并头烟。飘尽柳绵人似梦。烧残银烛夜如年。小楼闲过杏花天。
过青潭铺用杜少陵韵。宋代。胡铨。世路羊肠险,崎岖不计层。附炎蛾并火,待暗鼠窥灯。国削臣心折,秋高虏势增,鱼虾何足虑,回前顾鲸鹏。
上林殿院次公 其七。宋代。徐积。三叹枉教陪一唱,诗仙争肯伴樵夫。金刀刮尽尘埃气,玉水洗成冰雪肤。涸胃已惭搜思竭,乾喉兼觉出群粗。馀篇只等功成后,留和棹歌寻五湖。
出北门记所见二首。宋代。赵蕃。我行舒州来,触目叹荒棘。今经北门道,麻麦殊翳密。乃知人力愆,地固有遗殖。安得遍厥耕,疲羸当少息。
思养堂。明代。郑文康。灵椿未老雕风霜,音容一去空高堂。堂阴萱草喜无恙,金英翠叶相辉光。椿枯不复荣,终天恨何极。时凭梦魂中,聊得见颜色。赖此忘忧花,岁久犹未衰。花前称寿花下拜,爱花长与花相随。暮兴羊枣思,朝尽板舆乐。北邙路虽遥,西山日亦薄。此心一日几悲欢,舞罢斑衣泪还落。
采石蛾眉亭 其一。明代。袁宏道。空江石壁瘦鳞鳞,腻绿颓斑酣冶春。扫取山光为黛粉,尽教荡子作仙人。
寄商孟卿。金朝。杨奂。一望东原一惘然,芸窗谁与伴高眠。秋风有意招张翰,春草无由见惠连。王母信音青鸟外,溪翁心事白鸥边。殷勤为向侯芭道,判却残年老《太玄》。
送徐州李判官供给役满归。元代。成廷圭。千里旌旗接轴轳,王师日久费供需。秪知天下金如土,岂谓人间米似珠。此日论功犹受赏,何人报主肯忘躯。讵无执法如公者,能上封章亦丈夫。
鸡鸣曲。明代。朱诚泳。沈沈漏箭催残更,扶桑日出天鸡鸣。羲和叱驭起苍震,坐令万国生光明。角角再鸣声未已,万国祼生都唤起。可怜驱入利名场,蝇营尽被鸡催死。我愿人家莫畜鸡,胶胶风雨不须啼。威凤来仪天下乐,日日窗前闻喜鹊。
好事近(倅·车还阙,分得茶词)。宋代。赵鼎。兰烛画堂深,歌吹已终瑶席。碾破密云金缕,送蓬莱归客。看看宣诏未央宫,草诏侍宸极。拜赐一杯甘露,泛天边春色。
颂古一百则。宋代。释正觉。药之作病,鉴乎前圣。病之作医,必也其谁。白头黑头兮克家之子,有句无句兮截流之机。堂堂坐断舌头路,应笑毗耶老古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