翊善余公挽诗二首

翊善余公挽诗二首朗读

《翊善余公挽诗二首》是宋代李弥逊创作的诗词作品。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第一首:

弱冠声名翰墨场,
一官小试活人方。
二王宾客推清介,
半刺规横与善良。

【中文译文】:
年轻时以才名在文学界崭露头角,
初试官场,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
两位王公的朋友们赞美他的清廉正直,
虽有些许直言不讳,但他内心善良。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年轻时的经历和成就。他在二十岁左右就在文学领域获得了声名,并在官场上有所斩获。尽管他的言辞有时直接坦率,但他内心深处仍然怀有善良之心。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作者年轻时的经历和处世态度,展现了他的才华和人格魅力。他在年轻时就在文学界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也在官场上展现出自己的能力。诗中提到他得到了两位王公的赞赏,说明他的清廉正直和高尚品德得到了他人的认可。虽然他有时候直言不讳,有些尖刻的批评,但他内心深处仍然怀有善良之心。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作者的青年风采和独特的个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首:

可但仁风薰晋鄙,
犹怜奇节老阌乡。
康宁寿考犹馀事,
兰玉阶亭久更芳。

【中文译文】:
可是仁慈的风气在晋地蔓延,
依然怀念那些有着高尚品德的老乡。
康宁、寿考是仍然流传的事迹,
兰花和玉的香气在阶梯亭中久久不散。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对晋地仁风和高尚品德的怀念,以及那些流传至今的康宁和寿考的事迹。兰花和玉的香气象征着高尚纯洁的气质,在阶梯亭中久久不散。

【赏析】:
这首诗以对晋地仁风和高尚品德的怀念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老乡们的敬佩和赞美。诗中提到了康宁和寿考的事迹,这些事迹在当地流传至今,说明那些有着高尚品德的人的行为是值得赞扬和传颂的。兰花和玉的香气象征着高尚纯洁的气质,而阶梯亭中久久不散的香气则体现了这种纯洁品质的持久和不朽。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晋地仁风和高尚品德的思考和感慨,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李弥逊朗读
()

猜你喜欢

吾不送君以南浦伤离之曲,吾不送君以渭城惜别之觞。
君今跨马行远陌,陌上槐花日已黄。
槐花黄时举子忙,君心应逐白云翔。

()
诸老鸣靴日上朝,有人幽处厌喧嚣。
江乡十月稻成熟,茅屋一灯山寂寥。
天不与生犀插脑,人今能风宝围腰。
从吾所好宁相误,洙泗坛荒有玉条。
()
群芳围坐引杯长,满目深红间浅黄。
寄语东君好怜客,水西花外慢颓阳。
()
()

公卿税文藻,名士贡航梯。辽东夸白豕,楚人来山鸡。

欲贵洛阳纸,先灾大谷梨。猎者道交错,謦唾比虹霓。

()

月照窗前夜转明,闺中静听已三更。瑶台应更凉如水,花影移阶辨未清。

()
三岁相依在洛都,游花宴月饱欢娱。
惜别笙歌多怨咽,愿留轩盖少踟蹰。
剑磨光彩依前出,鹏举风云逐后驱。
从此求闲应不得,更能重醉白家无。
()

拂旦鸡鸣仙卫陈,凭高龙首帝城春。千官黼帐杯前寿,

百福香奁胜里人。山鸟初来犹怯啭,林花未发已偷新。

()

梅容惨不竞,乌语噤无声。
二月朔已告,三日春当分。
寒馀凌暖律,雪后更同云。

()

渔阳儿女美如花,春风楼上学琵琶。如今便死知无恨,不属番家属汉家。

()
江右曾为氏,南丰与赣州。
推其本儒素,夫岂异源流。
迩日过遗宅,有逢皆好修。
公侯生积善,天道非悠悠。
()

秦皇如有灵,应对孤松泣。当日大夫多,惟君称独立。

()

貂鼠红袍金盘陀,仰天一箭双天鹅。雕弓放下笑归去,急鼓数声鸣骆驼。

()
长城小姬如小怜,红丝新上琵琶弦。
可人座上三株树,美酒沙头双玉船。
小洞桃花落香屑,大堤杨柳扫晴烟。
明朝纱帽青藜杖,更访东林十八仙。
()
有留人意。
拂叶攀花无限思。
露湿浓香满袂。
别来过了秋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