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邓成材五绝。宋代。邓肃。句法徒能泣鬼神,文穷欲饯叹无因。临存多谢知音鲍,为洗胸中万斛尘。
《和邓成材五绝》是宋代诗人邓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句法徒能泣鬼神,
文穷欲饯叹无因。
临存多谢知音鲍,
为洗胸中万斛尘。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邓肃内心的情感和思考。诗人感慨自己的句法表达能力虽然足以让鬼神为之动容,但是自己的文采已经穷尽,想要找到发泄的途径却无从下手,无法通过文字表达内心的激情和感叹。面对自己的文学困境,诗人深感无力和无奈。
然而,在这个困境中,诗人感激那些理解自己的知音,其中特别感谢一个名叫鲍的朋友。这位知音对诗人的理解和支持让他感到温暖和欣慰。诗人认为他们的交往是一种宝贵的存在,是一种能够洗净自己心中沉积已久的浊气的方式。"洗胸中万斛尘"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与知音的交往,能够洗去心中积累的烦忧和压抑,使内心得到净化和宁静。
这首诗词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困境和无奈。诗人通过感谢知音的方式,表达了对于理解和支持的珍惜和感激之情。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追求,表达了对于真诚友谊和文学创作的渴望。
邓肃(1091~1132),字志宏,南剑沙县(今属福建)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六年,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年,年四十二岁。少警敏能文,善谈论。会李纲罢相,上疏争之,干执政怒,罢归居家,绍兴二年(1132年)五月,携母避寇福唐(今福清),五月初九病逝,年仅41岁,归葬于邓墩。肃著有《栟榈集》三十卷,《挥尘后录》传于世。《闽沙邓氏族谱》载:邓肃,字志宏,父祖谷,长子邓普,字寰宇,次子邓慈。...
邓肃。邓肃(1091~1132),字志宏,南剑沙县(今属福建)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六年,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年,年四十二岁。少警敏能文,善谈论。会李纲罢相,上疏争之,干执政怒,罢归居家,绍兴二年(1132年)五月,携母避寇福唐(今福清),五月初九病逝,年仅41岁,归葬于邓墩。肃著有《栟榈集》三十卷,《挥尘后录》传于世。《闽沙邓氏族谱》载:邓肃,字志宏,父祖谷,长子邓普,字寰宇,次子邓慈。
游道场山。明代。孙一元。伏虎昔年寺,塔留雷半焚。我来白日静,钟落青山闻。乱石开云气,晴池散鸟群。迟回兴不尽,林叶落纷纷。
贺新郎五十八首 其三十五。清代。蒋士铨。忽废书而叹。送年华、浮沉寂寞,几人名宦。周党有时寻闵贡,终日樵苏不爨,或徙倚、雪窗莹案。旧学商量知己少,对前贤、敢效偏师战。越人射、感时变。功名三十鱼龙幻,记恩门昔年曾奉,定兴香瓣。梦绕秦中函丈远,那得长依经幔。忆隔岁、东华重见,引领双旌容易别,又晨星、落落风流散。披尺素、忍多看。
孤愤吟十三首。宋代。高斯得。扫除学法啗诸生,精锐销磨直可坑。乞斩三奸亦人尔,汝曹何忍负斋黉。
杂诗(五首)。明代。刘基。服力徇穑事,矻矻望有秋。凌晨荷锄出,日入且未休。中夜看星辰,旱潦切所忧。西成告丰岁,珠玑满田畴。饱食幸可期,喜色欲盈眸。宁知霜雪早,零落不得收。荒畦委滞穗,槿篱挂空篝。斜阳照白发,短褐还饭牛。天命固如此,汲汲复何求。¤
秋晚弊庐小葺一室过冬欣然有作。宋代。陆游。放翁毕竟合躬耕,剩喜东归乐太平。碧瓦新霜寒尚薄,明窗嫩日雨初晴。素琴寻得无弦曲,野饷烹成不糁羹。更说市朝痴太绝,一湖秋水濯尘缨。
赠刘惠卿二首。宋代。杨万里。旧病诗狂与酒狂,新来泉石又膏肓。不医则是医还是,更问无方定有方。
浣溪沙 其二 晚眺。明代。俞彦。片片残霞紫锦披。蒙蒙星气白榆微。欲弦新月似浓眉。独上层台余怅望,十年心事恨多违。旄头何日陨天威。
孟少保戎装相赞。宋代。释慧开。英雄盖世上将军,洞寇闻风丧胆魂。寸刃不施机莫测,看渠谈笑定乾坤。
挽黄忠臣二首 其一。宋代。王庭圭。忆昔相逢子少年,诗书从我日磨研。平生极力欲推挽,世事惊人忽变迁。未辩嘘枯送天上,忍收遗骨葬江边。双亲白发终身恨,不见青衫落眼前。
高士颂九十一首 其四十 陈仲子。明代。黄省曾。陈仲遐情,于陵□玩。輖饥觅李,螬食过半。楚相敦求,山妻了算。遂嫁云踪,锄丁自窜。
奉同尤延之提举庐山杂咏十四篇 其十四 落星寺。宋代。朱熹。浩浩长江水,东逝无停波。及此一回薄,湖平烟浪多。孤屿屹中川,层台起周阿。晨望爱明灭,夕游惊荡磨。极目青冥茫,回瞻碧嵯峨。不复车马迹,唯闻榜人歌。我愿辞世纷,兹焉老渔蓑。会有沧浪子,鸣舷夜相过。
蝶恋花。宋代。赵令。何者?夫崔之才华婉美,词彩艳丽,则于所载缄书诗章尽之矣。如其都愉淫冶之态,则不可得而见。及观其文,飘飘然仿佛出于人目前。虽丹青摹写其形状,未知能如是工且至否?仆尝采摭其意,撰成鼓子词十一章,示余友何东白先生。先生曰:文则美矣,意犹有不尽者,胡不复为一章于其后,具道张之于崔,既不能以理定其情,又不能合之于义。始相遇也,如是之笃;终相失也,如是之遽。必及于此,则完矣。余应之曰:先生真为文者也。言必欲有终箴戒而后已。大抵鄙靡之词,止歌其事之可歌,不必如是之备。若夫聚散离合,亦人之常情,古今所共惜也。又况崔之始相得而终至相失,岂得已哉。如崔已他适,而张诡计以求见;崔知张之意,而潜赋诗以谢之,其情盖有未能忘者矣。乐天曰:“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尽期”,岂独在彼者耶?予因命此意,复成一曲,缀于传未云。商调十二首之十二镜破人离何处问。路隔银河,岁会知犹近。只道新来消瘦损。玉容不见空传信。弃掷前欢俱未忍。岂料盟言,陡顿无凭准。地久天长终有尽,绵绵不似无穷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