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雷雨中舟过苍溪怀杜子美

大雷雨中舟过苍溪怀杜子美朗读

《大雷雨中舟过苍溪怀杜子美》是宋代王灼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狂风暴雨中乘舟经过苍溪时的景象和心情,以及对文学前辈杜子美的怀念之情。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疾雷欲破岳,疾风欲翻海。
昏昏云气中,稍辨山嵬。
飘雨杂飞雹,蓬屋响珠琲。
舟子纷相呼,篙入旁匯。
罅漏何所避,庶几无大悔。
万钧寄弱缆,掣断危可待。
过午天气佳,起视江浼浼。
书生强游衍,有神司其罪。
不见少陵翁,苍溪遗句在。
我老更可憎,比翁穷十倍。

诗意:
这首诗词以狂暴的雷雨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在舟中经历风雨的艰险,以及对杜子美的怀念与自嘲。作者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感到渺小,但又寄托着对未来的希望。他通过描绘景物和表达内心情感,传递了对逆境的坚强和对人生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形容词和动词为主,描绘了狂风暴雨中的景象。作者运用生动的描写手法,将雷声如山破裂,风势如欲掀翻海洋的激烈场面展现出来。他通过"稍辨山嵬"的描写表现了在浓雾中隐约可见的山峰,以及舟行于山峰之间的惊险景象。

在第三、四句中,飘雨和飞雹交织,撞击在草屋上发出珠玉落地的声音,形成了一种奇特的音响效果。这一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和舟中乘客的惊慌。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舟子们的呼喊声和篙杆的操作,展现了他们在风雨中紧张而有序的应对。在"罅漏何所避,庶几无大悔"这两句中,作者表达了对舟行安全的期盼和对未来的希望。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描述了雨过天晴的场景,他抬头看着江水波涛汹涌,感叹着自然的壮丽景色。接着,作者提到了"书生强游衍",暗指自己是个文人,自嘲地说有神明在天上掌管他的罪过,暗示自己对文学的追求和内心的挣扎。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少陵翁杜甫的思念之情,他感叹自己老朽无能,无法与少陵翁相比,对自己的生活境遇感到憎恶和无奈。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内心情感,展示了作者在逆境中的探索和对文学前辈的敬仰之情。作者以独特的描写手法和自嘲的语调,传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生的矛盾感。这首诗词融合了自然景观、个人情感和文学追求的元素,展现了作者细腻而深刻的诗意。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灼

王灼,字晦叔,号颐堂,四川遂宁人。生卒年不详,据考证可能生于北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卒于南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前后,享年约八十岁。据有关史料记载,其著作现存《颐堂先生文集》和《碧鸡漫志》各五卷,《颐堂词》和《糖霜谱》各一卷,另有佚文十二篇。其成就巨大,被后人誉为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音乐家。王灼的著述涉及诸多领域,在我国文学、音乐、戏曲和科技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王灼朗读
()

猜你喜欢

问西风,玉阶芳草,门前便是天涯。骊歌听唱彻,漫持残酒,泪满金杯。

罗衣亲拂拭,恋馀香、曾入侬怀。暂握手匆匆,不语斜日楼台。

()

岩石苔封蝌蚪文,秦皇坞外未曾焚。若教世世常能读,何处青山不出云。

()

交臂神峰未一登,梦吞丹篆亦何曾。丈夫三十愧前辈,识字游山两不能。

()

小小腮唇。细细腰身。合怜怜、翻唤般般丑,一心心斗草,约虫虫伴,住住红轮。

秀秀残蛾双绿,山山远、盼真真。学香香、扇底轻轻啭,待星期七七,莲莲池上,事事宜人。

()

前年西子湖心,龙舟竞斗争先手。也寻短棹,笙歌丛里,欢同亲旧。

鼓似奔雷,人如簇锦,齐齐翘首。想今年两度,包金切玉,希有事胜前否?

()

月月有明月,中秋分外奇。人閒金气满,天上玉轮移。

寒色迟歌笑,清光恼别离。望中丹桂影,隐见尔谁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