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思师

送元思师朗读

《送元思师》是宋代王灼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思师讲法华,众说积丘坟。
尝扰师子座,受降千人军。
犹嫌文字传,圣域未策勋。
欲唱江南曲,试披楚塞云。
良才大蔽牛,匠者宜挥斤。
箭锋或相直,对面同一欣。
古人得解脱,乃不厌多闻,归业阅故书,请以道眼分。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送别元思师的场景,思师正在讲述《法华经》,众人对于经典的诠释不一,争论不休。王灼曾多次打扰思师的讲坛,他表示愿意接受思师的教诲和指导。思师被封为师子,受降千人军,但他仍然对文字的传承不满意,认为自己在圣贤的领域中还未有所建树。王灼希望能够唱响江南的曲调,试图披荆斩棘,超越世俗的束缚。他认为才华出众的人应当放下成见,像匠人挥动斧头一样,大胆地发挥才能。诗中提到,箭矢射来有时会相互对准,对面的人也会同样欣赏。古人之所以能够得到解脱,是因为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求从未厌倦,回归本业后仍然阅读古籍,通过道德的眼光去理解世界。

赏析:
这首诗词以送别元思师为主题,表达了王灼对于知识的追求和对于师长的尊敬。诗中通过描述思师讲法华经的场景,展现了人们对于经典诠释的多样性,反映了学术界的争论和思想的碰撞。王灼以自己打扰思师讲坛的经历,表达了自己渴望接受思师教诲的决心。他对文字传承的不满意,彰显了对于学问境界的追求和对自身成就的期待。诗中的江南曲和楚塞云象征了艺术和理想,王灼试图通过超越世俗的努力,达到自己心灵的归属。诗中的箭锋相对和对面同一欣,体现了欣赏他人才华和思想的开放态度。最后,王灼以古人对于知识渴望的态度为自己的学习目标,强调了回归本业和以道德眼光去理解世界的重要性。

这首诗词通过对师长和学问的思考,表达了王灼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同时也呼唤了对于学问和思想的包容和欣赏。它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具有普世的思想内涵,让人们在阅读中感受到对于知识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灼

王灼,字晦叔,号颐堂,四川遂宁人。生卒年不详,据考证可能生于北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卒于南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前后,享年约八十岁。据有关史料记载,其著作现存《颐堂先生文集》和《碧鸡漫志》各五卷,《颐堂词》和《糖霜谱》各一卷,另有佚文十二篇。其成就巨大,被后人誉为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音乐家。王灼的著述涉及诸多领域,在我国文学、音乐、戏曲和科技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王灼朗读
()

猜你喜欢

破晓逗苦雾,客鼻何酸辛。
山中气候异,初日如烛银。
田间石兽多,知是肉角麟。

()

昨日别君杨柳浓,今朝怅望樱桃红。
青骢去何在,只在平芜外。
春风自暖妾自寒,邻女相过掩泪看。

()

见说还南去,迢迢有侣无。时危须早转,亲老莫他图。

小店蛇羹黑,空山象粪枯。三闾遗庙在,为我一呜呼。

()

入户闻啼鸟,芳园三五家。
竹阴苔没砌,庭静蝶争花。
篱菊春芽茁,亭槐午影斜。

()
冷淡更阑交二鼓,蛩吟声乱忙忙。
纷纷黄叶落阶场。
万林失色,雨露变银霜。
追念前秦并汉魏,英雄文武金璋。
()
江梅犯晨霜,喷薄弄晴景。
坐遣塞葅胸,化作陂万顷。
论交贵皓首,枯澹味方永。
戏控茱萸水,饱食云门饼。
()
蚕茧每利人,蛛网偏害物。
利害夐不同,其间仅丝忽。
()
我说逍遥理,其如要妙深。
悟来时顷刻,迷者岂通寻。
达即随情遣,真缘不可侵。
从来皆是事,巧拙在人心。
()

应事如应敌,收功端有素。
诗乃随景迁,预计几胶柱。
鼓吹月明秋,当时亦佳句。

()
一径乔林下黄叶,三山翠壁绕禅居。
共君将住还归去,欲问安心知已疏。
()
兄羁囚,弟露宿。
兄弟本连枝,谁令隔山谷。
兄受饥寒日困辱,弟欲救之力不足。
力不足,可奈何?愿作高飞鸿,衔之出网罗。
()

可畏日轮如赤釜,赖有群仙司下土。稍从寥廓涌浓云,旋向尘埃洒甘雨。

松萝既女更施泽,山木欲童俄得乳。马牛暂息要途劳,鱼鳖顿舒炎海苦。

()

医无闾,其山乃在幽州之阻、辽水之涯,盘纡峍屼几千仞,岿然上与北极通精光。

羲和望舒坐自诎,麾使日月东南骧。忆昔康回怒倾地,此山自有神灵屃。

()
少室无师句,曹溪绝学禅。
浑家鬼擘口,五逆不成冤。
()

三阳入星纪,万里寒威逼。迟日何其凄,同云淡无色。

避户谷回飙,幽林鸟敛翼。茅鸡午不鸣,屋乌时不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