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日观潮三首

十七日观潮三首朗读

《十七日观潮三首》是宋代陈师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潮头初出海门山,
千里平沙转面间。
犹有江神怜北客,
欲将奇观破衰颜。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观潮的景象。潮头初次涌现于海门山,千里平沙转瞬之间变了面貌。诗人感慨北方的游客依然受到江神的关注,希望通过观赏这奇特的景观来打破他们的忧郁与疲惫。

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观潮的场景为主题,通过对潮水的形容和变化,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叹之情。潮头初出,海门山犹如巍峨的门户,潮水汹涌而至,给人一种壮观的景象。千里平沙转瞬之间变了面貌,描述了潮水的迅猛和变幻无常。这种景象令诗人感叹万物变化的奇妙和自然力量的伟大。

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诗人提到江神怜北客,表明北方的游客在异乡仍受到神灵的关注和保佑。诗人希望通过观赏这奇特的景观,能够摆脱内心的忧郁和疲惫,焕发新的活力。整首诗以景写情,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观潮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情世故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感慨。它既展示了自然景观的壮丽和变幻之美,又抒发了人们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希望和憧憬。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陈师道朗读
()

猜你喜欢

拾遗戒不受,见金等沙泥。
对姑不能食,又愧他舍鸡。
其视取枣人,冰炭恐不齐。
()

内家端午赐新衣,万姓千官乐盛时。榴火喷人初霁雨,蒲觞醉客竞题诗。

前欢过眼如流水,近事惊心类弈棋。今日乱离非昔比,澹烟哀艾不胜悲。

()

随身一枝筇,筋骸谢拘束。天公于我厚,不吝山水福。

南来下浈阳,连峰如箭簇。江流清见底,倒映芙蓉绿。

()

溪流晴漾水花翻,客有乘舟来叩关。出户石泉当倚槛,闭门朝爽到他山。

风雷乍拔林烟起,蒲艾初传野兴闲。荐罢灵均转相笑,座中谁忍独醒还。

()

出门思远道,悠悠向京阙。已望淮阳城,犹看虞山月。

()

几回明月暗中投,江上寻芳杜若洲。暂可陆沉追酒伴,岂终牢落困书囚。

琴缘流水思同调,璧是连城合晚收。却笑天涯羁薄宦,每烦诗句慰淹留。

()
山连水,水连册。
水秀山明景物间。
云霞一味闲。
晓风残。
()
漂零踪迹客囊空,迅驶光阴岁律穷。
野次忽惊三夜雪,林端初住五更风。
斗杓南指天犹黑,海气东升日已红。
稍借晴光动杨柳,归心肯复后春鸿。
()

积雨霁穷秋,柴扃立清晓。
溪光照烟岫,未觉秋容老。
溪边乌臼林,他日没飞鸟。

()

曾忆离尊对夕晖,临歧无那思依依。别来落叶飘丹壑,望里寒云满翠微。

孤梦每悬归路远,浪游偏与故人违。洞庭烟水秋应好,几欲凭君问钓矶。

()
门外青骢月下嘶。
映阶笼烛画帘垂。
一曲阳关声欲尽,不多时。
凤饼未残云脚乳,水沈催注玉花瓷。
()

素娥春舞翠绡衣,宴罢梁园月影微。水底灵鲛何处见,却偷娇艳入仙机。

()

蓬莱仙人居五城,六鳌戴山波不惊。吮豪池头阎画史,扫雾驱烟移翠屏。

城中无山爱山好,凭轩迥出秋云杪。似有青猿隔薜萝,直疑白鹤回穹昊。

()
忆昔相逢气味投,兴来无日不追游。
静寻鸥鹭同溪社,醉挈乾坤入钓舟。
湖海匆匆三岁别,尘埃汩汩几时休。
一丘彼此皆能办,何用人间万户侯。
()

陇坂高无极,征人一望乡。关河别去水,沙塞断归肠。

马系千年树,旌悬九月霜。从来共呜咽,皆是为勤王。

()
外计初驰传,元戎久奏功。
为牛非北海,鸡犬是新丰。
梅萼三冬绿,榴花四季红。
德星临越分,桂海即吴中。
()

背壁羞娇影,回灯脱薄妆。暗中惟觉绣鞋香。解佩玉丁当。

好梦云将结,幽欢夜正长。迟迟懒上郁金床。故意恼檀郎。

()

嵯峨幽谷山,寂寞彭泽令。

绝境空自奇,高标岌相映。

()
掀翻睦轴乾坤窄,拨转天轮宇宙宽。
须向强中呈好手,虚空打碎劫初看。
()

至日初长暖律迎,登楼今见众峰晴。来时烟鸟随潮泛,往路风花与雪轻。

红叶堆边人欲醉,青山尽处月偏明。大堤芳草关门柳,又领中原别友情。

()

廿年沧海尚横流,失笑童蒙匪我求。一任时贤许牛后,谁从邺下数龙头。

试看饥渴归心易,小待桑榆反掌收。祇有二峰能见忆,思君端欲赋重游。

()
野塘春水绿迢迢,上有东风弄柳条。
晓日已穿东岭出,轻寒犹欲战驼毛。
()

铜彝深养玉肤肌,更着图书绕四围。
千古离骚谁与续,袭人清韵自芳菲。

()
谷雨赊犹半月期,禁烟花事已纷披。
吏尘眯目春余几,却被名花唤觅诗。
()

生计唯将三尺僮,学他贤者隐墙东。照眠夜后多因月,

扫地春来只藉风。几处红旗驱战士,一园青草伴衰翁。

()
我闻其声。
载坐载起。
()

扬雄新著草元书,却笑相如赋子虚。借使曲终方奏雅,比君符命复何如。

()

胡笳声正喧,一骑向秋原。偶尔闻乡语,因之伤旅魂。

停鞭问姓氏,掩泪叙寒暄。未尽悲欢意,沙场日又昏。

()

伏虎在床前,携行处处禅。云林亦何意,去住本随缘。

霞外卓随鹤,山根拄出泉。许询对支公,亹亹几绝倒。

()

百叶秋皋尽一飞,霜天孤尔伴鹑衣。锦缨未斗知谁绝,绛帻初笼听漏归。

同腐怜侬终草木,高颠学凤自仪威。少翁枉有弹尘物,半向南山额上巍。

()
初酒醒,乍衣单。
褪著裙儿侧著冠。
门外小桥寒食夜,月明人去杏花残。
()

桃叶渡头春水生,长安桥上草长青。百年深向花时饮,赢得城南几醉醒。

()
淅淅西风入小楼,楼中听彻玉笙秋。
不妨青竹摇残梦,甚怯新凉搅客愁。
()

危楼百尺起孤岑,落日登临兴不禁。天近自无尘俗到,江空时有蛟龙吟。

纤云依树巧疑坠,明月满城凉欲侵。华盖高高悬紫极,不妨独对酒杯深。

()

日华风蕙正交光,羯末相携藉草塘。佳酒旋倾醽醁嫩,

短船闲弄木兰香。烟丝鸟拂来萦带,蕊榼人收去约簧。

()

缱绻夫如何,欲语不出口。冥冥云中禽,菀菀道傍柳。

炎暑方载途,客行日弥久。山川气候更,风雨昏旦有。

()
江南有嘉禽,乘春弄清吭。
流音入我耳,慰惬若获贶。
朝听已孤高,暮听转幽旷。
何多燕雀群,声迹不相傍。
()

积雪犹含冻,孤芳自弄春。虽当车马道,不杂往来尘。

庾岭遥相望,桃源近接邻。花神劳指点,吾欲访秦人。

()

大雅诗书志,高情洞壑居。风流宜鹤氅,云气绕鸾舆。

摛辞过梁宋,召客得应徐。投簪吾未老,犹可曳长裾。

()

不分天长有尽时,鹊桥中断隔年期。再生岂但伤钿合,九时犹缄绝命诗。

()
閒愁不断连天远,浊醪快似并州剪。
兴亡得丧横胸中,冰消雪释春风转。
我本不学抱朴翁,何修致此丹砂容。
服食呼吸能还童,不如但饮瑠璃钟。
()
人生千万事,都不似归来。
是泽鱼堪钓,何田稻不栽。
客行元亭邑,家寄子陵台。
缅想二贤迹,吾颜亦靦哉。
()

久别豫章胡祭酒,夜来梦见鬓星星。颇闻药裹今抛掷,应是文章属老成。

()

娇羞不肯下妆台,侍女环将九子钗。寄语倦妆人说道,轻施朱粉学慵来。

()

栏槛天都近,池塘水鉴平。微风晴后寂,孤月夜来清。

大象莫能破,纤尘何处生。湘灵谁为感,一曲谩分明。

()

小斋风雨掩蓬蒿,挂席东归忆尔曹。病后中原思赋客,待君来看曲江涛。

()

白马行且嘶,玉勒锦障泥。扬鞭羽林郎,宿卫通金闺。

一朝赴边急,转战玉关西。长戈挥白日,高旌卷彩霓。

()
不会持竿意,由来善一身。
何如事天子,就削汉功臣。
乱木凋云际,幽禽散水滨。
空余台下月,千载属渔人。
()

夫婿长贫老岁华,生憎名字满天涯。席门却有闲车马,自拔金钗付酒家。

()

橘井云山北,茅斋涧水西。
听猿秋树近,扪虱夕阳低。
樵子知愚谷,田翁伴醉泥。

()

缪家郎,目烂岩电光,金线衣蟠柳色黄,紫荷囊佩玉钩长。

暮朝读书不下堂,宛若丹山雏凤凰。吴城一夜兵戈入,老幼苍黄计安出。

()

僧房花木疏,鸟雀下庭除。
气候争寒暖,春光半有无。
四山云外瘦,一塔雨中孤。

()

沙洲月落宿禽惊,潮起风微晓雾生。黄鹤浪明知上信,

黑龙山暗避前程。火旗似辨吴门戍,水驿遥迷楚塞城。

()
薄情如纸竹为心,辜负丝丝用意深。
一自飞扬留不住,天涯消息向谁寻。
()

十二峰头行雨神,香魂忽变此花真。颦眉似恨争妍女,着眼如羞快睹人。

天亦有私全与艳,雨何无赖使为尘。不须羯鼓催先发,迟发还留几日春。

()
三日行东山,今朝度西岭。
山前福岩寺,高下得要领。
下通赤帝庙,上彻祝融顶。
回环生气势,开辟见光景。
()
山鸦噪处古灵湫,乱沫浮涎绕客舟。
未暇燃犀照奇鬼,欲将烧燕出潜虬。
使君惜别催歌管,村巷惊呼聚玃猴。
此地他年颂遗爱,观鱼并记老庄周。
()
半世行天下,同心寡友生。
故人今又去,此意向谁倾。
白发三更语,青灯一点明,看渠还玉署。
老我正归耕。
()

倾城倾国两妃嫔,此地闻名不见人。
潜想旧时红粉面,落花风里步香尘。

()

三月春深杏正开,寻芳能见几人来。昨宵风雨花狼藉,无数残红点绿苔。

()

春深江浦流还涨,雨后山花落更多。举目未言先有泪,当樽欲唱不成歌。

心知自古皆如此,事到如今不奈何。莫向夕阳楼上望,几人遗恨满烟波。

()

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

想闻散唤声,虚应空中诺。

()

岳树五千仞,莲花千万枝。宛然明月夜,非是少年时。

已自欢悰少,那堪官绪羁。人言急行乐,何以且迟迟。

()
有句无句藤倚树,元来白饭用米饭。
高楼吹笛柳如烟,满地春风落飞絮。
()

细草新蒲绿满洲,人家多住水边头。淮云过雨晴犹湿,江雾凝寒晓未收。

老树数枝依野庙,飞花几片在渔舟。谁知客子思亲苦,谩道青霄万里游。

()

糕果盈前益自愁,那堪风雨滞刀州。单床冷席他乡梦,

紫樧黄花故国秋。万里音书何寂寂,百年生计甚悠悠。

()

利与善之间,微似未易断。
欲无毫厘差,要在明厥辨。

()

一等乾坤一等山,才分湖岭便多般。何如洗尽昏昏瘴,都作晴天万仞寒。

()

杨花落地鸊鹈飞,百里湖山碧四围。
信步不知行几远,却怜芳草伴人归。

()

梅边柳畔弄芳辰,玉树瑶轩入望新。梁苑何须誇白雪,汉官元自有阳春。

()

兵气骄杀人,女儿娇啼春,午月日时为阳神。太阳力,光炳烁。

红花白水朱砂赤,破巾道士能却敌。

()

幽人畏人知,深闺独闭时。莫令秋月入,照见妾空帷。

()

吴越千年奈怨何,两宫清吹作樵歌。姑苏一败云无色,

范蠡长游水自波。霞拂故城疑转旆,月依荒树想嚬蛾。

()

一径高盘十里馀,人心马足厌崎岖。
只凭顽石专为险,不识青云自有衢。
地气难通树多瘦,阳晖应近草先枯。

()

不知杨六逢寒食,作底欢娱过此辰。兜率寺高宜望月,

嘉陵江近好游春。蛮旗似火行随马,蜀妓如花坐绕身。

()

余妻曰华姜,聪明亦如子。寻尔向黄垆,揽袪啼不止。

妾父亦将军,与卿皇舅似。腐肉何馨香,忠魂在箕尾。

()
高馆罢零雨,前荣扬微风。
霏霏碧萝花,吹落酒斝中。
移席俯流水,挥弦度秋鸿。
遥思独乐意,邈哉谁与同。
()
萧萧白发卧扁舟,死尽中朝旧辈流。
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
郑虔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
犹有少年风味在,吴牋著句写清愁。
()

天子西巡狩,彤弓锡虎臣。楼兰何日斩,看汝画麒麟。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梦觉残夜永,山寒气逾清。
林幽万籁息,月出虚堂明。
披衣坐复起,怀人思空盈。

()

生天成佛我何能,幽梦无凭恨不胜。多谢刘三问消息,尚留微命作诗僧。

()

湖上秋风满,归怀岂易宽。
身随秦树老,梦入浙江寒。
为客久应厌,到家贫亦安。

()

闻君读书处,孤榻寄禅林。日抱左氏癖,时为梁甫吟。

开窗千嶂出,隔巷一灯深。独有花龛月,盈盈鉴苦心。

()
蟠纡垂鸟道,苍翠削芙蓉。
坐可依危石,行将驻短筇。
寒深千片竹,霜老一枝松。
甃草枯残水,空潭已化龙。
()

羽短笼深不得飞,久留宁为稻粱肥。
胶胶风雨鸣何苦,满室高眠正掩扉。
()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

()
灯窗磨岁月,竹帛勒功名。
晦迹溪西隐,终身谷口耕。
似山犹有漏,于佛悟无生。
尚喜家驹骏,何惭辅嗣甥。
()
唐室衣冠四百秋,元和台省尽名流。
谁人肯为交朋死,乞以罗池换播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