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张守妻闵忌。宋代。陈造。莱妻魂逝不容招,敢问何方处寂寥。老去更堪听薤露,病来久不近金蕉。声摇夜梦蛩相吊,垢翳篝衣雨辄潮。细读君诗重凄惋,隐侯肤骨不胜销。
诗词:《次韵张守妻闵忌》
作者:陈造(宋代)
莱妻魂逝不容招,
敢问何方处寂寥。
老去更堪听薤露,
病来久不近金蕉。
声摇夜梦蛩相吊,
垢翳篝衣雨辄潮。
细读君诗重凄惋,
隐侯肤骨不胜销。
中文译文:
莱妻的魂魄已逝去,不容我召唤回来,
敢问她现在何方,是否孤寂无依。
年老时更能体会到夜露的凉意,
疾病缠身久久不能享受金蕉的滋味。
声音摇荡,夜晚梦中蛩虫相互哀悼,
污垢玷污篝火的衣裳,雨水不时润湿。
细细品读你的诗作,悲凄之情愈发深重,
像隐居的侯爵一般,肌肤和骨骼都无法承受这销瘦之苦。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陈造创作的作品,以深情表达了对已故妻子的思念之情。诗人以自问的形式探询妻子魂魄所在的寂寥之处,表达了对妻子离世后的思念之情。
诗中描绘了诗人年老和疾病缠身的境况,通过对薤露和金蕉的描述,表达了对年轻时的美好和健康的怀念。薤露是秋夜的露水,象征着岁月的流转和人生的消逝;金蕉则代表着年轻时的欢乐和享受。诗人用老去和病来来对比,抒发了对逝去青春和健康的感伤之情。
诗中还通过描绘夜晚梦中的蛩虫和篝火衣裳被雨水打湿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心境的悲凉。蛩虫的鸣叫传递着悲怆与哀伤,篝火衣裳被雨水湿透则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忧伤和困苦。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作者诗作的认同和赞赏,称赞他的诗作表达了深切的悲凄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作者自身的境遇,隐喻着他像隐居的侯爵一样,因为悲伤而消瘦不堪。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内心的忧伤和对已故妻子的思念之情,通过自然景物和生活细节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流逝时光和生命脆弱性的感慨。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个人的感情体验,也通过细腻的形象描写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陈造。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清平乐 瓶梅。元代。许有壬。胆瓶温水。一握春如洗。斗帐怯寒呼不起。娇滴粉云香里。谁教浅笑轻颦。恰如镜里传神。不用瑶天雪月,眼前琼树常新。
为盛用章郎中题红梅墨竹 其二。明代。张宁。玉箫声断綵云移,翠翟飘风欲下迟。记得掖垣东畔立,碧梧红日看来仪。
阮郎归。宋代。米友仁。碧溪风动满文漪。雨余山更奇。淡烟横处柳行低。鸳鸯来去飞。人似玉,醉如泥。一枝随鬓欹。夷犹双桨月平西。幽寻归路迷。
赠考功卢郎中。唐代。温庭筠。白首方辞满,荆扉对渚田。雪中无陋巷,醉后似当年。一笈负山药,两瓶携涧泉。夜来风浪起,何处认渔船。
古赤铜刀歌。清代。铁保。天地起肃杀,蚩尤作五兵。赤刀重天府,铸出昆吾精。古来神物有显晦,兹刀何以鸣不平。森森入手不盈尺,古制斑剥难知名。建平永安年号阙,玉环金削无真评。鸊鹈膏冷土花涩,鮤鱴形蚀寒芒清。赫连龙雀耀冰雪,苻坚神术埋榛荆。何人新丰醉贳酒,何人燕市歌送行。遂令三寸露光怪,神彩奕奕声铿鍧。我把此刀重叹息,古光照人双眼瞪。背嵌翡翠色闪灼,柄刻蝌蚪纹纵横。胡为尘埋数千载,吹毛削玉功无成。今兹出土尚完好,发硎一鼓挥长鲸。吾闻宝刀贵大用,一脔之割非所争。善刀而藏计亦得,锋锷内敛韬光明。慎勿小试镆铘钝,翻使牛刀笑武城。
寄吴明可正字。宋代。洪适。岁晚仍多病,春来尚异乡。愁城谁与破,谈垒漫相望。体怯山岚重,心随驿路长。后亭梅若放,为寄一枝香。
望华山。宋代。刘攽。荆山连太华,青翠望难分。岭首明新旭,山腰暝白云。玉攒光自照,波荡势成文。应接宁知倦,清辉远送君。
挽唐可竹。宋代。陆文圭。穿杨折桂黄梁梦,庭下哦松白发秋。兴废乃疳千古事,荣枯肯为一身谋。江南有客朝金嵌,天上无人记玉楼。丹旋西风范阳路,行人回首忆林丘。
送李子威代祀嵩衡淮海三首 其三。元代。黄清老。南海祝融宅,汪洋载神州。巨浸涵万有,元气何空浮。苍苍岛屿间,仿佛通十洲。神鱼在深渊,甘霖何以求。朝折若木枝,夕饮桐柏流。万里一瓣香,岂徒司马游。
子夜四时歌十六首 其八。南北朝。萧衍。含桃落花日,黄鸟营飞时。君住马已疲,妾去蚕欲饥。
送陈经历奉表留都兼简秋闱诸君子 其二。明代。顾清。山水金陵是昔游,海鹏云鹗正当秋。相逢为道长林下,每夕披襟望斗牛。
悯生篇。明代。王世贞。上坐莫喧,下坐一言。今者食荠,焉知我酸。南山有柏,朝牂暮斤。北山有柽,生而参天。何以弹乌,请用随侯。何以攻革,请用吴钩。案鹓从禽,命豹逐鼠。谓汝不捷,卒当僇汝。迷阳升堂,国香道傍。土杯在坫,玉卮汲浆。嫫母挟瑟,夷施幽闭。师涓教射,夔习击技。磁石引金,阿锡禦冰。扬舲太行,骋骏洞庭。寄愁九天,渺旷无梯。埋忧九渊,沈深无蹊。千日之外,中山曷力。百岁而往,司命奚德。金丹在口,噤不能餐。岂无永生,逝者实叹。
湘中怀古。唐代。戴叔伦。昔人从逝水,有客吊秋风。何意千年隔,论心一日同。楚亭方作乱,汉律正酬功。倏忽桑田变,谗言亦已空。
西湖明月引(用白云翁韵送客游行都)。宋代。刘埙。江村烟雨暗萧萧。涨寒潮。送春桡。目断京尘,何日听鸾箫。金雀觚棱千里外,指天际,碧云深,魂欲飘。薰炉炷愁烟尽销。酒孤斟、谁与招。满怀情思,任吟笺、赋笔难描。惆怅山风、吹梦老秋宵。绿漾湖心波影阔,终待到,借垂杨、月半桥。
题石田春江钓鱼图。明代。顾清。重江迢递水烟通,天设沧洲著钓翁。返照入山迷紫翠,平林过雨杂青红。閒边岁月真输子,忙里莺花正恼公。为问中流容点笔,扁舟画我载泠风。
挽邵公容春。宋代。王柏。申原幽幽兮北风正高,薤露一声兮山鬼夜号。吉人考终兮如蜕,遗编不朽兮风骚。一丘兮安固,万古兮滔滔。
悲武昌。元代。郭钰。武昌兵甲雄天下,王孙节制何为者。白马将军飞渡江,壮士弯弓不敢射。王船未过鹦鹉洲,红旂已簇黄鹤楼。美人散走东南道,一丝杨柳千丝愁。战鬼衔冤夜深哭,王孙独在淮南宿。淮南美酒不论钱,老兵犹唱河西曲。九江昨夜羽书传,九江太守愁心悬。焉得将书报天子,哀哉不识颜平原。
禾川歌送郭愉。明代。周是修。禾川之水流东海,浩浩荡荡千万载。英雄眼底今安在,衰草连天古城坏。昔日楼台歌舞园,今朝牧马成荒塞。废兴如此不足论,空使愁人容发改。君今别我归禾川,禾川之水应依然。银屏石下买春酒,画角洲头移晓船。高堂侍养有慈母,慎勿蹉跎事羁旅。江山遥遥道路阻,可以何时复相遇。禾川歌,送君去,呜呼别君泪如雨。
有感示儿德。明代。庞嵩。昔年侍母暂违父,严侍今朝长背母。彬湘两度皆冬寒,手线游衣今独苦。
与胡兴安夜别。南北朝。何逊。居人行转轼,客子暂维舟。念此一筵笑,分为两地愁。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园秋。
山中。宋代。方岳。世间尘土隔丘林,竹绕松园不厌深。一片野云人寂寂,几番山雨夜沈沈。桑麻事业本来面,竹帛功名过去心。持戒十年今始定,邯郸梦不到寒衾。
寄史行可 其一。明代。郑真。八行传家盛有人,科名青紫不如君。契囊错落倾珠斗,使节光华拂锦云。贾谊有名传洛下,王通随意教河汾。不才亦有田园兴,儗共携樽醉夕曛。
和胡文友冷齐口号四首。宋代。熊瑞。一声暮笛穿云裂,数点昏鸦破雨飞,惆怅满颠丝样白,倚门竚立望谁归。
秋郊晚望。金朝。赵沨。桃竹犹堪杖,幽寻兴颇嘉。池荷能几叶,篱菊不多花。地坼成龟兆,林枯出犬牙。村农庆丰岁,社鼓巳三挝。
黍苗。先秦。诗经。芃芃黍苗,阴雨膏之,悠悠南行,召伯劳之。我任我辇,我车我牛,我行既集,盖云归哉。我徒我御,我师我旅,我行既集,盖云归处。肃肃谢功,召伯营之,烈烈征师,召伯成之。原隰既平,泉流既清,召伯有成,王心则宁。
梦西曹夜直。宋代。李石。再任虽祠禄,多年本为亲。青缣犹梦寐,彩服困风尘。老境人情变,韶华物色新。只堪携茗碗,禅观对幽人。
涌金门城望五首。元代。方回。风入松词万口传,翻成余恨寄湖烟。难寻旧梦花阴地,剩放新愁雪意天。战罢閒堤眠老马,宴稀荒港泊空船。此心拟欲为僧去,政恐袈娑未惯穿。
挽薛艮斋。宋代。钱佖。蚤悟传心学,精微造本原。读书残万卷,落笔动千言。孤邑验英略,流民感至恩。颜亡虽可痛,自有不亡存。
竹尊者。清代。成鹫。不著繁华不落枯,当阳壁立见清癯。休誇淇水多君子,岂独西山有丈夫。高竖刹竿曾作祖,广开筹室任匡徒。青青总是真如体,借问香严会得无。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兰亭集序/兰亭序。魏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