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济胜七物·六钉鞋

题济胜七物·六钉鞋朗读

《题济胜七物·六钉鞋》是宋代诗人陈造的作品。这首诗以描绘一双六钉鞋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鞋子在山间行走中的实用性和价值。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穿着六钉鞋在山间行走的情景。首先,诗人提到了山间的雨水,表现出行走时雨后山间的湿润环境。然后,诗人用“徐行”来形容行走的速度,这种缓慢的行走方式使人感到安稳和舒适。接着,诗人提到了六钉鞋的功效,称其在计功上胜过其他鞋子。六钉鞋是一种特殊设计的鞋子,鞋底有六个铁钉,可以增加鞋子的稳定性和抓地力,适合在崎岖险峻的山地行走。最后,诗人描述了鞋子在泥泞地上行走的情况,这句表达了鞋子的实用性和耐用性,因为鞋子能够经受住多次行走泥泞的考验。

这首诗通过描绘六钉鞋在山间行走的场景,表现了它的实用性和价值。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鞋子在湿润的山间环境中的稳定和舒适。同时,诗人也通过对六钉鞋的功效和耐用性的赞美,强调了它在行走中的优越性。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鞋子的特点和作用,体现了宋代诗歌的朴素风格和对实用事物的赞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造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陈造朗读
()

猜你喜欢

漠漠更离离,间吟笑复悲。
六朝争战处,千载寂寥时。
阵阔围空垒,丛疏露断碑。
不堪残照外,牧笛隔烟吹。
()

万里乘槎来,锦衣惊画炫。
相逢秋风中,忽发一笑粲。

()
修行莫练外容红。
只要当中起赤心。
从此能生木上火,自然养就水中金。
瑶芳宝树同相守,玉叶琼枝共厮侵。
()

我取友兮得蔊头,猛嚏烈香惊伏虬。石羊石蛇齧不得,弹蟹燕蚕胡可偷。

常风寒,常雪寒,所思兮奚可堪,阴崖涌沫号飞湍。

()

回廊曲榭称春游,绿酒红花白玉瓯。借取游丝系西日,晚风吾上海棠楼。

()

随身百轴字平安,身世无如屠钓宽。
耻学赵家臣宰例,归来香火乞祠官。

()
唐人尚五言,秀句推柳塘。
复有善鸣者,鸡鸣传远商。
氏名几百载,郁若兰芷香。
诗来破余者,如挹风露凉。
()

买花归倚绣帘前。问侍儿、剩否金钱。邀隔垣、女伴消閒昼,还趁取、苔石幽鲜。

轻轻簸、青蚨不定,怕撩人鬓蝉。竞负闺中刘毅,喝雉喧阗。

()
赵老云收山岳露,茱萸雨过竹风清。
谁家别馆池塘里,一对鸳鸯画不成。
()
阊门车马隐晴雷,我亦临风咏快哉。
平碧际空烟羃历,荐红照影水萦回。
园公门巷初沾絮,游子杯盘欲荐梅。
落晚小家还馔客,旋篘春瓮取新醅。
()

万堞参差水一湾,前贤名迹莽苍间。荒池何事蛙空吠,华表于今鹤未还。

戏鹄璇题悬日月,行骢綵笔满溪山。相逢却喜装能解,不向公家请百锾。

()

疏单勿复道,幸抱此高襟。妙鉴既弘照,大车亦雄任。

如何覆载洪,行迹复淹沉。孤征即长道,缠绵荆莽侵。

()

羁旅远游宦。托身承华侧。
抚剑遵銅辇。振缨尽祗肃。
岁月一何易。寒暑忽已革。

()

()

朝烟淹楼台,晚雨染岛屿。渔童惊狂歌,艇子喜野语。

山容堪停杯,柳影好隐暑。年华如飞鸿,斗酒幸且举。

()

帝率耆英入社,攀留穷鬼忘年。华胥国在吾宇,桃花源有别天。

()
人夸旌表旧门闾,梅长新枝鹤长雏。
八叶可提和靖印,十箱须读阿宜书。
诞弥厥月生无害,积善之家庆有余。
准拟一饕汤饼供,奈何逢疾似相如。
()

南风吹雪暑飞霜,瞬息高车起重装。胡马迩来充牧苑,汉兵无处不馀粮。

部丞亟上司农奏,腰组仍夸太守章。正赖研桑密心计,晚从王谢识诸郎。

()

奉天殿上传胪罢,日照金门榜初挂。中使传宣敕大官,明朝赐宴南宫下。

张天为幄云为茵,金盘犀箸罗八珍。宫花剪彩来宫禁,御苑分香出上尊。

()

英英屈大夫,遗骨沦湘湄。
楚人念何深,叫空冤水妃。
虽无些词招,雇有饶鼓悲。

()

庭空客散人归后,
画堂半掩珠帘。
林风淅淅夜厌厌,

()
青山曲折锁瑶扉,俗客频劳揽芝衣。
更看临流轻指顾,翠蛟化作玉龙飞。
()
老子无粮可御冬,强鸣饥吻和寒蛩。
舍南舍北花如雪,止嚥清香饱杀侬。
()

老夫久客三湘水,归来喜食江南鲚。白云犹识旧山川,青眼多惭老兄弟。

当时亲友半不在,中表相存如梦寐。公酉冢上春草生,白眉始与君相际。

()
何须求富并求贵。
不必文章如白侍。
研穷性命好生涯,保惜根源真活计。
藏机隐密玄中最。
()

青云自著祖生鞭,转眼离群四十年。夜雨孤灯怀对榻,秋风三径梦归田。

盟寻洛下耆英会,行趁江南书画船。同学故□多健在,相看清兴满吟边。

()
片石立云端,群峰向下看。
夜坛星斗近,秋阁洞天寒。
泉滴疑传漏,人危怯倚阑。
降魔孤剑在,却并御书安。
()

通守临川郡,家山梦翠微。愿辞灵运史,欲着老莱衣。

万事樽前尽,片心天外归。金乌伴征棹,日日向西飞。

()
平生交游中,陈子我所敬。
初犹似豪举,晚乃抱渊静。
独观心地初,皎若虚室镜。
人知自渠事,道行君有命。
()

秋风来几时,客病不相宜。摇落令心苦,虚凉益气衰。

生涯贫更拙,交态卧尤知。安得千金赠,鸱夷与尔期。

()

酒压春愁春卷絮。燕子归来,苦说年华误。半晌怀人搔首伫。

落梅风急闲庭暮。

()
三川窈窕山隈隩,宜著狂歌老杜家。
辛苦寄书消息断,想渠涕泪问京华。
()

仰极摅忠荩,临民薄赋徭。我来君已逝,凄切夜蛩号。

()
芒鞋生杖寻梅去,只有香来未见花。
村北村南行欲遍,数株如雪小民家。
()
忍睡出坐衙,扶病起觞客。
本来世味薄,况复酒户迮。
谵谆时强语,嵬昂已颓帻。
烧烛不盈寸,归卧弄书册。
()
堤上喧丝竹,风流几少年。
衣冠虽较别,山水只如前。
绿柳阴中马,斜阳影里船。
晚云眉一抹,横翠断霞边。
()

铁干铜肤四十围,隔峰犹自里孙枝。涂云抹月空山里,音见东林行道时。

()
同志幸同年,高堂君独还。
齐荣恩未报,共隐事应闲。
访寺临湖岸,开楼见海山。
洛中推二陆,莫久恋乡关。
()

点点云山在水旁,清沙碧渚侵晨光。西峰落月衔烟树,影到波心万顷苍。

()

何年硕人住,结搆傍蒹葭。睨柱千山月,推窗万壑霞。

青藜中垒阁,绿绮少文家。好著元龙卧,翛然世虑遐。

()

裔自三吴秀四明,士林著不尽峥嵘。
江淮游览诗随气,乡里推评实过名。
最是与梅相契友,翛然易箦了平生。

()

即教论画亦名家,墨气蒸成五色霞。展卷如逢仙世界,令人长见四时花。

()

我作坐隐辞,客来问我坐隐方。
开门进客还复坐,为客历落言其详。
隐朝市,我不能冲尘冒暑走遑遑。

()

尚书蔡公在廊庙,器业文章第一人。
绣墩赐坐议大政,天子称之社稷臣。
渥洼遗种出骥子,才生七日超其群。

()

闻君濮上卧烟萝,兄弟才名二谢多。玉树春风飞梦远,金茎佳气早鸿过。

钓台艇畔庄周石,草阁帘前瓠子河。倘忆倦游梁苑客,可无书札慰蹉跎。

()

有卓君子,励行自修。夙夜惕若,反躬是求。

()

笙歌只解闹花天,谁是敲冰掉小船。

为觅潇湘幽隐处,夜深载月听鸣泉。

()

高楼出林杪,中有千载书。
昔人不可见,倚槛意何如。

()

千株松下双峰寺,一盏灯前万里身。

自为心猿不调伏,祖师元是世间人。

()

红粉清源十万妆,亭亭高髻绿罗裳。那能不滞狂夫兴,满目飞云是太行。

()
秋寂寞。
秋风夜雨伤离索。
伤离索。
老怀无奈,泪珠零落。
()
缥渺层峦出画阑,半空长锁白云閒。
一弓斜折蜀江水,八字平分汉渚山。
眼入中原鸿去迥,手摩华表鹤飞还。
好天谁遣成南北,遗限悠悠落照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