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鹧鸪

瑞鹧鸪朗读
修行莫练外容红。
只要当中起赤心。
从此能生木上火,自然养就水中金。
瑶芳宝树同相守,玉叶琼枝共厮侵。
休去他方寻伴侣,个中真个是知

《瑞鹧鸪·修行莫练外容红》是元代王哲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修行莫练外容红。
只要当中起赤心。
从此能生木上火,
自然养就水中金。
瑶芳宝树同相守,
玉叶琼枝共厮侵。
休去他方寻伴侣,
个中真个是知。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修行的真谛。作者告诫人们在修行过程中不要追求外在的虚饰,而应该专注于内心的真诚和纯粹。只有内心真正发自内在的赤诚,才能像火一样燃烧起来,使人的修行得以进展。同时,作者也强调修行需要平衡,就像水能滋养金一样,修行者需要保持内心的平衡与坚持。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修行哲理。首先,作者提醒人们不要迷恋外在的容貌和装饰,修行的关键在于内心的赤诚。只有内心真正发自内在的纯粹之心,才能真正启迪心灵,推动修行的进程。

其次,诗中运用了木、火、水、金等象征元素,喻示修行需要内外的平衡。修行者需要像木一样生发火焰,燃烧内心的热情与精力。然而,火又需要水来调节,保持平衡与和谐。水能滋养金,暗示修行者需要保持内心的坚持与纯净,同时也需要保持平衡与柔软。

最后两句表达了修行者应当坚守内心的真实与纯粹,不要在他方寻找伴侣或追求外在的虚名,因为修行的真谛只有自己能够真正领悟。只有通过真正的修行,才能真正了解修行的内涵和境界。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传递了深刻的修行智慧,鼓励人们在修行中保持内心的真诚,注重内在的培养,追求内心的平衡与纯粹。同时也提醒修行者不要迷失于外在的幻象和虚名,修行的真谛只有通过真正的体验和领悟才能得到。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哲

(1112—1170)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王哲朗读
()

猜你喜欢

维摩应待散花天,无复称觞寿母前。
从隔蓬壶三万里,尚期华表一千年。
弟兄黄发三人在,故旧青云众目怜。
自愧阿奴真碌碌,不妨鉴井又蹁跹。
()
擢本千岩秀,开花八月凉。
虽非倾国色,要是恼人香。
篱下菊清好,林间兰静芳。
可怜遭遇晚,妙语欠苏黄。
()

庄上梧桐结实时,翩翩丹穴凤来仪。一天精彩昭文瑞,八表风声仰世奇。

神物冲霄舒健翮,虞庭叶律际佳期。病夫目极阳关下,敬遣豚儿饯一卮。

()
雪虬轻骏步如飞,一练腾光透月旗。
应笑穆王抛万乘,踏风鞭露向瑶池。
()

此帆张一半,却不借天风。水月好时得,江潮生处通。

闲吟疑放浪,高坐直浮空。可笑操舟者,双眸与世同。

()

杨柳半垂空,袅袅上春中。枝疏董泽箭,叶碎楚臣弓。

色映长河水,花飞高树风。莫言限宫掖,不闭长杨宫。

()

除却虹生忆黄子,曝衣忽见黄罗衫。
文章风谊细评度,岭南何减江之南。

()

山回水抱西峰寺,二十年前日日来。
一出居然负丘壑,深藏还此远风埃。
农樵识面逢多问,鱼鸟知心见不猜。

()

镜里眉山青一寸。比梦里、屏山近。才打算归期还未定。

隔着帘儿听,更倚着窗儿明。琼浆纵有云英赠。医不了、文园病。

()
霖霪大雨,害远大晴。
虾蟆啼,蚯吲鸣,古佛不曾过去,发挥金刚眼睛。
咄,葛藤葛藤。
()

异域阴山外,孤城雪海边。

秋来唯有雁,夏尽不闻蝉。

()
三吴皆白水,处处只横舟。
独有桃花坞,光风尽日留。
一朝山雨过,忽见夏阴稠。
讵惜繁华晚,徒嗟岁月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