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二首。宋代。陈造。永宁开善皆留宿,梦破阶除急雨倾。人道行车定膏泽,我知龙伯念春耕。
《喜雨二首》是宋代诗人陈造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喜雨的景象以及对农业的祝福。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喜雨二首
永宁开善皆留宿,
梦破阶除急雨倾。
人道行车定膏泽,
我知龙伯念春耕。
诗意:
这首诗以永宁为背景,描述了一场喜雨带来的益处。喜雨降临,人们欢喜地留宿不归,梦境破碎,阶梯上的水流成河。大地得到了滋润,农作物得到了滋养。人们认为这是上天的恩赐,表达了对农业的祝福和对自然的敬畏。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喜雨带来的喜悦和农业的重要性。首句"永宁开善皆留宿",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因为喜雨而欢庆,大家纷纷留宿不归。接着,"梦破阶除急雨倾"一句,通过梦境破碎和阶梯上水流成河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雨势的汹涌和大地的滋润。
接下来的两句"人道行车定膏泽,我知龙伯念春耕"表达了人们对上天的感恩之情。人们相信这场雨是上天的恩赐,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滋养,让人们充满希望。"我知龙伯念春耕"这句话暗示了农民的辛勤耕作,他们在春天里辛勤劳作,期待着一个丰收的季节。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将喜雨的景象和人们的期盼相结合,表达了对农业的祝福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首诗以其自然朴实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陈造作为一位宋代诗人的才华和情感。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陈造。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哭陆处士。唐代。皇甫曾。从此无期见,柴门对雪开。二毛逢世难,万恨掩泉台。返照空堂夕,孤城吊客回。汉家偏访道,犹畏鹤书来。
安仁闻夜哭。明代。李梦阳。缥缈因风诉,哀哀何处音。声随落月断,听入过云深。转战增新鬼,诛求损众心。悬军今更急,寨满碧山岑。
月光波影寒相向。借团团、与做长壕样。此老南楼,风流可想。殷勤冰彩随人上。
欲同次道倾家酿。有兵厨、玉盎金波涨。云外归鸿,烟中飞桨。五湖秋兴心先往。
七娘子(和贺方回登月波楼)。宋代。毛滂。月光波影寒相向。借团团、与做长壕样。此老南楼,风流可想。殷勤冰彩随人上。欲同次道倾家酿。有兵厨、玉盎金波涨。云外归鸿,烟中飞桨。五湖秋兴心先往。
客南徐一首。宋代。王琮。秋来客裹几蹉跎,醉铗唯堪浩浩歌。盛世未应知已少,诸公自是阅人多。潮生瓜步风犹急,苔满浯溪石欠磨。忆昔祖生忠愤后,更无一楫是如何。
五十六岁生日三绝。近现代。陈寅恪。去年病目实已死,虽号为人与鬼同。可笑家人作生日,宛如设祭奠亡翁。
萍乡县丞求颂。宋代。释印肃。杜门终日不通书,得意忘言总不拘。举向世间人不会,妄谈生死事区区。信香不昧和光爇,祸福皆心岂有殊。心本全真含万有,只缘六处起诸愚。眼耳舌鼻身意静,个中何物碍明珠。照天照地元不坏,非心贪妄命须臾。天命五旬当见觉,从其耳顺纵心如。老人百出光无变,休将庚申叩文殊。了道即心含法界,心无应物合菩提。但劝诸人心莫怕,岂劳心上外求诸。为君一念真空体,肯信无心道不虚。
立春。明代。苏仲。寂寂山居睡正醒,土牛鞭动万山青。心闲有酒不知醉,貌老逢春亦觉荣。有子敢言万事足,无官真是一身轻。园林转眼皆成趣,开过桃花李又明。
感怀十七首 其十七。清代。陈恭尹。秋气不成寐,出户月皎皎。我生多忧虞,及壮已衰老。如彼霜下叶,未落忽先槁。当前一尊酒,举觞问苍昊。毕昴出东方,天阶静如扫。玉衡无右移,白日不西晓。如何六合内,有此颠与倒。
自南康往广信完卷述怀十首 其六。明代。李梦阳。一气噫太虚,吹万良不同。伊余就幽役,春序奄巳中。芳辰下霜雹,寒暄乖故风。北柯沮靡荣,南林曷由丰。临门翳孤松,悠悠慨初终。张仪相六廷,虞氏哭途穷。首阳乏长薇,洛都鞍马雄。天定俟何时,咏言摧深衷。
满江红 偶睹春事阑珊谨用兄韵以写所怀。金朝。段成己。点检花枝,风雨外、雪堆琼矗。春去也、朱丝弦断,鸾胶难续。眼底光阴容可惜,旧游回首寻无迹。对青山、一饷倚枯藤,滩声急。人巳老,身犹客。家在迩,归犹隔。纵语音如旧,形容非昔。芳草绵绵随意绿,平波渺渺伤心碧。到愁来、惟觉酒杯宽,人閒窄。
古坟诗。宋代。周端臣。短墙摧倒树欹斜,碧斋开满地花。马鬣就荒无认处,墓臆碑在野人家。
乞拙歌。明代。张萱。年年乞巧传今夕,不知此巧从何乞。香灯午夜对银河,儿女中庭罗粉席。三三五五拜深深,一拜一乞殊慇勤。为问天孙巧多少,能否年年赠别人。吁嗟天孙良亦苦,一岁佳期才一度。巧似天孙果足誇,便应夜夜逢河鼓。人言巧亦难移天,始知此巧不值钱。灵妃之巧已如此,人间百巧徒纷然。举头细与天孙说,你巧胡为太奇绝。七襄难就误佳期,弄巧方知反成拙。相逢日少别日多,隔岁相思可奈何。今宵更洒相思泪,鹊桥一雨嗟滂沱。请换香灯嘱儿女,前来且听园公语。尔年未及三尺长,乞得巧来何用处。古今巧拙无输赢,有时巧败拙偏成。诗咏巢居鸠与鹊,问巢终日谁经营。天生我拙亦不偶,拙手拙心仍拙口。巧人遇巧斗难休,赢得拙人长不斗。巧若斗拙巧便痴,涛声虽怒石不移。轰雷喷雪片时息,中流一石长崔巍。我今乞拙不乞巧,年来颇识拙之效。天孙有意怜拙人,一拙须教赢到老。
题四畅图。元代。黄庚。四畅图中四散人,藤床对坐遣闲情。搔头真有爬梳态,搐鼻应无喷嚏声。扪虱未能谈世事,捻髭元不为科名。一时快意皆真乐,谁把丹青写得成。
夏秋之交小舟早夜往来湖中绝句。宋代。陆游。城南天镜三百里,缭以重重翡翠屏。最好长桥明月夜,寄船策蹇上兰亭。
画堂春(春思)。宋代。郑域。东风吹雨破花慳。客毡晓梦生寒。有人斜倚小屏山。蹙损眉弯。合是一钗双燕,却成两镜孤鸾。暮云脩竹泪留残。翠袖凝斑。
次韵酬府推仲通学士雪中见寄。宋代。王安石。朝来看雪咏君诗,想见朱衣在赤墀。为问火城将策试,何如云屋听窗知。曲墙稍觉吹来密,穷巷终怜扫去迟。欲访故人非兴尽,自缘无路得传巵。
有感。明代。张弼。父兄劳于官,子弟逸于家。一逸巳过分,况可事豪奢。轩轩傲闾里,仆仆趋县衙。不知祸所伏,方谓势可誇。势乃有时歇,祸来或无涯。不如慎德业,庶几永无哗。
闺中词二十首有序 其十四 乘骑。明代。张元凯。联镳举袂柳风吹,银镫金莲步步垂。按辔要郎花下语,莫教马首暂参差。
送侄男兆备兵宁绍 其二。明代。叶春及。建旄分府领诸侯,万壑千岩亦胜游。山削芙蓉常带雨,寺藏松桂不知秋。青春草满严陵濑,白露潮生范蠡舟。若到东山一回首,须知小谢最风流。
偶作。唐代。白居易。篮舁出即忘归舍,柴户昏犹未掩关。闻客病时惭体健,见人忙处觉心闲。清凉秋寺行香去,和暖春城拜表还。木雁一篇须记取,致身才与不才间。
游石壁精舍二首 其二。清代。方仁渊。云中双鹤去,松际一僧归。日暮游人尽,钟声出翠微。
阆人蒲君锡提举。宋代。饶节。一喏推翻十二峰,三乘四库当时通。自闻百丈下堂句,已破提婆外道宗。画角晓吹深径雪,寒梅晴放小塘风。孤峰顶上他年事,又是筹盈石室中。
自二月末苦雨寒食前一日始晴视园中花乃殊不。宋代。张耒。春云霮{上雨下对}弄朝晖,清峭余寒透夹衣。最喜园花浑似旧,十分春色一分归。
北祭酒李文毅时勉 其二。清代。严遂成。血竭疗来逢义士,鹿鸣歌罢对英公。导旗张乐都门外,归取寒衾纳桶中。
村鸡一两声,持镰待天晓。出门不知途,沿林警栖鸟。
宿雨零衣裳,原头刈新草。牛饥我心急,况复犊难抱。
出都行涿州道中见芃麦遍野慨然有田庐之思因作田家诗二十首寄意并寄芮光照杨毓舒两布衣 其六。清代。洪亮吉。村鸡一两声,持镰待天晓。出门不知途,沿林警栖鸟。宿雨零衣裳,原头刈新草。牛饥我心急,况复犊难抱。八口尝苦饥,饲牛尝苦饱。
和刘彦高倪氏园亭即事七首 其一。明代。乌斯道。最爱倪家水竹居,地偏人静石窗疏。去年捲地西风起,不废东斋满架书。
送郑承武之东鲁 其二。明代。徐熥。惜别意何长,莺声满夕阳。残碑问邹峄,遗殿吊灵光。下马多新店,逢人少故乡。归期须及早,莫待寄衣裳。
寄题淳安陈令君读书林。宋代。吴儆。能吏事深刻,商利谨毫釐。俗吏趋期会,簿书自羁縻。寥寥弦歌声,千古空余思。还淳山水邑,令君丘壑姿。邑民本无事,君亦何所为。治已物自治,化行风荐移。君复何所欲,读书常不足。拄腹五千卷,插架三万轴。曾未出毫芒,万室已蒙福。堂东松竹林,昔时閟荒榛。堂中灯烛光,昔时照红裙。今何声吾伊,萧萧风雨晨。问君有社稷,亦复有人民。奈何独自苦。学道则爱人。
天门街西观荣王聘妃。唐代。梁铉。帝子乘龙夜,三星照户前。两行宫火出,十里道铺筵。罗绮明中识,箫韶暗里传。灯攒九华扇,帐撒五铢钱。交颈文鸳合,和鸣彩凤连。欲知来日美,双拜紫微天。
节迎吹帽约郊行,衣裌登危露未零。一笑向时分皂白,相逢今日共丹青。
清姿照世郎官宿,劲操擎天柱史星。自有此山无此客,来同老守醉还醒。
陪高计使柱史谢庾使刑郎登梅仙山丹青阁 其二。宋代。赵汝腾。节迎吹帽约郊行,衣裌登危露未零。一笑向时分皂白,相逢今日共丹青。清姿照世郎官宿,劲操擎天柱史星。自有此山无此客,来同老守醉还醒。
楼与善寺丞挽诗二首。宋代。释宝昙。翰墨今词伯,规模古吏师。哭亲声未断,拊枕梦何之。白首侵书幌,青灯耿繐帷。伤心故园路,云物不胜悲。
洪庆善挽词二首 其一。宋代。张纲。画省真郎选,朱幡老郡侯。名归时论重,行向古人求。嗜学千鸡蹠,修文五凤楼。秋风忽惊梦,怀旧涕交流。
和曹殿丞寄荔支。宋代。蔡襄。荔子凝丹摘晓鲜,江南来路与云连。托根曾是三山下,结实应归万木先。乡国远携甘旨重,宴堂分翫色香全。清才仍更传新唱,一一骊珠照眼圆。
题绿阴堂。宋代。黄公度。万里炎荒一草亭,微官挽我落南溟。谁栽古木围空翠,为翦卑枝纳远青。风雨半天秋缩瑟,江湖满地客伶俜。日长吏散无公事,欹枕看书门昼扃。
蚯蚓。宋代。梅尧臣。蚯蚓在泥穴,出缩常似盈。龙蟠亦以蟠,龙鸣亦以鸣。自谓与龙比,恨不头角生。蝼蝈似相助,草根无停声。聒乱我不寐,每夕但欲明。天地且容畜,憎恶唯人情。
两头纤纤。宋代。范成大。两头纤纤小秤衡,半白半黑月未明。腷腷膊膊扣户声,磊磊落落金盘冰。
浣溪沙(季钦拥双妙丽,使来求长短句,为赋)。宋代。朱敦儒。折桂归来懒觅官。十年风月醉家山。有人挟瑟伴清闲。楚畹飞香兰结佩,蓝田生暖玉连环。拥书万卷看双鸾。
和陆宗鲁韵赠夏师鲁。元代。谢应芳。日斛葡萄剩有馀,一官不换只閒居。窗含烟气虞山近,门掩秋声栗树疏。鸿雁去来知几度,鸡虫得失竟何如!丈夫高盖非无日,聊遣閒情赋《子虚》。
诗偈 其六十三。唐代。庞蕴。见时如不见,闻时如不闻。喜时如不喜,瞋时如不瞋。一切尽归如,自然无我人。
枕上。宋代。陆游。守书眼欲闇,投枕乃了然。儿曹戒曳履,相语翁正眠;岂知拥败褐,炯如寒鱼鳏。少时笑老人,其事今好还。萧萧双白鬓,忽忽七十年,岂惟老态出,已觉衰病缠。白昼尚便静,况此清夜阑。妙处殆难名,睡与不睡间。
秀野园。宋代。沈庄可。西京五亩园,花木秀而野。坡仙作此诗,感事记司马。深夜独乐堂,气象极闲雅。晚芳相元佑,勋名动夷夏。
蓬莱路。显自在,逍遥所。现长生景,琼花玉叶,金枝宝树。作善人得观觑。作善人得观觑。童子青衣掌仙簿。行功成、上升去。结就一粒金丹,深谢婴儿姹女。永不遭三界苦。永不遭三界苦。
川拨棹·蓬莱路。金朝。王哲。蓬莱路。显自在,逍遥所。现长生景,琼花玉叶,金枝宝树。作善人得观觑。作善人得观觑。童子青衣掌仙簿。行功成、上升去。结就一粒金丹,深谢婴儿姹女。永不遭三界苦。永不遭三界苦。
宋赞善以筇竹一枝并诗赠玘太朴,次其韵。元代。张昱。庸蜀之西一竹筇,年来蜕骨已如龙。扶登春殿谈经后,风雨时生掌握中。
清洛。宋代。张耒。清洛西风急,遥知故国秋。羇游成岁月,疏放合淹留。地迥惊身老,山高更旅愁。登临有词赋,不减在荆州。
至徐州口占四绝 其三。明代。王鏊。五月舟行齐鲁间,黄尘能富水能悭。朝行汴泗交流处,巨浸家家过屋山。
观物吟。宋代。邵雍。居暗观明,居静观动。居简观繁,居轻观重。所居者寡,所观则众。匪居匪观,众寡何用。
燕歌行赠徐七遵诲。明代。童轩。黑云黯霮阴山北,跨马长征杀胡贼。腰间宝剑悬吴钩,寒光闪烁青莲色。一从仗剑出萧关,几载风尘澒洞间。铁甲战酣青海月,羽书飞捷白狼山。论功自合分茅土,犹向军前朝沐雨。可怜白首困穷荒,虎帐何人日歌舞。满地腥风血色腓,轮台万里居人稀。胡儿吹笛朝出塞,壮士横戈夜突围。从戎却念辞家久,数奇尚落他人后。一声寒角秋风鸣,望乡几度频搔首。男儿离别何足叹,才器如君世稀有。阃外会有推毂时,肘后黄金印如斗。玉门胡骑去纷纷,更上燕然勒大勋。君不见匈奴多系颈,至今犹说卫将军。
登慈恩寺塔。唐代。张乔。窗户几层风,清凉碧落中。世人来往别,烟景古今同。列岫横秦断,长河极塞空。斜阳越乡思,天末见归鸿。
再过狄明叔园。明代。胡应麟。咫尺将军第,重来日未衙。径添何氏竹,畦蔓邵侯瓜。曲榭微生月,层楼半纳霞。一枰堪度世,何地更吾家。
留别黄道元。明代。袁宏道。踪迹频频至,邻僧个个知。会多嫌话少,坐久畏驴饥。说虎归途快,怀鸳夜梦痴。一灯禅榻下,睡著小沙弥。
题大令冠军帖。元代。赵秉文。君不见长安城中永宁里,玉轴牙签散城市。流传人间知几姓,墨蠹老蛟蟠不死。怪君何处得此本,上有大令冠军字。呜呼真赝久不辨,咄咄逼人皆卫李。至今淳化二王帖,多是唐人所临硬黄纸。想当盘礴下笔时,睥睨九原呼欲起。以灯取影见面腼,心知不言识形似。长沙无人吴郡亡,后来作者不到此。何必更问当年谁,吾言久矣经平子。
满江红 赠赵千门谪官武陵二首 其一。明代。宋琬。竹马鸠居,游嬉日、追随里巷。九万里、风搏羊角,相期同上。作赋无过潘岳敏,论年颇愧袁丝长。记蜃楼、影里望蓬莱,心何壮。八叉手,谁能两。三舍退,予非让。惜蛾眉嫁晚,仙宫蕊榜。一柱观头堪拄笏,匡庐飞瀑三千丈。羡滕王、高阁醉凭栏,王恭氅。
和鲍倅。宋代。吴芾。人生出征苦难全,老矣安能了世缘。聊向此时看捉月,敢希他日上凌烟。行吟虽愧无新语,坐食犹欣有故廛。若得放归多种秫,不忧长欠酒家钱。
杨子礼挽诗。宋代。魏了翁。事业古人诗,寒镫耿夜篝。正青诸老眼,枉白一生头。荦确秋难熟,崦嵫日易收。可怜鸿影断,老泪滴监州。
题贱容。元代。艾性夫。骨多肉少与梅同,老向江南风雪中。万事羞称司马好,一生不送退之穷。偶贪识字头先白,稍欲工竽面即红。说与丹青莫饶笔,肩山只合付何充。
正月十二日自房州城遇虏至奔入南山十五日抵。宋代。陈与义。久谓事当尔,岂意身及之。避虏连三年,行半天四维。我非洛豪士,不畏穷谷饥。但恨平生意,轻了少陵诗。今年奔房州,铁马背后驰。造物亦恶剧,脱命赵毫厘。南山四程云,布袜傲险巇。篱间老炙背,无意管安危。知我是朝士,亦复颦其眉。呼酒软客脚,菜本濯玉肌。穷途士易德,欢喜不复辞。向来贪读书,闭户生处髭。岂知九州内,有山如此奇。自宽实不情,老人亦解颐。投宿恍世外,青灯耿茅茨。夜半不能眼,涧水鸣声悲。
塘坑绝句。明代。吴与弼。鸡鸣踏月复前期,爱日如烘霁雨时。青眼满堂春似海,扬州诗兴溢南枝。
蔬饮联句。宋代。杨辅世。蕨含春味紫如椽,酒入春风浪似山。未信乾坤非细物,小吞螺浦半杯间。
太行道赠汪子之并州。明代。皇甫汸。君不见太行之阻当重关,孟门中豁不可攀。虬峰千仞跨海外,鸟道百折盘云间。神功尚识五丁力,穆幸犹闻八骏还。巉巉兹地危哉艰,古来行者摧心颜。子独何为昧垂堂,仗剑驱车走太行。非因捧檄快毛义,何莫回驭从王阳。吁嗟乎人情丘壑未云险,世事风波在转眼。李陵台上望乡处,襄子桥边感恩去。丈夫弃繻归有期,安用牵衣苦留住。
六幺令。宋代。晏几道。雪残风信悠扬春消息天涯倚楼新恨杨柳几丝碧还是南云雁少锦字无端的宝钗瑶席彩弦声里拚作尊前未归客遥想疏梅此际月底香英白别后谁绕前溪手拣繁枝摘莫道伤高恨远付与临风笛尽堪愁寂花时往事更有多情个人忆
亲政篇。明代。王鏊。《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盖上之情达于下,下之情达于上,上下一体,所以为“泰”。下之情壅阏而不得上闻,上下间隔,虽有国而无国矣,所以为“否”也。交则泰,不交则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见,止于视朝数刻;上下之间,章奏批答相关接,刑名法度相维持而已。非独沿袭故事,亦其地势使然。何也?国家常朝于奉天门,未尝一日废,可谓勤矣。然堂陛悬绝,威仪赫奕,御史纠仪,鸿胪举不如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视之,谢恩见辞,湍湍而退,上何尝治一事,下何尝进一言哉?此无他,地势悬绝,所谓堂上远于万里,虽欲言无由言也。愚以为欲上下之交,莫若复古内朝之法。盖周之时有三朝:库门之外为正朝,询谋大臣在焉;路门之外为治朝,日视朝在焉;路门之内为内朝,亦曰燕朝。《玉藻》云:“君日出而视朝,退视路寝听政。” 盖视朝而见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听政而视路寝,所以通远近之情。汉制: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唐皇城之北南三门曰承天,元正、冬至受万国之朝贡,则御焉,盖古之外朝也。其北曰太极门,其西曰太极殿,朔、望则坐而视朝,盖古之正朝也。又北曰两仪殿,常日听朝而视事,盖古之内朝也。宋时常朝则文德殿,五日一起居则垂拱殿,正旦、冬至、圣节称贺则大庆殿,赐宴则紫宸殿或集英殿,试进士则崇政殿。侍从以下,五日一员上殿,谓之轮对,则必入陈时政利害。内殿引见,亦或赐坐,或免穿靴,盖亦有三朝之遗意焉。盖天有三垣,天子象之。正朝,象太极也;外朝,象天市也;内朝,象紫微也。自古然矣。国朝圣节、冬至、正旦大朝则会奉天殿,即古之正朝也。常日则奉天门,即古之外朝也。而内朝独缺。然非缺也,华盖、谨身、武英等殿,岂非内朝之遗制乎?洪武中如宋濂、刘基,永乐以来如杨士奇、杨荣等,日侍左右,大臣蹇义、夏元吉等,常奏对便殿。于斯时也,岂有壅隔之患哉?今内朝未复,临御常朝之后,人臣无复进见,三殿高閟,鲜或窥焉。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天下之弊,由是而积。孝宗晚年,深感有慨于斯,屡召大臣于便殿,讲论天下事。方将有为,而民之无禄,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为恨矣。惟陛下远法圣祖,近法孝宗,尽铲近世壅隔之弊。常朝之外,即文华、武英二殿,仿古内朝之意,大臣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侍从、台谏各一员上殿轮对;诸司有事咨决,上据所见决之,有难决者,与大臣面议之;不时引见群臣,凡谢恩辞见之类,皆得上殿陈奏。虚心而问之,和颜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尽。陛下虽身居九重,而天下之事灿然毕陈于前。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内朝所以通远近之情。如此,岂有近时壅隔之弊哉?唐、虞之时,明目达聪,嘉言罔伏,野无遗贤,亦不过是而已。
经孺子亭观龙井。宋代。赵蕃。寒泉百尺几秋春,祠祷流传信若神。何事古先殊昧此,为霖顾取筑岩人。
钱寺丞知白州。宋代。李覯。大邑歌谣日尚新,忽惊千骑拥行尘。宦游莫叹登长道,天意先教福远人。城在海隅门少客,地钟阳气景常春。政成不患无知已,按察当今正直臣。
白水见梅忆士特。宋代。刘子翚。去年看梅时,中郎共开樽。今年看梅时,独招中郎魂。悲欢聚散谁作恼,拟欲问春春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