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韵赠俞德瑞

再次韵赠俞德瑞朗读

《再次韵赠俞德瑞》是宋代诗人陈造的作品。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谁能领会那美妙的言语,揭示微尘的奥秘,
细致地描绘着繁华的都城春景。
回响在我心中,分辨出赵城的宝石,
为了你,我愿意奉送一只缺了唾壶的银杯。
平日里在官场上,宁愿违背俗世的规矩,
投身于古老诗声的传承,永留后世。
琢磨和推敲,如同雕刻匠人用砭石修剪,
不求千万人赞誉,只愿得到芳邻的赞赏。

诗意:
这首诗以陈造对友人俞德瑞的赠诗形式呈现。诗人表达了对俞德瑞的赞赏和敬意,并以独特的方式揭示了一些深刻的哲理。

诗中第一句“谁能领会那美妙的言语,揭示微尘的奥秘”,表达了诗人对俞德瑞智慧和洞察力的称赞。他认为俞德瑞能够以独特的方式分析微小之事,揭示其中的奥秘,这种能力使他与众不同。

接下来,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都城春景的繁华和壮丽,展示了他的感受力和艺术表现能力。他用细致的描绘将都城的春天展现得生动而辉煌。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俞德瑞的赠礼和希望。他说愿意为了俞德瑞奉送一只缺了唾壶的银杯,表达了他愿意用自己的一份不完美的贡献来回报和祝福友人。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追求诗歌创作的态度。他宁愿违背世俗的规矩,在官场上不愿甘于平庸,而是选择将自己的精力和才华投注于古典诗歌的创作和传承之中。他相信通过不断琢磨和推敲,他的作品能够得到后世的赞赏,即便不求万众瞩目。

赏析:
《再次韵赠俞德瑞》展示了陈造作为宋代诗人的才华和深思熟虑的内涵。诗人运用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表达,将对友人的赞美与自己的创作态度相结合。

诗中使用了一些对比手法,如“妙语析微尘”与“都城浩荡春”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俞德瑞智慧和都城春景的赞美。同时,诗人通过表达自己不愿甘于平庸的追求,与世俗规范的对比,凸显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坚持。

整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和思考展示了陈造作为一位诗人的独特视角和对人生的思考。他通过赠诗的形式,表达了对友人的敬意和赞赏,并展示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追求和态度。

这首诗在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艺术的追求和对诗歌创作的独特见解。通过对微尘和都城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关于世界微妙之处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远的思考,展现了陈造作为一位宋代诗人的才华和独特的艺术表达。通过对友人的赞扬和对诗歌创作的追求,诗人呈现了对人生价值和艺术追求的思考,使这首诗具有深刻的诗意和赏析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造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陈造朗读
()

猜你喜欢

开门见秋山,忻然如故交。
烟云淡相媚,卉木青未雕。
兹游忽自念,谁与为登高。

()

手汲清泉和碧烟,细临晋帖满吴笺。南风送暑催三伏,西日下山留半圆。

丹柰雨肥禽着意,画梁泥足燕高眠。方床高结跏趺坐,我与幽居信有缘。

()
贫至今年剧,真无地置锥。
判愁停贳酒,忍病罢迎医。
性嬾非关老,天穷岂坐诗?秋风还欲到,便可数期颐。
()

功名啐啄与时同,譬似青天白日中。不觉片云随雨雹,适从何处运神通。

()
三脚驴子弄蹄行,直透威音万丈坑。
云在岭头闲不彻,水流涧下大忙生。
湖南长老谁能会,行人更在青山外。
()

抚稚君休感,无儿我不伤。片云离岫远,双燕念巢忙。

大壑谁非水,华星各自光。但令长有酒,何必谢家庄。

()

水滨老父忘机关,醉眠古石红蕖间。绿波荡漾意不动,白云往来心与閒。

有鸥素熟翁如此,命侣呼俦就翁喜。相亲饮啄少畏避,自浮自沉不惊起。

()
寂静闻天籁,愁□□夜迟。
遥怜江海别,残月梦君时。
()

七不能堪一不成,閒云自恨出山轻。柳枝骆马爱心断,莼菜鲈鱼归兴生。

薄宦栖栖留泮水,故人渺渺隔台城。对床风雨何时卜,共剪青灯话到明。

()

五十头颅始悟非,半条破衲搭儒衣。从教傀儡三生幻,几见丁令千岁归。

锁骨已堪霾石室,枵肠犹可疗山薇。罗浮雅有游仙梦,才向君前半露机。

()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