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故司徒侍中赠尚书令韩魏公三首

挽故司徒侍中赠尚书令韩魏公三首朗读

《挽故司徒侍中赠尚书令韩魏公三首》是宋代诗人强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平生忠节见临危,
四纪三朝报主知。
伊尹告归曾未果,
子房强卧竟难支。
朝廷首配严亲飨,
卤簿新排送葬仪。
泽在生民功社稷,
尧文更揭墓前碑。

诗意:
这首诗词是强至致敬已故的司徒侍中韩魏公的挽歌。诗人借用了古代历史人物的名字,以表达对韩魏公在忠诚和节操方面的赞美。诗中提到了伊尹和子房,他们都是古代贤臣,伊尹曾经劝告过商汤归政,子房则是战国时期的名将。然而,韩魏公在临终之际没有能够如同伊尹和子房一样实现自己的心愿,这让人感到惋惜和遗憾。

诗人还描述了韩魏公的丧葬仪式,朝廷亲自安排了隆重的送葬仪式,表达了对他的尊敬和礼遇。最后两句表达了韩魏公对社稷和人民的贡献,他的事迹将永远被铭记在历史上。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借用,表达了对司徒侍中韩魏公的敬意和悼念。诗人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将韩魏公的忠诚和节操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中的伊尹和子房形象也起到了对比和烘托的作用,更凸显了韩魏公的特殊价值。整首诗以朴实的词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没有过多修饰,使得读者能够直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崇高情怀。

诗人对韩魏公的送葬仪式的描写也展现了朝廷对他的重视和礼遇,体现了尊崇和悼念之情。最后两句点明了韩魏公的功绩和贡献,他的名字将与尧文一同被铭记于史册。整首诗以简短的篇幅表达了深情厚意,使人回味无穷。

这首诗词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借用和对逝者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忠诚和节操的崇高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已故韩魏公的深深怀念和敬仰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强至

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至朗读
()

猜你喜欢

晓衢初日动游人,叠嶂回溪绿黛新,
自偃松篁如唤客,后开桃李尚留春。
笑谈怀远西山上,觞咏追时白水滨。

()

昔日才高容貌古,相敬如宾不相睹。手奉蘋蘩喜盛门,
心知礼义感君恩。三星照户春空尽,一树桃花竟不言。
结束车舆强游往,和风霁日东皋上。鸾凤参差陌上行,

()

杜陵一生百不就,至死不为天所祐。谁知历劫行人间,造物安能如汝寿。

诗者一人之私言,或配经史垂乾坤。丈夫不朽当自致,假手功名何足论。

()

晓箭催莲漏,君王问寝时。
光风浮玉琯,瑞霭映云旗。

()

玉人为我殷勤醉。向醉里、添姿媚。偏著冠儿钗欲坠。桃花气暖,露浓烟重,不自禁春意。
绿榆阴下东行水。渐渐近、凄凉地。明月侵床愁不睡。眉儿吃皱,为谁无语,阁住阳关泪。

()

当年斋榻豫章才,自领骖驔五马回。
庭下书筠多旧刻,檐间贺燕是重来。
吟池墨久将成溜,坐石星残欲遍苔。

()
川险固可畏,顺风胡不行。
维舟雁翅浦,安此水一泓。
宗悫万里意,谢安江海情,子何独惴惴,不慕天地鹏。
传闻此洲外,飞廉正豪横。
()

花满秋城闯水明,镜中滴露掌中零。曾雠新咏游花下,写寄城中石与丁。

()
少喜清谈拙自谋,行年至此复焉求。
归休谁肯争幽谷,贫杀犹堪买沃洲。
笛作曾垂安石泪,扇遮难护彦回羞。
伯阳老去差奸黠,真出函关不少留。
()

满目芊芊野渡头,不知若个解忘忧?

细随绿水侵离馆,远带斜阳过别洲。

()

云鬟枕落困春泥,玉郎为碾瑟瑟尘。闲教鹦鹉啄窗响,

和娇扶起浓睡人。银瓶贮泉水一掬,松雨声来乳花熟。

()
正迎长时节。
细数来、两旬已浃,两朝方越。
画堂人笑悦。
见瑞烟香袅,寿星明彻。
()

御苑初开千叶桃,紫霞红露缀芳条。一枝亲插仙妃髻,要助娉婷百样娇。

()

候跸宵驱彰义关,古桥无复水潺湲。人家两岸春杨里,旧是桑乾第几湾。

()

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

怪见溪童出门望,雀声先我到山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