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八景。明代。杨基。右平沙落雁。风急雨浪浪,孤舟夜正长。江湖随处恶,何况是潇湘。今夜残灯里,无人不断肠。¤
《潇湘八景》是明代诗人杨基的作品,描绘了潇湘地区的景色和人情。这首诗具有浓厚的离愁别绪,表达了作者在潇湘地区遭遇的困苦和孤寂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
右平沙落雁。
风急雨浪浪,
孤舟夜正长。
江湖随处恶,
何况是潇湘。
今夜残灯里,
无人不断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杨基独特的诗意和写作风格,刻画了潇湘地区八景之一的景色,并隐含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苦闷之情。
诗的开篇写到“右平沙落雁”,描绘了潇湘地区秋天的景色。接着,“风急雨浪浪”,形容了起伏的江面和狂风暴雨,给人以壮阔、凄凉之感。孤舟在夜晚航行,增添了一种孤独和无助的氛围。
诗的下半部分表达了作者对潇湘地区现状的感慨。他说:“江湖随处恶,何况是潇湘”,意味着整个江湖都充满了恶劣的环境和困难,而潇湘地区更是如此。这里可以理解为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境况的忧虑。
最后两句“今夜残灯里,无人不断肠”,表达了作者在孤寂的夜晚,独自面对灯下思念和伤感的心情。这种无人分享的痛苦和伤感使得作者的心思被不断撕扯,寓意深刻。
整首诗抓住了潇湘地区的景色和人情,以独特的笔触勾勒出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孤独之感。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社会环境,诗意深沉,让人产生共鸣。同时,诗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情感的真挚和深沉。
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吴中(今浙江湖州),“吴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张士诚幕府,为丞相府记室,后辞去。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 杨基诗风清俊纤巧,其中五言律诗《岳阳楼》境界开阔,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倍加称赏:“吾意诗境荒矣,今当让子一头地。”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杨基。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吴中(今浙江湖州),“吴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张士诚幕府,为丞相府记室,后辞去。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 杨基诗风清俊纤巧,其中五言律诗《岳阳楼》境界开阔,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倍加称赏:“吾意诗境荒矣,今当让子一头地。”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和孙廷平坦嵩山十首·垂崖鞭。宋代。韩维。蛰蛇拖脩尾,下映赤壁烟。骐骥久不出,此物甘弃捐。常恐雷雨至,飞起苍崖颠。
澳门杂诗 其十一。清代。丘逢甲。覆路榕阴接海堤,望洋东转望洋西。马蛟石上看潮立,十万军声战水犀。
颂古。宋代。释德会。放行把住谩周遮,一段风流出当家。不是当年漆桶破,争能撒土又抛沙。
侍亲由三山还东阳。宋代。喻良能。南雪不到地,玄冬偏满山。春风仍料峭,彩袂正斓斑。广厦千间静,虚空一宿閒。此身如羽翼,飞倦始知还。
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唐代。李白。木落识岁秋,瓶冰知天寒。桂枝日已绿,拂雪凌云端。弱龄接光景,矫翼攀鸿鸾。投分三十载,荣枯同所欢。长吁望青云,镊白坐相看。秋颜入晓镜,壮发凋危冠。穷与鲍生贾,饥从漂母餐。时来极天人,道在岂吟叹。乐毅方适赵,苏秦初说韩。卷舒固在我,何事空摧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