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竹石图》是明代文人唐寅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描绘枯木、竹子和石头的图画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深思。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翠竹并奇石,
苍松留古柯。
明窗坐相对,
试问兴如何。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所观察到的画面:翠绿的竹子和奇形怪状的石头交相辉映,苍翠的松树上还留有古老的松果。诗人坐在明亮的窗前,与这些景物相对,心生疑问,询问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意境。
这首诗词表达了唐寅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思考。枯木、竹子和石头都是自然界中的常见物象,但在唐寅的笔下,它们变得与众不同,充满了艺术的韵味。竹子翠绿欲滴,与奇形怪状的石头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出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奇妙之处。苍松作为常见的植物,却在诗人笔下留下了古老的松果,暗示着岁月的流转和历史的积淀。
诗人坐在明亮的窗前,与自然景物相对,体验着内心的情感和心境。他在内心中问自己,这些美好的景物能够激发出怎样的情感与灵感?他通过这个问题,表达了对于生活和艺术创作的思考。这首诗意味深长,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思索。
《枯木竹石图》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精准的语言,展现了唐寅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对艺术创作的思考。诗意深邃,给人以启迪和思考的空间,赏析这首诗词,可以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和人生的哲理。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据传他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门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唐寅。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据传他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门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送陈南仲守象州。宋代。王之道。熊轼朱轓照野明,知君今赴象山行。荣观共作叹嗟语,静念独伤离别情。畏景逼人才数日,修涂计此始三程。至时应在中元后,好寄双鱼慰友生。
芗林感旧。宋代。释行海。平生最爱芗林石,奇树怪藤猿往来。旧友共题行记处,如今字字是苍苔。
池上晚步。元代。范梈。清池斜步竹烟微,莺啭重门锁夕晖。退食幸堪无趋谒,见人惭道听公非。
旧将。宋代。任随。几年尘虜复征蛮,分阃功成两鬓斑。新画仪形当汉阁,旧铭勋业在燕山。龙泉照步文犀涩,马埒堆金骏足閒。时泰无因问充国,晓窗风雪梦阳关。
次韵林子中王彦祖唱酬。宋代。苏轼。早知身寄一沤中,晚节尤惊落木风。(近闻莘老、公择皆逝,故有此句。)昨梦已论三世事,岁寒犹喜五人同。(轼与子中、彦祖、子敦、完夫同试举人景德寺,今皆健。)雨余北固山围座,春尽西湖水映空。差胜四明狂监在,更将老眼犯尘红。
巡边 其二。清代。长善。大漠穷秋草正肥,健儿队队马如飞。千旌耀日争前导,羽扇临风效一挥。极塞黄尘消客鬓,满山红叶扑征衣。建昌东望挑林口,落照长河且驻騑。
蓝琴士赠梅竹酬以诗。宋代。白玉蟾。手补天工笔法奇,笑将造化作儿嬉。胸中夜雨浇龙干,纸上春风舞玉蕤。云水一生无别好,琴心三叠有谁知。今宵松殿相期会,弹到西山月落时。
湖下对雨有怀天渊老禅。元代。戴良。空蒙暗遥甸,渐沥响高树。乍萦林表来,复洒重湖去。潇潇孤兴发,望望寒川莫。念与道人期,云深不知处。
枕上闻风铃。宋代。陆游。毒暑今年倍故常,蚊声四合欲舁床。老人不办摇团扇,静听风铃意已凉。
过建章故台诗。南北朝。庾肩吾。鲁国观遗殿,韩城想旧台。仲宣原隰满,子建悲风来。夏莲犹反植,秋窗尚左开。图云仍溜雨,画水即生苔。及君欢四望,知余念七哀。
再韵答子文。宋代。范成大。浮生饱外莫求余,羁旅东来计已疏。肩耸已高犹索句,眼明无用且翻书。百年子莫占元绪,万法吾今付子卢。惟有登临心未厌,黄山闻道胜衡庐。
送思圆。明代。释函是。世外应无恨,忘情亦大难。话空千绪失,梦剧五更寒。云水何人趣,溪山后日看。送君从此去,相忆路漫漫。
称心寺中岛。唐代。方干。水木深不极,似将星汉连。中州唯此地,上界别无天。雪折停猿树,花藏浴鹤泉。师为终老意,日日复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