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日与馆中同舍游西湖作。宋代。葛立方。跨马绿杨堤,左右临无地。鞭影堕清泚,乌帽入花翠。老龙拿半空,九里作青吹。闻声类击竹,心与景相值。许由厌瓢鸣,渠未领真意。
《八月二十日与馆中同舍游西湖作》是宋代葛立方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同舍游览西湖的情景,表达了对美景的赞美和对心灵的感悟。
译文:
跨马绿杨堤,
左右临无地。
鞭影堕清泚,
乌帽入花翠。
老龙拿半空,
九里作青吹。
闻声类击竹,
心与景相值。
许由厌瓢鸣,
渠未领真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西湖的景色为主题,展现了作者在八月二十日与同舍一起游览西湖的情景。首先,诗中描述了作者骑马跨过绿杨堤,左右两边是一片广袤无际的湖景,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接着,作者的鞭影映在清澈的湖水中,乌帽也随着风吹入花丛之中,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在这样的环境中,作者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诗中还提到了"老龙"和"九里作青吹",这是指西湖的景色。"老龙"指的是西湖上常见的龙舟,而"九里作青吹"则是指西湖的湖水在微风吹拂下泛起涟漪,形成青翠的波浪。
在这样美妙的环境中,作者不仅享受着景色的美丽,还能感受到内心与大自然相互交融的情感。他听到了湖水拍打堤岸的声音,它们像是敲击竹子的声音一样,与作者的内心产生共鸣。作者认为心灵与景色相辅相成,相互交融,价值连城。
最后两句"许由厌瓢鸣,渠未领真意"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思考。"许由"是一位古代哲学家,这里用来表示作者自己。他说自己对于"瓢鸣"这种声音已经感到厌倦,没有真正领会到其中的真正意义。这是在暗示作者对于自然景色的赏析和感悟还有待提高,没有达到深入领悟的程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西湖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赞美和对心灵的感悟。作者感受到了自然与心灵的契合,但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对于景色的理解还有不足之处。这首诗以简洁而灵动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独特感悟,并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葛立方。葛立方(?~1164), 南宋诗论家、词人。字常之,自号懒真子。丹阳(今属江苏)人,后定居湖州吴兴(今浙江湖州)。
东园延吴翁晋病不能陪。明代。于慎行。郊园常不到,客席欲凝尘。正喜轩车过,翻将药裹亲。竹阴堪受暑,花气尚疑春。座上南山色,聊凭代主人。
自君之出矣。宋代。文同。自君之出矣,吊影度晨夕。中门一步地,未省有行迹。闺闱足仪检,常恐犯绳尺。欲寄锦字书,知谁者云的。
闻促织。宋代。王令。衰草风来响不知,破窗灯灭月藏辉。白头老妇无机织,卧听邻儿懒捣衣。
后殿侍立三首。宋代。魏了翁。禁城鼓铎晓逢逢,风满衣裾靴满霜。守得门开骑马入,又同承旨步修廊。
晴晚立田间二首。宋代。赵蕃。负稻赪肩已,腰镰裹饭归。犬能迎别径,儿亦候幽扉。共说去年熟,却愁今岁饥。及閒还治圃,促妇更鸣机。
中秋次仲兄韵。宋代。孙应时。万古清秋月,连年满意晴。坐从衣露湿,目恐海云生。盎盎杯中趣,悠悠世上名。柴门寺无客,不用酌公荣。
东宁春兴六首 其四。清代。黄佺。海角偏惊景物新,江城如画草如茵。黄开映日林头檨,绿长迎风水面蘋。庭树鸟啼回旅梦,故园花发为谁人。登楼在处堪成赋,何必江陵独怆神。
中春中浣一日老人挈累下西市寓舍越三日某行。宋代。洪咨夔。吐气韶华裹,关心晓哢边。鹧鸪天性在,杜宇世情然。怒笋如泥煮,殷花蘸乳煎。须君来共此,已办杖头钱。
示学人三十首 其十七。明代。释函可。为恶祇自残,为善亦有数。善恶皆幻生,劳劳成今古。若识非幻者,无欣亦无恶。
过小金山怀东坡。明代。郭棐。万簇烟花绕蛎墙,百年庙貌见风霜。仙台迥接丹城月,古树傍临玉井香。想像立朝心磊落,从知弼主志轩昂。感时著论凌晁贾,对景谈诗拉李黄。紫禁丝纶人艳羡,青苗章疏世推扬。独游琼海怀偏壮,追忆金莲事可伤。赋献飓风欣得过,吟同明月幸知姜。百蛮沾化春流远,五岭奇观秋兴长。困里悯穷犹破券,贬中思阙更回肠。投珠黎水时同惜,埋玉兰陵志莫偿。遂有芳声传古迹,因成巍宇照朝阳。砌间荒草吟虫遍,祠上轻云过雁翔。丽壁丹青犹闪铄,擎天松柏自葱苍。忠魂莫莫招难得,哀些悠悠恨未央。地绕金山风浩荡,门窥沧海思汪洋。客怀正尔增惆怅,倚棹长歌赤壁章。
西湖三首。宋代。张耒。一曲清池柳岸风,长苗新稻短蒲茸。功名由命何须问,幸有沧浪作钓翁。
圆珠积翠。明代。侯应遴。合浦移来第一峰,琼枝玉树蔼春浓。金银阙驾三千界,翡翠图开十二重。片月长侵云外白,三花遥映日边红。登临漫有泥霄意,笑向山灵问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