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四日清豀堂望月。宋代。张舜民。客路三湘远,天风八月清。云间虽掩映,水底已分明。且对当年影,休吟万古情。喜君方向满,照我过江城。
《八月十四日清豀堂望月》是宋代诗人张舜民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客路三湘远,天风八月清。
云间虽掩映,水底已分明。
且对当年影,休吟万古情。
喜君方向满,照我过江城。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豀堂(古代的一种建筑物,类似于亭子)中仰望八月十四日的明月时的情景。作者远离家乡,行走在三湘之地,此时的八月天空清澈明净。尽管云彩间有所遮掩,但水面下的明月已经清晰可见。作者看着月亮中的倒影,不禁想起过去的事情,但他告诫自己不要陷入过去的情感中去,应该欣喜于朋友的方向已经满是明月,照亮了他渡过江城的道路。
赏析:
这首诗以写景抒怀的方式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和对友谊的珍视。通过描绘月亮的形象,诗人表达了自己在陌生的地方旅行时的孤独感和对家乡的思念。诗中的八月天风清凉,给人以凉爽宜人的感觉,与诗人的内心情感形成了对比。云彩掩映之间,水底的明月却清晰可见,这种景象在意象上很有表现力,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思念和珍视。诗人用"当年影"来指代过去的情感,表达了他对过去的回忆,但他劝告自己不要过于陶醉其中,应该欣喜于朋友所在的地方已经充满了明月,为他提供了过江城的指引。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既表达了对故乡和友情的思念,又通过月亮的形象传递了希望和前进的信念。
张舜民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诗人陈师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张舜民。张舜民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诗人陈师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次前韵谢袁提学及其弟府判二首。元代。方回。公家贤伯仲,似是晋机云。黄卷丁年共,青灯午夜分。望风初魄动,饮德更心醺。自合登台省,官犹类广文。
谒于清端公祠。清代。李光庭。清端庙貌尚如新,视昔犹今我愧今。敢谓头衔能附尾,便持手版亦甘心。论功竟待三年考,酬德还期百世歆。此日坡仙堪把臂,流风遗泽总棠阴。
长子县与同年彭绣衣会宿而别悠然怀思。明代。于谦。绣衣使者旧同年,文采声华众所传。出宪远巡三晋地,行囊不贮一文钱。衔杯彼此俱成醉,上马东西各举鞭。明日五攒山下路,不堪回首思茫然。
晚霁中园喜赦作。唐代。储光羲。五月黄梅时,阴气蔽远迩。浓云连晦朔,菰菜生邻里。落日烧霞明,农夫知雨止。几悲衽席湿,长叹垣墙毁。曭朗天宇开,家族跃以喜。涣汗发大号,坤元更资始。散衣出中园,小径尚滑履。池光摇万象,倏忽灭复起。嘉树如我心,欣欣岂云已。
题罗浮冲虚观化缘疏。宋代。李昴英。仙去千年重此山,不禁风雨屋摧残。金能点化空谈易,钱欠通神着力难。支厦终非一木了,成裘未免众毛攒。洞天有分人人到,轮奂峨嵯起笔端。
晋鼓吹曲二十二首 其九 因时运。魏晋。傅玄。因时运。圣策施。长蛇交解。群桀离。势穷奔吴。虎骑厉。惟武进。审大计。时迈其德。清一世。
八景 其四 枫林古庙。明代。梁兰。枫林岁月深,野庙丹青古。秋风下红叶,纷飞塞庭户。日暮何处翁,明灯向神语。
赠段十。元代。王浍。相识风尘下,斯文伯仲间。骑驴逢圣日,扪虱对秋山。忠信偏成拙,支离最得閒。秦川贵公子,早计适荆蛮。
菩萨蛮 其二 落梅,伤纬青亡妹。明代。张绉英。西风吹满空山雪。冰姿自是神仙格。小劫堕尘寰。相逢一晌闲。花幡谁解护。悔煞当时误。倩影杳难寻。幽香空外沉。
曹司农竹虚言,其族兄自歙往扬州,途经友人家。时盛夏,延坐书屋,甚轩爽,暮欲下榻其中。友人曰:“是有魅,夜不可居。”曹强居之。夜半,有物自门隙蠕蠕入,薄如夹纸。入室后,渐开展作人形,乃女子也。曹殊不畏。忽披发吐舌作缢鬼状。曹笑曰:“犹是发,但稍乱;犹是舌,但稍长,亦何足畏?”忽自摘其首置案上。曹又笑曰:“有首尚不足畏,况无首也。”鬼技穷,倏然。及归途再宿,夜半,门隙又蠕蠕,甫露其首,辄唾曰:“又此败兴物耶?”竟不入。
不怕鬼/曹司农竹虚言。清代。纪昀。 曹司农竹虚言,其族兄自歙往扬州,途经友人家。时盛夏,延坐书屋,甚轩爽,暮欲下榻其中。友人曰:“是有魅,夜不可居。”曹强居之。夜半,有物自门隙蠕蠕入,薄如夹纸。入室后,渐开展作人形,乃女子也。曹殊不畏。忽披发吐舌作缢鬼状。曹笑曰:“犹是发,但稍乱;犹是舌,但稍长,亦何足畏?”忽自摘其首置案上。曹又笑曰:“有首尚不足畏,况无首也。”鬼技穷,倏然。及归途再宿,夜半,门隙又蠕蠕,甫露其首,辄唾曰:“又此败兴物耶?”竟不入。
钱生坟前八景 其六 芙蕖簇锦。明代。何瑭。英魂招不起,应在此徜徉。红绿波相映,真成锦绣乡。
一抹残霞,几行新雁,天染云断,红迷阵影,隐约望中,点破晚空澄碧。助秋色。门掩西风,桥横斜照,青翼未来,浓尘自起,咫尺凤帏,合有人相识。
叹乖隔。知甚时恣与,同携欢适。度曲传觞,并鞯飞辔,绮陌画堂连夕。楼头千里,帐底三更,尽堪泪滴。怎生向,无聊但只听消息。
双头莲(双调)。宋代。周邦彦。一抹残霞,几行新雁,天染云断,红迷阵影,隐约望中,点破晚空澄碧。助秋色。门掩西风,桥横斜照,青翼未来,浓尘自起,咫尺凤帏,合有人相识。叹乖隔。知甚时恣与,同携欢适。度曲传觞,并鞯飞辔,绮陌画堂连夕。楼头千里,帐底三更,尽堪泪滴。怎生向,无聊但只听消息。
江城子(王元渤舍人将赴吉州,因以戏之)。宋代。刘一止。秋香岩下著尊罍。小徘徊。莫停杯。来岁花时,相望两悠哉。看取修眉萦度曲,真个泪,界香腮。船头击鼓片帆开。晓风吹。首应回。景物撩人,诗思不胜催。会有江山凄惋句,凭过雁,寄侬来。
寄王尚书。宋代。陈造。一昨家庭拜帝纶,熊轓催去不逡巡。小迟绣衮升元辅,复向蓬莱作主人。竹马未迎欢意浃,蒲鞭重试教条新。诗赓乐职诸生事,笔力谁今斡万钧。
秦淮杂咏八首 其二。清代。何栻。金碧楼台绘六朝,祇今秋夕胜春宵。三更灯影摇歌舫,十里脂香腻画桥。甲帐锁云谁梦熟,丁帘钩月总魂销。秦筝赵瑟东西是,小字何从记楚翘。
对镜。元代。黄庚。勋业梦不到,晓窗时一看。是非须内照,妍丑付旁观。客鬓从渠白,诗肩本自寒。俨然瞻视处,赖汝整衣冠。
春怀赋得冰雪莺来晚春寒花较迟十字 其八。宋代。王安中。赵公丈人行,佛隐踏朝靴。风流汉北海,人物鲁东家。同行得刘子,过门抵昏鸦。临分无长语,进德除空花。
三月十九日作。清代。方文。年年今日强登高,独立南峰北向号。漫野玄云天色晦,美人黄土我心劳。虚疑杨柳牵愁绪,不忍沧浪鉴鬓毛。前辈有谁同此恨,雪庵和尚读离骚。
为周提宫题尚友堂。宋代。喻良能。先生高节昭流俗,未应名宦能羁束。归来卜筑傍泉石,洒落轩楹照山谷。外罗君子六千人,中有插架三万轴。我尝一日坐其间,至今清兴犹堪掬。
朝中措(和张文伯元夕)。宋代。王之道。江城春霁雪初融。楼观瑞烟中。向晚金莲无数,一时开遍东风。多情太守,行携红袖,坐引金钟。时出阳春绝唱,才名不减诗翁。
奉和内阁芍药诗四首 其四。明代。石宝。芍药花前佩玉归,花容玉韵两依稀。光悬上相笼中品,色借长杨雨后菲。看到天然如欲语,似怜香散自成围。挥毫便写升平象,记得深红傍晓扉。
上都 其二。元代。梵琦。王畿千里近,御苑四时春。苜蓿能肥马,葡萄不醉人。衮衣明日月,关塞绝风尘。古有官名谏,今无事可陈。
代虞枢密宴晁制置口号二首 其一。唐代。王质。合奏元和鼓吹声,旌幢交映两辕门。中台上相官仪重,大国诸侯礼数尊。一会星辰朝北极,八方风雨聚西坤。今朝宾主周旋地,千古英豪气象昏。
辛巳仲春京口望茅止生翙舟不至感述三首。明代。于鉴之。中谗宽死即恩纶,瘴雨蛮烟报主身。谪戍未逢除党籍,勤王端复见孤臣。丁年齿发从军敞,甲第膏腴养客贫。圣代国殇天下士,岂伊亲旧独沾巾。
卜居顾山柬寄望亭亲友。清代。吴启。扰扰兵尘遍里闾,天心未许患消除。鱼盐小市堪容足,桃李幽溪拟结庐。东郭先生闲隐几,西园公子赋离居。莫辞莺脰湖波远,好趁花时一访予。
咏南阳。唐代。汪遵。陆困泥蟠未适从,岂妨耕稼隐高踪。 若非先主垂三顾,谁识茅庐一卧龙。
仲冬雪夜偶书三绝句。宋代。陆文圭。城楼成鼓尽三更,灯射斋窗一黍明。窗下有人动不寐,隔墙独听读书声。
拟岘台。宋代。黎道华。我因访古独来游,万顷风烟一目收。灵谷诸峰排槛出,巽溪几曲抱城流。帆樯影乱汀洲晚,芦苇声寒雁鹜秋。堕泪丰碑那得见,片云落日是襄州。
富贵曲十二首 其九。明代。胡应麟。赵媛燕姬作队,秦娥卫女成行。尽日纶巾羽扇,弦歌豆蔻花傍。
陪王漕右司游东园。宋代。章甫。不到东园久,从公喜再游。名花移别岛,新筑俯长流。荡漾扁舟稳,回还一径幽。胸中擅邱壑,此地得冥搜。
缘识。宋代。宋太宗。心问心,心非色相心,清静之心道理深。验在目前诸境界,不是凡音有正音。大道本来人难解,岂教离乐易求寻。
偈颂二十一首。宋代。释智愚。忧民恤物敛天威,坐断乾坤肃四夷。先放腊梅凝瑞雪,次教春色到瑶池。
答项可成怀遂江故宅。元代。刘崧。亭馆西南胜,清含山水姿。偶因看诗处,却忆旧游时。落日千峰隔,孤城百战危。相逢江海暮,回首意兼悲。
初到绩溪视事三日出城南谒二祠游石照偶成四。宋代。苏辙。石门南出众山巅,沃壤清溪自一川。老令旧谙田事乐,春耕正及雨晴天。可怜鞭挞终无补,早向丛祠乞有年。归告仇梅省文字,麦苗含穗欲蚕眠。
久旱得雨,霁后周涉园池,乘兴吟示松潭广文。清代。林占梅。一雨新众绿,草木知来苏。荣滋欣满目,密筱连平芜。负耒亲巡历,曲径行萦纡。栽竹补篱落,引泉通园厨。花好当我槛,风凉快我躯。跣足豆棚下,溽暑倏然无。即事多欣赏,歠茗同追呼。人生贵适意,意适情自娱。何必慕富贵,金张与陶朱。匆匆扰扰间,终日奉驰驱。堪嗤世上人,病此心不殊。我慕香山老,到处无嵚
送潘络克理进士之京。明代。张弼。冬如春暖促梅花,折得疏枝赠使车。试上黄金台上望,无边红杏夺晴霞。
陈寺丞续荔枝谱。宋代。刘克庄。蔡公绝笔山川歇,荔子萧条二百年。选貌略如唐进士,慕名几似晋诸贤。岂无品劣声虚得,亦有形佳味不然。题遍贵家台沼后,请君物色到林泉。
次韵杏花三首。宋代。王安石。看时高艳先惊眼,折处幽香易满怀。野女强簪看亦丑,少教憔悴逐荆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