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二首

咏史二首朗读

《咏史二首》是宋代文学家曾巩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咏史二首》

京室天下归,
飞甍无余地。
国士忧社稷,
涂人养声利。
贵贱竞一时,
峨冠各鳞次。
子龙独幽远,
聘召漠无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物的命运得以展示,表达了曾巩对宋代时局和人生境遇的思考和触动。诗词的主题围绕着京室(指朝廷)的兴衰、国士的忧国忧民、贵贱之间的竞争以及一些杰出人物的命运。

诗的前两句,“京室天下归,飞甍无余地”,描绘了朝廷的权力集中以及宫殿宏伟壮丽的景象。京室代表着皇权,天下归指统一天下,飞甍无余地表示朝廷高耸宏大,无可计数的楼阁宫殿。

接下来的两句,“国士忧社稷,涂人养声利”,表达了国士(指有志于国家事务的士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责任感,涂人养声利则是指一些庸碌之辈只顾追逐个人声利。

接着的两句,“贵贱竞一时,峨冠各鳞次”,描绘了社会中贵贱之间的竞争现象,峨冠是指高高在上的冠冕之物,各鳞次表示层次不齐,各不相同。

最后的两句,“子龙独幽远,聘召漠无意”,指的是某位杰出人物子龙(可能指赵子龙,也就是赵云)孤独遥远,不受聘召,漠不关心官位和权势。

整首诗词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政治风貌、道德风尚以及人才的境遇。曾巩通过对时代和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社稷安危和人生境遇的忧虑和思考。诗词既有对时代荣辱的触动,也有对人物命运的关注,体现了曾巩对社会现实的思索和对人性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曾巩朗读
()

猜你喜欢

西风古树挂寒藤,远近诸峰翠且层。却忆贺家湖上路,一湾暗绿拗渔罾。

()

宦橐书千卷。好楼居、看山读画,烟云消遣。造物惟将清福忌,不管西州悲泫。

忆缟苎、远投椒茧。昨岁梁鸿溪上过,谢登堂、拜母交非浅。

()
晓角经秋每厌听,那堪和月在边城。
从来只说梅花引,未识梅花曲外声。
()

于穆高皇,功德兼隆。称天以诔,初谥未崇。载稽礼典,扬徽垂鸿。

涓日之良,登进庙宫。

()

危城映白沙,天与海为涯。日射千樯影,黄龙出浪花。

()

青田两鬼诗,卢仝应却走。譬如图怪石,只在得奇丑。

()

平泉何处李家庄,茅屋疏篱也夕阳。三径就荒吾不恨,红糕绿醑满田香。

()
虚斋临远水,吟钓度朝晡,苇岸秋声合,莎亭鹤影孤。
片云藏叠巘,野烧起寒芜。
独步时吟望,离人隔五湖。
()
才色相怜。
难偶当年。
屡逢迎、几许缠绵意,记秋千架底,樗蒲局上,祓禊池边。
收贮一春幽恨,细书遍、砑绫笺。
()
昔年两岸柳,逢春正依依。
扁舟转河曲,风光随处宜。
弹指岁云何,秋风橘柚垂。
折腰得斗粟,未救臣朔饥。
()

一笑推蓬见碧岑,可堪行役负登临。旧游谁觅三年梦,回首空馀万里心。

初日楼台相映照,凌波草树自浮沉。无由去汲中泠水,卧听寒潮杂梵音。

()

前谢秀才、杜云卿,命予作《五粒小松歌》,予以选书多事,不治曲辞,经十日,聊道八句,以当命意。

蛇子蛇孙鳞蜿蜿,新香几粒洪崖饭。

()

书在名山尽上乘,只今那得拜孙登。齐盟坛坫群公后,快睹须眉十载曾。

病起入门惟玉钥,觉时舍筏即金绳。君看阁外玄潭色,掠海归来下雪鹰。

()

亲随帝子出龙墀,曳紫横金见陛辞。羽附雄风千里外,心悬北斗十年时。

周人壤地新开国,汉代贤良旧下帷。歌颂不妨长纪事,君王方采列侯诗。

()
莫道垂杨管别离,与春离别自依依。
若教兼有征人恨,只恐鸦儿不肯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