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干三马

韩干三马朗读

《韩干三马》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描绘了三匹马的情景:老马侧立,鬃尾垂下,御者高拱,手持青丝;心知后马有争意,两耳微微竖起,如同立着锥子;中马直视,翘起右足,眼神已经动了,心先驰去;仆夫转身奔跑,右手稳稳控制着黄金的缰绳;雄姿骏发的最后一匹马,回头奋发,真是权力的奇迹。守马的人立在山上,静静地握住缰绳,未听到斗争的决断,不知道谁是雄马谁是雌马。物生命运的先后也是偶尔的,但有心的人怎能忘记这些?

诗意:
《韩干三马》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马的姿态和心理,同时也暗含了对人们世俗争斗、权力之争的讽刺。诗人通过画师韩干的绘画,将三匹马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展现出来,暗示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类似的斗争和竞争,但这些斗争又是如此微小、无足轻重,似乎在嘲笑人们因权力和地位而争斗不休,却忽略了生命的真正意义。

赏析:
《韩干三马》以马的形象作为隐喻,通过对马的描写和马的内心活动的展示,表达了作者对人们世俗争斗和权力斗争的深刻思考。诗词中描绘的细节生动而精准,将马的动作和神态描绘得栩栩如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诗人通过“两耳微起如立锥”、“眼光已动心先驰”等描写,将马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示了马的敏感和对竞争的追求。而诗中的守马人则以屹立山间的形象出现,象征着冷静与超然,他不为权力之争所动,保持着一种独立的观察态度。

整首诗以马为主题,通过描写马的细节和内心活动,间接表达了作者对人们争斗和权力斗争的思考。马的形象在诗中被赋予了一种象征意义,既代表了人们的欲望和追求,又暗示了这些追求的虚无和无意义。

最后两句:“伯时一见笑不语,告我韩干非画师。”则是诗人对于画师韩干的评价。诗人以一种幽默的方式告诉我们,韩干的绘画并不仅仅是画马的皮毛,而是在画马的同时,也在揭示人们对于生活和权力的追求,以及这种追求的荒谬和可笑。

《韩干三马》这首诗词通过对马的描绘和马的内心世界的展示,暗示了人们世俗争斗和权力斗争的荒谬和可笑。马在诗中被赋予了象征意义,代表了人们的欲望和追求。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幽默的评价,以及画师韩干的作品,呈现了一幅生动而深刻的画面,引发了人们对于生命意义和权力追求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

猜你喜欢

仙艇何年插翠微,云篷烟棹尚依依。凌虚欲鼓天边柁,唤取双龙背负飞。

()
窗下初收剥啄棋,疏帘窣地画阴移。
下岩石润挥毫後,正焙茶香落磑时。
癃老入朝元是错,期年决去已为迟。
天公赋予谁能测,只吝功名不吝诗。
()
洛下斑竹笋,花时压鲑菜。
一束酬千金,掉头不肯卖。
我来白下聚,此族富庖宰。
茧栗戴地翻,觳觫触墙坏。
()

遮藏霜雪免摧残,绿实初垂未满栏。想见主人珍惜意,一回出户一回看。

()

暂尔归仍去,征衣未拭尘。蚕丛行候火,猿峡过沾巾。

禄薄奴从懒,官闲吏苦贫。西风吹短鬓,又逐岁华新。

()
马嘶残月醉醒中,行尽天涯西复东。
两鬓欲霜难讳老,一心忧国不妨穷。
只今世路浑如水,从旧交情独有公。
彭泽门前昔时柳,也应相傍得春风。
()

处士风流不并时,移家相近若依依。
夜凉一舸孤山下,林黑草深萤火飞。

()
太极未分混沌,两仪已非其中。
一阳才动破鸿蒙。
造化从兹运用。
水火升沉南北,木金间隔西东。
()

石径方盘纡,双峰忽中断。
呀豁青冥间,畜泄烟云乱。
杉萝试举手,自可阶天汉。

()

温风忽来振柯叶,翻覆手间重变雪。天公作事岂容料,坐使南人惊旷绝。

朝来送客到江浒,冻骨凛凛吹欲折。归来席户已迷漫,芋火拨残灰没灭。

()

微云点缀有无边,咫尺红墙望邈然。记取浣纱河畔路,碧虚清浅自年年。

迢迢一水隐星妃,惆怅仙游旧迹非。我亦乘槎怀远想,只愁无学辨支机。

()
旌幢龙虎卫,台殿鼓钟浮。
水乱浑疑雨,山深只见秋。
九天严采访元老主焚修。
得禄安萧散,前身几世修。
()

佘子去吾久,行藏今若何。黄山住实近,白发尔应多。

身以烟霞癖,心通日月和。龟蒙元倚钓,康节竟成窝。

()

纷纷游客豫章回,俱道华林就学来。
门第昔年旌阙耸,主人长日讲筵开。
化行乡党浑无颂,教得儿孙尽有才。

()

离别河边绾柳条,千山万水玉人遥。

月明记得相寻处,城锁东风十五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