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嵩山十首 玉女窗

登嵩山十首 玉女窗朗读

《登嵩山十首 玉女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岩窦有虚明,昽昽发晴晓。
真人无俦匹,窗下晨妆早。
门开秋雨入,室静长风扫。
绝迹杳难寻,朱颜未尝老。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嵩山的一处景观,即玉女窗。诗人苏辙通过对窗外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真人的崇敬和对自然风光的赞美。诗中展现了窗外虚明的景象、晨光的亮丽、秋雨的入侵、室内的宁静和长风的扫过,接着表达了真人的神秘和美丽。

赏析:
这首诗以嵩山的玉女窗为背景,通过描绘窗外景色及其中的真人形象,展现了一种寂静、神秘和美丽的意境。

首先,诗的开篇写道:“岩窦有虚明,昽昽发晴晓。”这里描述了窗外的景色,虚明可能指的是山间的云雾或雾气弥漫的景象,而晴晓则暗示着初露的阳光。这种景象给人一种朦胧、幽静的感觉,与后文的描写相呼应。

接着,诗中提到了“真人无俦匹”,暗示窗内的真人非常出众,无人能与之相比。这里的真人可能指的是仙人或者嵩山的神话人物,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形象。

随后,诗人写道:“窗下晨妆早”,描绘了窗内的景象,早晨的妆容映照在窗户上,暗示着窗内的美人正在准备出门。这一景象与窗外的虚明、晴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美人的婀娜多姿。

诗的下半部分描绘了窗外的秋雨和室内的宁静。诗人写道:“门开秋雨入,室静长风扫。”秋雨的到来打破了室内的宁静,长风扫过室内,给人一种清新、凉爽的感觉。这里的秋雨和长风也增添了诗词的情感色彩,使诗意更加深远。

最后两句“绝迹杳难寻,朱颜未尝老”,表达了真人的神秘和美丽。真人的身影难以捉摸,如同消失了一般,而她的容颜依然红润,不曾衰老。这里通过真人的形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嵩山玉女窗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宁静、神秘和美丽的意境,同时通过真人形象的描写,表达了对超凡物象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

猜你喜欢

芳池一曲接银河,分得天家雨露多。
新涨受风牵翠縠,好山随月堕青螺。
百年蘋藻沾余泽,三月鱼龙涌漫波。

()

窭数分明是寄生,狋吽空复口相争。奇言怪语何须数,千户犹能诧俗盲。

()
粉席秋期缓,针楼别怨多。
奔龙争度日,飞鹊乱填河。
失喜先临镜,含羞未解罗。
谁能留夜色,来夕倍还梭。
()

莺语惊残梦,轻妆改泪容。

竹阴初月薄,江静晚烟浓。

()

持节方临江海上,乘槎又入斗牛津。翠榕秋霁碧天远,红叶风微粉署新。

沙路有人迎棨戟,吴山回首近星辰。东南民力多凋瘵,今日甘霖属使臣。

()
阆苑红初露,瑶池碧半涵。
春生从太极,化洽本周南。
()

好思量。正秋风、半夜长。奈银缸一点。耿耿背西窗。衾又凉。枕又凉。
露华凄凄月半床。照得人、真个断肠。窗前谁浸木犀黄。花也香。梦也香。

()

北墉申礼,单出表诚。丰牺入荐,华乐在庭。原隰既平,泉流又清。

如云已望,高廪斯盈。

()
清风生两腋,雪乳啜云团。
便拟乘风去,翻嫌缚小官。
()

玉勒双牵名騕袅,锦章轻叠瑞麒麟。三朝丞相迎恩赐,万岁君王宠诞辰。

将命綵衣宣汉礼,拜嘉香案望尧仁。太平致去今无迹,造化裨来昔有神。

()

翠浮红敛暮云赊,山霭苍苍见月华。前浦不知投宿处,坐移深树认人家。

()
畏天炎炎烁太虚,倚栏冰雪冷生肤。
百川万壑非无水,洗得人间热恼无。
()
暑候秋逾浊,江流晚更浑。
瘴风如火焮,岚月似烟昏。
城郭廪君国,山林妃子园。
故人新判袂,得句与谁论。
()

华塔当年隐蛰龙,轰雷掣电满云中。而今却请还山去,折脚铛边煮晓风。

()

青山凉夜雨,坐见湿萤飞。熠熠依书幌,辉辉映客衣。

处囊惊火灼,照牍恨光微。车胤功成后,秋风得意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