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谪居三适其一旦起理发

次韵子瞻谪居三适其一旦起理发朗读

这首诗词是苏辙的作品,题为《次韵子瞻谪居三适其一旦起理发》。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道人听到鸡鸣声起床,盘坐在家中保存九宫图。灵液从天上流下,伏苓草拥抱着高大的松树。头发抖动得湿润,轻轻地挡住寒霜风。低头看到无数的梳子,九九归为一通。洗头已经很久不做了,现在要慢慢地进行。气息涌动如泉水,才知道其中的奥妙。最近听说西边的将领,赤裸着上身,拥有浓密的马尾。回来建造火红的油灯,不再与众人为伍。嘲笑我守着一尺之地,渴望与真正的源头相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安逸,但我不愿意轻易放弃三公之位。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一个道士的日常生活,表达了作者苏辙对追求真理和修行的执着追求。诗中的道人是早起的,他静坐在家中,保留着一个九宫图,这是一种用于占卜和推算的工具。他头发湿润,挡住了寒霜风,表明他已经很久没有洗头了,因为他专注于修行而忽略了日常的琐事。他低头看到无数的梳子,意味着他在修行的过程中面临了无数的困难和挑战,但最终能够通达其中的奥妙。诗中还提到了一位将领,他拥有浓密的马尾,象征着他的权势和荣耀。然而,道人回来后却建造了红色的油灯,意味着他追求的是内心的宁静和真理,而不是外界的权位和名利。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不愿意轻易放弃追求真理的决心,不愿意放弃个人的追求来迎合社会的权威和规范。

整体上,这首诗词通过描写道人的生活和内心追求,表达了对修行和追求真理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社会功利主义的嘲讽和拒绝。它呈现了作者苏辙对个体自由和精神追求的重视,以及对传统社会规范和功利主义的反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

猜你喜欢

凉秋九月风飕飕,江澄日净波不流。向晚渔船泊浅岸,乘凉游客荡轻舟。

须臾海岛日将暮,虞渊返照映江树。锦绣长空忽乱垂,参差点缀应无数。

()
鄙人闻道晚,何以播芳猷。
未就三年刻,还惊一叶秋。
论交无白足,对客有青眸。
之子怀仙趣,相期汗漫游。
()
倾耳乡评旧,登门恨未繇。
公今成梦觉,人共泣川流。
剡水阴功远,山堂胜具留。
喜观双玉树,接武在英游。
()

无心终日看云飞,空幻犹如鸟迹遗。欲问堂中常住相,黄花翠竹已多知。

()
忆山摇膝石上晚,怀古掉头溪畔凉。
有时得句一声发,惊起鹭鹚和夕阳。
()
世事磨礲石退棱,此心何爱复何憎。
门因候客时时扫,楼为看山日日登。
分粟可留巢树鹤,种蔬堪供在家僧。
形容每笑临清镜,相对骎骎作老朋。
()

竹径转西麓,山花能白红。要知造物心,政在无言中。

()

候吏催迟暮,游人怨解携。十年内供奉,万里竟关西。

地古饶文物,时平罢鼓鼙。巡行有佳兴,应遍绝崖题。

()

室迩更情亲,相过不厌频。月怜欢会夕,花忆别离春。

得御叨逢李,交游几托荀。履将凫在叶,书断雁来秦。

()

如君为政岂谋身,当宁知名有几人。
解棹犹余五湖兴,匣琴方见一官贫。
楚山偏是淮南绿,旧友何如帝里亲。

()

风声瑟瑟漏漫漫,镫暗兰膏荻火残。读到夜深人静后,半轮月上纸窗寒。

()

鲁公岩壑姿,劲气不可及。岁寒万物尽,松柏当霜立。

由来邪正间,厥势不相入。公当肃代后,窜斥复相袭。

()

捲帘终日坐轻阴,世事如棋不自任。积水化云天欲白,断虹收雨海俱深。

千家好月先秋满,一树新蝉向客吟。欲对高空望关塞,雁行秋思正相侵。

()

阎闾苦贫病,皂隶亦饥愁。入夜声尤急,连山势未收。

无言闲麈尾,有意念刀头。独酌难成醉,空乾瑶玉舟。

()

袖却红云侍紫皇,诙谐长是困东方。乍来不识天颜笑,只道频嘘列缺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