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宋代。葛天民。春涨侵高岸,春云裹乱山。倒迁杨柳活,斜倚桔槔闲。世味老方淡,花时晴最悭。东风嗔懒动,故故撼紫关。
《即事》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葛天民。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春涨侵高岸,
春云裹乱山。
倒迁杨柳活,
斜倚桔槔闲。
世味老方淡,
花时晴最悭。
东风嗔懒动,
故故撼紫关。
中文译文:
春天的洪水涨满了高岸,
春云包裹着崎岖的山峦。
倒映在水中的杨柳生机盎然,
斜倚在橘树栏杆上,悠闲自得。
世间的烦恼逐渐淡去,
花开时节,晴天最为珍贵。
东风生气地催促着树木发芽,
轻轻地拂动着紫禁城的大门。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以及一些与春季相关的寓意。作者通过描写春天洪水涨满了高岸,暗示着大自然万物复苏的景象。春云裹住了山峦,给人一种宁静和美丽的感觉。在水中倒映的杨柳绿意盎然,树上的橘子树斜倚在栏杆上,显得悠闲自得。整个世界的烦恼都逐渐淡去,只有在花开时节的晴天最为珍贵。东风催促着树木发芽,拂动着紫禁城的大门,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带来新的希望和活力。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春季的特点。作者运用自然景物,如洪水、云、山、杨柳、橘子树,以及人造物,如紫禁城的大门,来表达春天的生机勃勃和希望的到来。诗中的倒映、斜倚、悠闲等词语,给人一种宁静而舒适的感觉。同时,作者通过描述世间烦恼的淡去和花开时节的珍贵,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整首诗以春天为主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变化和希望的到来。
途中八绝 其三。明代。张家玉。马上看山叠叠青,青山无地不膻腥。谁堪满目苍凉处,俯仰兴思一涕零。
景文索送其县史入觐。明代。徐渭。如君黄绶有芳芬,总隔娥江亦得闻。昔取鸭栏频射水,今从凫舄远乘云。深宵巡徼提兵马,绝谷来仙断酒荤。益信今来无此辈,转于梅福思纷纷。
移官巴陵行有日矣书呈唐德舆程士和梁和仲于。宋代。赵蕃。有集能行世,初疑是古人。大波皆汹涌,小石亦嶙峋。时誉归讎校,微官尚徼巡。竹塘春水满,双鶒会飞驯。
鹧鸪天(灯夕天谷席上作)。宋代。葛长庚。翠幄张天见未曾。驼峰鹅掌出庖烹。醉酣浑是迷天地,但见尊前万点星。人似玉,酒如饧。果盘簇饤不知名。东风吹我三山下,如在神霄上帝庭。
次韵谢姜自明秀才示卷诗。宋代。项安世。高人贵寡和,不顾世俗非。君歌阳春曲,调与众耳违。朱弦古时瑟,素积前朝衣。享我太羹馔,枯肠饫晨饥。赠我和氏壁,茅檐发霄晖。平生织流黄,忽受古锦机。愧非钟子鉴,空枉伯牙徵。
辛巳岁立春作。宋代。郑思肖。大辱痛于死,含哀吊岁华。叫云声草檄,恋阙梦宣麻。地走人形兽,春开鬼面花。年年北去妇,马上哭琵琶。
江村即事。元代。黄庚。江村暝色渐凄迷。数点残鸦杂雁飞。雁宿芦花鸦宿树,各分一半夕阳归。
宿州天庆观殿门留赠符离道士。唐代。吕岩。秋景萧条叶乱飞,庭松影里坐移时。云迷鹤驾何方去,仙洞朝元失我期。
与成父弟自严砻同入城晚宿黄岩。宋代。赵蕃。昔人重离合,感慨思功名。我今迫贫贱,乃作分袂惊。徘徊未能别,崎岖复同行。扪萝到黄岩,倚杖日已倾。摩挲磴道古,开拓窗户明。道人惯看客,拨火治短檠。村醪偶提携,霜柑亦包并。病来不喜饮,一再泻浊清。道涂今日劳,林壑他年盟。苏州对床卧,不下五言城。自经长少公,增重手足情。细听松竹响,疑是风雨鸣。披衣更起坐,月出山四更。
姑苏杂咏 再游南峰。明代。高启。放鹤庭前落叶重,吟身独上夕阳峰。远村近浦分诸树,后岭前山应一钟。高阁倚残归鸟过,空林行尽老僧逢。支公骏马嗟何处,石上莓苔没旧踪。
行小圃偶成唐律呈直翁自昭叔夏。宋代。吴潜。今年花信已成空,白白红红苦雨中。老境摧颓春更好,愁城高耸酒难攻。一生当号知非子,万事都归亡是公。巴得新晴天亦笑,东风吹梦过江东。
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宋代。苏轼。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尊前呵手镊霜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