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六首

读史六首朗读

《读史六首》是苏辙所写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安石善谈笑,挥尘却苻秦。
妄起并吞意,终残吴越人。
读史知兴替,古今如梦尘。
历代多奇事,谁能胜古人?

诗意:
这首诗词以读史为主题,表达了苏辙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慨。首先,他提到安石,安石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和文化名人,他善于谈笑,但在政治上却没有能力扭转秦朝的衰落。这里用“挥尘却苻秦”来形容安石的无能。
接下来,苏辙提到“妄起并吞意”,指的是人们妄图扩张领土、并吞他国的野心。然而,这种意图最终导致吴越两国人民的残害和毁灭。这里通过吴越人的遭遇,表达了苏辙对侵略和战争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历史的镜子,反思了人类的野心和欲望所带来的后果。通过读史,我们可以了解历代兴衰的变迁,认识到人类的野心和欲望是如此的短视和虚幻。整首诗以问句结尾,表达了作者对读者的质问,谁能胜过古人,谁能避免历史的重演?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苏辙对历史和人性的思考。通过对安石和吴越人的描述,作者将人类的野心与欲望与历史事件相联系,通过读史来警示人们。整首诗以问句收尾,给读者留下思考的余地,引发对历史和人性的思考。这种深思熟虑的表达方式,使得这首诗词充满哲理和警示意味。

苏辙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词作品多以写景、咏史为主题,以清新深刻的文字表达了他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读史六首》正是他在咏史方面的一次成果,通过历史的镜子反思人性,使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得到启示。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

猜你喜欢

廿四桥边草径荒,新开小港透雷塘。画楼隐隐烟霞远,铁板铮铮树木凉。

文字岂能传太守,风流原不碍隋皇。量今酌古情何限,愿借东风作小狂。

()

择尽虚无地,因缘在玉京。筑基须稳稳,立鼎要平平。

直竖须弥柱,恒安太极楹。青天为盖覆,庵主乐无生。

()

紫霞龙脊绕,朱漆塓重垣。槃郁杉松古,夤缘结构繁。

石心超九劫,蝶魄荡三幡。释老声相比,檀香卜福根。

()
燕尾称呼理未便,剪裁云叶却天然。
无心只是青山物,覆顶宜归紫府仙。
转觉周家新样俗,?头巾起后周。
?未容陶令旧名传。
()
幽姿不入少年场。
无语只凄凉。
一个飘零身世,十分冷淡心肠。
江头月底,新诗旧梦,孤恨清香。
()

旧识将军面,曾同八座来。末寮今白首,陈迹半苍苔。

舞榭风生幔,莲池锦作堆。容知北台使,重接此时杯。

()
家寄关西住,身为河北游。
萧条岁除夜,旅泊在洺州。
()
微霜风物色凄凄,路入黄山是五谿。
帝子不归汾水上,行人愁过穆陵西。
荒原晓露铜驼泣,古驿秋风铁马嘶。
独客伤神家万里,斜阳征雁楚天低。
()

云霓垂藻旒,羽袿扬轻裾。飘登清云间,论道神皇庐。

箫史登凤音,王后吹鸣竽。守精味玄妙,逍遥无为墟。

()

西山朝爽动相闻,昨夜离筵忍送君。余自不禁燕市酒,未应衫袖泪纷纷。

()
个中适意即吾庐,可是秋来杖屦疏。
碧树野烟连广莫,暮池斜照落函虚。
天高雁迥字明灭,林杳笛寒声有无。
喜见眉间知底事,近乡频领北堂书。
()
君不见,鹫峰胜集,百万茫茫等闲过,坏衲之外皆清堕。
君又不见,熊岭孤运,岁月索索艰难生,深雪之中有一箇。
宛转流落千馀年,危分崄布空平阗。
弁龙蛇兮眼何正,擒虎兕兮机不全。
()

琴心不复寄松萝,贺鉴湖边水自波。
晚节黄花秋思淡,夕阳红树客愁多。
何时归鹤招丁令,有意逃渔侣志和。

()

日照四山雪,老僧门未开。冻瓶黏柱础,宿火陷炉灰。

童子病归去,鹿麑寒入来。斋钟知渐近,枝鸟下生台。

()
圣考巍巍,光绍丕基。
礼隆乐备,时维纯熙。
天仁兼覆,皇化无为。
功成弗处,心潜希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