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洞山石台远来访别

谢洞山石台远来访别朗读

《谢洞山石台远来访别》是苏辙在宋代所写的一首诗词。下面是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流浪深山,没有朋友,只有两三个僧人来往。我们一起游览渤海和大海,到了须弥山最高处。我未能摆脱世俗的羁绊,但已经略知真实的境界,自我清净。虽然年老时不再奔波,但我仍然自愧不如韩愈。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辙游历过程中的所见所想,表达了他在深山中孤独流浪的心境和对佛教的思考,以及对韩愈的敬仰之情。苏辙在诗中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感受,还描绘了与僧人一起游览自然风光的情境,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佛教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他对世俗的厌倦和对真实境界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词构思清新,措辞简洁明快,运用自然景色和佛教思想来表现自己的心境。诗中通过“深山无友朋,往还但有两三僧”来表达自己在孤独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渴求,同时也表现了与僧人一起游览自然风光的情境,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佛教的向往。在诗的后半部分,苏辙表达了对世俗的厌倦和对真实境界的追求,但在这种追求中,他并不是完全超然于世的,而是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处事态度,表现了一种既有追求精神境界,又不脱离尘世的态度。最后,苏辙以自己与韩愈的比较来表达自己对前人的敬仰之情,表现了一种谦虚、自省的心态。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

猜你喜欢

雨墙苍晕合,烟渚碧纹通。
赋阁并尘掩,诗阶伴药红。
萍流烦结实,絮乱枉因风。

()

风月无边问荅时,青山活水满吾诗。若除流动天机外,老子平生自不知。

()
忆昔论诗不自镌,上规雅颂复谁先。
此弦合为何人绝,重抚遗编一慨然。
()

玉台金盏,争似他、俨若莲花千叶。真个蓬莱弱水客,道骨仙风相接。

翠带春烟,丰容秋月,欲语分明歇。撩人冷艳,小窗苦雨时节。

()

喧晨步东皋,春风袭杖屦。
溪流带落花,晴烟袅飞絮。
濯足竹边泉,散策松下路。

()

雪裂悬崖堕一龙,槎牙长碍九霄风。若为借与张骞去,身到银潢咫尺中。

()

霜风激水蟹舍寒,渔火献俘清夜阑。不烹五鼎若赊死,使之骨醉尤加餐。

尺半之鱼鳞六六,同入糟丘随小牍。鼎来兼味口流涎,可使盘中食无肉。

()

清晓坐闻钟,知是何朝寺。微霜动商飙,秋随雁行至。

联翩去乡人,岂无怀乡意。

()

此日与君重执手。藉草问君无恙否。腮边已有数茎髭,老亲发白娇儿幼。

奚囊何所有。去来赢得诗千首。叹休文,征尘污面,更比旧时瘦。

()

五年相失忽如昨,黯淡千峰暝色移。严冷投人偏欲近,洁清于世肯相期。

翠竹且教凌后夜,青松不敢傲当时。毋忘白首轻寒意,拥被为君赋雪诗。

()

东溪飞瀑转如瑰,石激泉声响万山。却爱野花閒白昼,愿随流水住山间。

()
寒水篱根二尺,莫愁艇子能容。
纤纤细步到房栊。
青蛾匀黛浅,粉指掠云松。
忆食忆眠忆坐,好春长定相逢。
()

岁岁中台使,巡行道十三。要知君历处,风土接交南。

()

乔倩香埋落北阡,伤心不忍说蓝田。空怜死有招魂赋,自恨生无种玉缘。

()

妙拣宪臣来作宰,文星天上照云间。荐贤名奏麒麟殿,恋阙心驰虎豹关。

驻毂邑门留犊去,借船浦口载书还。东南赋税民罢病,荅问应知动圣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