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颜复国博

答颜复国博朗读

《答颜复国博》是苏辙(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岁末时河水停留着一艘画船,一间小轩旁边修竹丛生的景象。诗词的风格温厚而新颖,道理探讨精微,几近于禅宗的境界。作者在病后感到身体虚弱,无法享受烈酒的醉意,离别时仍然能够得到旧书的传承。苏辙提到自己欲创作《古史》,却需要咨询和研究,这使他感到困惑。他居住在陋巷中,为何能够接触到高尚的学问呢?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考。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和赏析:

《答颜复国博》

岁晚河水留画船,
一轩修竹喜萧然。
诗词温厚新成格,
道论精微近入禅。

病后不胜清醑酽,
别时仍得旧书传。
欲成《古史》须咨考,
陋巷何因接尺椽。

译文:

岁末的河水停留着一艘画船,
旁边是一间小轩,修竹丛生,宁静而幽然。
这首诗词温和而新颖,形式独特,
道理探讨精深,几近禅宗的境界。

病后我难以承受烈酒的刺激,
离别时却依然可以得到旧书的传承。
我想创作《古史》,却需要咨询和研究,
我住在陋巷中,为何能够接触到高尚的学问呢?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苏辙的内心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首先,诗人通过描绘岁末的河水停留着一艘画船和旁边修竹丛生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欣赏和喜悦。这些景物给予他一种宁静和幽然的感觉,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其次,诗人通过诗词的温和和新颖,以及道理的探讨和精深,展示了他在诗歌创作和学问探索上的独到见解和才华。他的诗词形式独特,新颖而温厚,道理探讨精深,几近禅宗的境界。这些都展示了他对文学和思想的追求和独特的创造力。

此外,诗人在诗中提到自己病后无法享受烈酒的醉意,但仍然能够得到旧书的传承。这表达了他对古代文化和学问的敬重和追求。他渴望创作《古史》,但也意识到需要咨询和研究,这展示了他对学问的谦逊和对知识的渴望。同时,他提到自己居住在陋巷中,却能接触到高尚的学问,这反映了他对自身所处环境的思考和对学问普及的关注。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辙内心的宁静、淡泊和对学问的追求。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诗词形式、道理探讨的表达,展示了他独特的创造力和才华。同时,他在诗中也反思了自身的身体状况和环境,进一步凸显了他对学问和知识的渴望。这首诗词体现了苏辙在宋代文化繁盛时期的思想情感,并展示了他在文学和学问领域中的卓越才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

猜你喜欢

万物野马相追奔,百年梦境更起仆。
是中诸妄要扫刮,努力良心自成就。
舞雩春风沂水侧,当日群公切磋究。
大途九轨自可识,广居安宅宁当僦。
()
寰宇定,四海奉文思。
书轨混,梯航凑,共戴昌期。
稽古典、方咏京坻。
耕籍丰民稼,敦本农时。
()
陌上儿童说,时清长吏贤。
岂能无朴教,不过示蒲鞭。
采彼轻柔质,施诸牧御权。
坐令强梗者,若挞市朝然。
()

鱼尾红霞海影摇。碧鸡腊信上梅梢。涂黄巧学蜂腰细,匀粉俄惊蝶翅飘。

龙竹瘦,鹤松翘。相和兰麝绮香销。龟城春色添乡梦,想见枝头绿凤么。

()

百二河山势自西,芙蓉朵朵插天齐。九重日上黄金阙,十里人行白玉堤。

政改辽金元殆尽,气凌韩赵魏皆低。要当尽览全燕胜,绝顶同君一一跻。

()
新妇骑驴阿家牵,体段风流得自然。
堪笑效颦邻舍女,向人添丑不成妍。
()

何用逢时早晚争,先开先落更伤情。香留世界才三日,梦断池塘便一生。

梅雨惟教青子湿,楝风不信绿房倾。洛神罗袜归何处?空忆微波与目成。

()
维摩默然,普贤广说。
历代圣贤,互呈丑拙。
君不见落花三月子规啼,一声声是一滴血。
()
渭水桥边送别时,马前折赠笛中吹。
若教系得离情在,那管千丝又万丝。
()

杨柳杏花何处好,石梁茅屋雨初乾。
绿垂静路要深驻,红写清陂得细看。

()
几年尘虜复征蛮,分阃功成两鬓斑。
新画仪形当汉阁,旧铭勋业在燕山。
龙泉照步文犀涩,马埒堆金骏足閒。
时泰无因问充国,晓窗风雪梦阳关。
()
玉烛静调天事业,薰风披拂水文章。
诸尘三昧,分身十方。
()

隐居深在碧山空,涧壑才堪侧步通。
芋栗一园秋计足,僮奴百指治生同。
短墙甃石牢牵荔,薄酒盈坛共转筒。

()

()

星海成名陵谷后,樊山阅世太纷纭。淮阴掌故吾能记,半向南皮坐上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