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雪五首

腊雪五首朗读

《腊雪五首》是苏辙(1039年-1112年)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腊雪五首

忧愁不可缓,风雪故相撩。
Incessant worries cannot be eased, as the wind and snow persistently disturb.

试问五斗米,能胜一束樵。
I ask, can five pecks of rice surpass a bundle of firewood?

耕耘终亦饱,哺啜定谁邀。
Working the land will eventually provide sustenance, but who invites us to share meals and drinks?

寒暑不须避,倾危且自遥。
Neither avoiding the cold nor seeking refuge from the heat, I face dangers and remain distant.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辙在宋代社会中的忧愁和困惑之情,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境遇的反思。

首先,诗人描述了他内心的忧愁,他感到无法摆脱困境,仿佛被风雪所纠缠。这种忧愁的情绪随着风雪的不断袭来而加剧,无法得到缓解。

接着,诗人借用五斗米和一束樵(捆绑的柴火)来比喻生活中的困难和努力。五斗米是指农民耕作所得的谷物,而一束樵则代表劳作所得的柴火。诗人质疑五斗米是否能够胜过一束樵,也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努力耕耘是否能够解决问题,是否能够带来真正的富足和满足。

然后,诗人思考了哺啜的问题。哺啜代表着吃饭和喝酒,是对生活中温暖和满足的象征。诗人问道,谁会邀请他一起分享这种温暖和满足,也暗示了他在社会中的孤独和被忽视的境遇。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寒暑和倾危的态度。他说自己无需回避寒暑的艰辛,甚至面对危险也可以自得其乐。这种态度显示了诗人坚强而独立的精神,他不畏困难和危险,选择自主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整首诗词通过对风雪、五斗米、一束樵、哺啜和寒暑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诗中透露出对困境的无奈和对自主精神的崇尚,反映了苏辙对于个体自由和对于社会道德伦理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

猜你喜欢

田小三郎唱得工,七姊妹花开欲红。
林静三更鹧鸪月,溪腥一阵鸬鹚风。
()

求士近取材,论人远稽古。
郑公得杜陵,晋公有韩愈。
上思利社稷,下不愧宾主。

()

草章犹在箧,花县去鸣琴。旧擅声华重,新沾恩例深。

崇文明主意,惜别故人心。分守长安道,因风嗣德音。

()

漠漠疏桐洒面凉,溅溅寒玉漱回塘。马蹄不到清阴寂,始觉空山白日长。

()

燕子引雏来去飞,杨花漠漠草萋萋。窗前睡起浑无绪,倚遍栏干日又西。

()

旧日常随玉辇游,朝钟暮管夜箜篌。闲来细语繁华事,不尽神宗四十秋。

()

甲戌清明鬓未翁,邦君过我小园中。
牡丹初喜开千朵,劫火何知村一空。
展转干戈春梦断,凄凉风雨客途穷。

()
传闻叶悬履,飞向洛阳城。
驰道临层掖,津门对小平。
霞残疑制锦,云度似飘缨。
藻掞潘江澈,尘虚范甑清。
()

白浪滩滩跳雪珠,青山片片翠萦纡。杜鹃啼得花如血,正是行人在半涂。

()

武夷春暖月初圆,
采摘新芽献地仙。
飞鹊印成香蜡片,

()
三身四智体中圆,犹说三千及大千。
八万法门从此去,咄哉王子去求仙。
()

谁似高人景致幽,满林嘉荔古溪头。四时雨露根珠盛,五月风晴子姓稠。

艳紫好同知己醉,高红留与野猿收。美庄还胜千头橘,可等勋家万户侯。

()

醉归忘却玉搔头,藤蔓牵衣碧涧流。流到门前尚呜咽,松风萝月两悠悠。

()

「繁露」春秋说大雩,谁怜五日欲无襦!杯中似有栾巴酒,洒作千家摄水符。

()

百舌在墙廉,其子在墙阴。

他年汝哺儿,方识父母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