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三岁作

七十三岁作朗读

《七十三岁作》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生有志恨无才,
久尔萧萧白发催。
力学当年真自信,
初心到此未应回。
旧人化去浑无几,
新障重生拨不开。
七十三年还住否,
获麟后事转难裁。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辙在七十三岁时的感慨和思考。他自述自己一生怀揣着崇高的志向,却常常感到才能不足,岁月的流逝使他的白发增多,时光匆匆。年轻时,他曾对自己的才华充满自信,但如今回首,自己的初心仍未实现。过去的亲友已经相继离去,他周围的新困难却又重重,难以解决。他在思考自己七十三岁这个年纪是否应该停止前行,但他所面临的后事却变得艰难而无法解决。

赏析:
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辙晚年的追思和对生活的反思。他对自己的志向和才华的不足感到痛苦和遗憾,同时也反映了岁月对他的冲刷和人生的无常。他曾经是一位有追求的学者,但随着岁月的流逝,他发现自己的努力和自信并没有如他所愿地实现。诗中的萧萧白发是岁月无情的象征,也是他衰老的体现。

诗中描绘的七十三岁的苏辙面临着旧人化去和新障重生的困境,表达了他对过去友人的离世和现实生活中的困难的无奈和无力感。他曾经依靠过去的人脉和才华,但如今却发现新的困难层出不穷,难以解决。这种困境使他在思考是否应该继续努力,是否应该停下来。

整首诗以苏辙的内心独白形式呈现,通过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对现实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苦涩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的情感真挚而深沉,给人以思考和共鸣。它让读者在感叹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之余,也反思自己的追求和努力是否值得,以及面对生活的挑战时应该如何坚持初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

猜你喜欢

西湖原是莫愁村,路印淩波绣袜跟。净业已归埋玉地,信根应结涌金门。

莺声两两花前恨,桥影三三月下魂。茂宰怜春一凭吊,如云虽有匪思存。

()

巡檐移席贴苔痕,篱畔风扶返玉魂。古月空山留色相,残阳浅水有寒温。

笛中消息吹难去,松下萧疏扫尚存。绕屋清阴三十树,梦回约略认柴门。

()
()

禅衣挂石棱,月涧濑流冰。钉画扫寒壁,覆棋然夜灯。

别来增落叶,病起损枯藤。说透莲花偈,相依有越僧。

()
洞春豪杰士,妙笔出怪奇。
写就大宛根,可怪不可{扌棄}。
此手岂易得,此手难再携。
敢将有声画,博君无声诗。
()
百役红尘吏,过门一解鞍。
频来无事干,孤坐有山看。
留月不掩户,招风长倚栏。
马嘶催去路,吾道尚盘桓。
()
近有村人带血论,使君亲与验伤痕。
骛行刚道非行劫,只是行人两作喧。
()

云光掩山万松静,双溪锵鸣碧流迸。过桥愈觉诸峰深,竹榭临流据其胜。

雨中默坐意良足,适暗俄明疑欲暝。饭软茶香鱼味美,更唤扁舟取微径。

()

可怜桂树枝,怀芳君不知。摧折寒山里,遂死无人窥。

()

端阳雨过气清佳,载酒寻游一旷怀。醒醉几人慰楚泪,烟波到处怨秦淮。

大招今古天谁问,薄咏沧浪趣可偕。闻道湘灵捐佩褋,搴芳聊得共吾侪。

()
张生快士非拘儒,袖出一编相斫书。
扑虱拍蚊吾不忍,断蛇刺虎子何粗。
()

意气久凋落,形模老可憎。能扶双病脚,赖有一枯藤。

世味淡如水,吾心达似僧。明朝今日事,一任运腾腾。

()

端居闻子肃清修,吏散鸦啼省署幽。芳草不知人独往,空山何意鸟相求。

开轩历历明星夕,隐几萧萧古木秋。自昔风尘堪吏隐,浮生莫遣有离忧。

()
西风著衣袂,凉意晓来加。
宿露眩光彩,朝阳湿精华。
人烟互疏密,物色兴叹嗟。
喧嚣鸭子市,萧索渔人家。
()

毕竟长生药不真,世间谁是百年人。贪夫务得知何意,似欲黄金铸此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