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其十一乐榭。宋代。苏辙。动静惟所遇,仁智亦偶然。谁见二物外,犹有天地全。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其十一乐榭》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动静惟所遇,
仁智亦偶然。
谁见二物外,
犹有天地全。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世界的感悟。作者通过描绘园亭中的景物,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界的观察。作者认为,人生中的动与静、仁与智都是偶然遇到的,不能事先预测或计划。他认为,只有在遇到各种动静、仁智的情况后,才能领悟到天地的全貌,把握人生的真谛。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理解和观察。第一句"动静惟所遇"意味着人生中的各种动静都是偶然遇到的,不能被人们所预测或掌控。第二句"仁智亦偶然"表明人的仁德和智慧也是偶然的品质,不能事先确定或计划。这两句诗揭示了苏辙对人生的谦卑态度,他认为人们应该接受并适应生活中的变动和不确定性。
接下来的两句"谁见二物外,犹有天地全"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理解。他认为,只有当人们超越个人的局限,从更广阔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时,才能领悟到天地的全貌。这句诗启示人们要超越个人的私利和狭隘的视野,放眼天地,从宏观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明快的节奏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界的观察。它通过描述园亭中的景物,抒发了作者的感悟和对人生真谛的追求。这首诗词反映了苏辙的豁达、开放的心态,给人以启发,引导人们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的变化和不确定性。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三弟归自云南其去也过舍辞行赋此送之。清代。高梅阁。今宵方一晤,明日复长驱。弟妹中年少,风尘万里孤。青霜盈谷壑,白浪满江湖。珍重平安字,何时到敝庐。
南亭独瞩。宋代。宋祁。宇下雄风细细凉,客眸凝绝此回肠。络头骑过罗敷陌。毕尾乌喧女子墙。流水清浑迷别浦,碧云高下送残阳。
于湖曲。宋代。张耒。武昌云旗蔽天赤,夜筑于湖洗锋镝。巴滇騄骏风作蹄,去如灭没来不嘶。日围万里缠孤壁,虏气如霜已潜释。蛇矛贱士识天颜,玉帐髯奴落妖魄。君不见铜驼陌上尘沙起,胡骑春来饮瀍水。浮江天马是龙儿,蹙踏扬州开帝里。王气高悬五百秋,弄兵老濞空白头。石城战骨卧秋草,更欲君王分上流。
芳洲寄古诗一首申山中之约次韵奉谢。宋代。徐瑞。憎欲毋已甚,同尘正自佳。我如张仲蔚,蓬蒿满荒阶。观化有妙悟,委运增旷怀。鸿飞正冥冥,鸡鸣漫喈喈。美人芳杜姿,玩世善打乖。曲肱有真乐,俟命且洁斋。身屈道则尊,不事堑与崖。平生山中约,高致许我侪。此语二十年,此事行当谐。试看红尘客,踏破几铁鞋。
看牡丹。唐代。殷益。 拥毳对芳丛,由来趣不同。发从今日白,花似去年红。艳冶随朝露,馨香逐晚风。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
玉井桥。宋代。周紫芝。水满双鸳沼,花开玉井莲。亭浮幽渚外,人渡小桥边。白羽参差在,跳珠次第圆。风高与芬馥,露重借嫣妍。青板钓鱼老,朱栏听雨眠。时从客容与,宁借鹭联拳。何日回征棹,归来赋短篇。共邀池上月,同看水中天。
愤怨诗。唐代。王巨仁。于公恸哭三年旱,邹衍含愁五月霜。今我幽愁还似古,皇天无语但苍苍。
偶占。清代。郑孝胥。老去犹疑出世难,断哀残恨邈无端。回眸赤县浮沉里,却似须弥顶上看。
临江仙 芙蓉。明代。陈霆。莲褪红衣蒲稗老,西风吹冷汀洲。翠罗簇护锦云稠。借来三月景,点破一江秋。鸥鸟不归沙嘴静,孤芳自觉含羞。柔枝袅袅影悠悠。浪中莲唱杳,烟外夕阳愁。
曾沾拂拭与群髦,回首垂髫已二毛。斗色旧为雷焕剑,风尘今愧吕虔刀。
峰过衡岳鸿偏晚,水入湘江鲤更劳。不待蓟门逢玉树,久知贤叔似山涛。
陈司理公与余有国士之知二纪馀矣其犹子太史君会于蓟门始成此寄 其一。明代。王世贞。曾沾拂拭与群髦,回首垂髫已二毛。斗色旧为雷焕剑,风尘今愧吕虔刀。峰过衡岳鸿偏晚,水入湘江鲤更劳。不待蓟门逢玉树,久知贤叔似山涛。
送赵达明太社知江州。宋代。喻良能。天上佳公子,人间少吏师。文华绅笏服,名字冕旒知。剸决监州日,舂容栗社时。未成持从橐,聊复把州麾。京邑期蒙福,湓城望宠绥。朱轓临境土,竹马走童儿。去兽同均辈,蠲逋继浚之。政成遄入觐,献纳日论思。
登城感事。明代。刘三吾。华表愁闻鹤语声,女墙自照月华明。在秦本有关中险,散楚其如垓下兵。百战山河唯骨在,万年壁垒为谁城。兴来不敢闲登览,只恐新亭感慨生。
和张子野见寄三绝句 见题壁。宋代。苏轼。狂吟跌宕无风雅,醉墨淋浪不整齐。应为诗人一回顾,山僧未忍扫黄泥。
踏莎行。宋代。周紫芝。燕子归来,梅花又落。缃桃雨后燕支薄。眼前先自许多愁,斜阳更在春池阁。梦里新欢,年时旧约。日长院静空帘幕。几回猛待不思量,抬头又是思量著。
内河。清代。朱仕玠。出险泊内河,回覕犹馀恐。幸逃灭顶凶,敢誇投璧勇。内河亦海流,夷险差安悚。波深不盈寻,悬晖漾清溶。窄爱舴艋轻,宽辞市舶耸。潮回卤地涸,舟小邱山重。陆行迅摧涛,百口号呼汹。鸨鹢倏骇散,鲲鲕怖群踊。力疲挠寸进,艰胜登秦陇。森森认城郭,历历分畦垄。兹行饱艰虞,快听啼寒蛬。西风飒毛鬓,秋霜惊种种。
答仲肃梅。宋代。洪咨夔。巡檐索笑为疏花,便未开花亦自佳。带月折归香在手,闹观塞破路三丫。
南歌子。清代。许德蘋。竹径凉风袭,莲房晓露垂。新过小雨带烟滋。卧听朝来、风讯倍凄其。砌畔葵心冷,堤边柳发稀。渐添酒债渐添衣。一样帘栊、不似艳阳时。
寄河阳王宣徽。宋代。欧阳修。谁谓萧条颍水边,能令嘉客少留连。肥鱼美酒偏宜老,明月清风不用钱。况值湖园方首夏,正当樱笋似三川。自知不及南都会,勉强犹须托短篇。
夏日喜静山诸君过我留饮赋此。清代。罗天阊。山居卧病苦炎氛,诸君过我何殷勤。临江冒暑呼船渡,冲破山前如火云。我闻静山佳致地,窈窕幽邃真无比。久欲登临奈病何,曾有新诗倩人寄。自是悠然得我心,西塘之畔劳相寻。入门不叙寻常语,便指南轩东壁琴。琴鸣三叹还《五噫》,羽急宫缓知不知。贫家客至无佳奉,鸡黍盘餐酒一卮。知己相逢好放怀,冯公郭子记重来。阿咸过我不知数,约醉林竹已三回。惟有皇敷与建中,去年一别各西东。暮云春树窗前月,一段相思几处同。同来聚首坐茅屋,好看门前松与竹。二物从来不改常,交情得此亦云足。
高阳台 登越城酒楼题壁。清代。姚燮。傍渚停樯,寻沽上阁,古愁飞到危阑。不尽苍凉,又撩客泪潸潸。种龙蠡虎臣中杰,似行云、高绝谁攀。剩无情,芳草东风,吹满城湾。雷门不复闻钲鼓,圯烟墩一角,夕鸟飞还。麋老桐摧,西望漫吊吴关。几多浣女春眉影,隔妆楼、怕见微山。绕堤阴,丝柳缃桃,空尔娇闲。
宿巫山下。唐代。李白。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高丘怀宋玉,访古一沾裳。
过挹翠亭。明代。徐熥。精舍祗园近,翛然远市喧。山光隔竹少,月色傍花繁。松影摇虚阁,萝阴翳短垣。小舠时可泛,彷佛武陵源。
次韵待制兄题孔园芍药 其一。宋代。李弥逊。红药开时春可怜,烂云明锦破晴烟。雍容近侍千花右,绰约翻阶四户前。不分柳条开白眼,直愁榆叶散青钱。我来偶落东风后,只有鲛绡处处传。
芝揽商山,菊采郦泉,华筵介眉。审清风凿壁,玢璘掌录,饶原绾毂,迈爽心期。
有味青灯,不訾丹穴,合传儒林货殖宜。屏书锦,数灵光硕望,于古真稀。
寿星明·徐贞斋七十寿1925</span>。清代。况周颐。芝揽商山,菊采郦泉,华筵介眉。审清风凿壁,玢璘掌录,饶原绾毂,迈爽心期。有味青灯,不訾丹穴,合传儒林货殖宜。屏书锦,数灵光硕望,于古真稀。瓣香争拜人师。蚤驰誉、燕山丹桂枝。溯元成经学,扶阳是式,■■■■,明允之贻。桃李新阴,鲤庭斯在,称兕抠衣肃绛帷。瑶源远,俛澄潭镜澈,千丈涟漪。
寄刘秀州。宋代。杨亿。骑置迢迢阻玉音,左鱼江海遂初心。朱弦道直消浮谤,春草愁多动苦吟。震泽析酲千树橘,华亭惊梦九臯禽。郡楼晴日东西望,几处甘棠接翠阴。
宫词 其十七。宋代。赵佶。翠莲秋盛覆池塘,绿柄风摇一派香。欲结珍苞供胜赏,随时均锡到兰房。
满江红。宋代。赵希蓬。缟兔黔乌,送不了、人间昏晓。问底事、红尘野马,浮生扰扰。万古未来千古往,人生得夫知多少。叹荣华、过眼只须臾,如风扫。篱下菊,门前柳。身外事,杯中酒。肯教它萧瑟,负持螯手。漠漠江南天万里,白云人望何时到。倚西风、吼彻剑花寒,频搔首。
题王谢燕游图为杨少监作 王茂弘。宋代。俞德邻。牺牛石马出宝图,百年江左一夷吾。西风不受元规污,八銮指日还旧都。天时人事重呜呼,翠幢金节聊燕娱。堂堂玉立森戟须,犹似拱揖称兰阇。公乎公乎真丈夫。
重九日游长潭六首 其三。清代。丘逢甲。积水潭益深,积石山弥尊。山石瞰潭水,一一生秋痕。或翁晒鱼网,或媪负幼孙。或为仙人驱,桥址留三分。残梳碎万齿,古阙呀双门。是皆禀星精,且更为云根。流水无尽时,石亦亘古存。拊石怀古昔,高歌动乾坤。
登太白楼。明代。王世贞。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欲觅重来者,潺湲济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