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其三柏轩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其三柏轩朗读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其三柏轩》是苏辙所写的一首诗词,描述了他在益昌官舍建造柏轩的情景。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筑室城市间,
移柏南涧底。
山林夙所尚,
封植聊自寄。
崎岖脱岩石,
拥塞出棼翳。
上承清露滋,
下受寒泉惠。
秋来采霜叶,
咀嚼有余味。
苦涩未须嫌,
愈久甘如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辙在益昌官舍建造柏轩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大自然和文化传统的深厚感激之情。

诗的前两句写道:“筑室城市间,移柏南涧底。”苏辙在城市之间建造自己的住所,选择了南涧底的地方,将柏树移植过来。这展示了苏辙对自然环境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接下来的两句“山林夙所尚,封植聊自寄。”表达了苏辙对山林的喜爱和对自然的依存。他将柏树移植到自己的住所,也是一种对自然的致敬和自我寄托。

接下来的两句“崎岖脱岩石,拥塞出棼翳。上承清露滋,下受寒泉惠。”描绘了柏轩所处的环境,柏树从崎岖的岩石中生长出来,茂密的枝叶遮挡了阳光。柏树从上方吸收清晨的露水,从下方得到寒泉的滋润,表现出柏树在恶劣环境中的顽强生命力。

最后的几句“秋来采霜叶,咀嚼有余味。苦涩未须嫌,愈久甘如荠。”描述了柏树的特点。秋天来临时,苏辙采摘柏树上覆盖的霜叶,品尝后觉得有余味。虽然柏叶有点苦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味道变得越来越甘美。这可以理解为苏辙在表达对柏树的喜爱和对自己追求文化修养的态度,将自己的心境与柏树的特点相比较。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柏轩的建筑和柏树的生长环境,抒发了苏辙对自然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以及他对自身修养和人生境界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

猜你喜欢

浓浓数树荫溪流,蛋女乘潮过小舟。偷得一枝无着处,殷勤系在绿裙头。

()

闪闪翻鸦背,遥天一线留。钟声孤寺暝,帆影半江秋。

流水杳然去,乱山相向愁。虽怜无限好,行客莫夷犹。

()

霜满枫林江上村,犬声篱落护柴门。
空山落日秋砧暝,野渡荒烟晚磬昏。
寂寂寒灯当永夜,依依凉月对残魂。

()
江西菜甲带霜栽,逗到炎天总不佳。
浪说水菘水芦菔,硬根瘦叶似生柴。
()

忽听千山起迅雷,送来溟雨满霜台。万竿银竹参天发,满院琪花簇地开。

坐见乾坤成草昩,俄惊沧海走尘埃。大风不久驱云散,还挽晴光白日回。

()

嘉候维中数,披图验国祯。缕增王者寿,镜助圣人明。

众草随风靡,孤葵待日倾。欲除天下恶,臣愿赐枭羹。

()

今夕何夕夜未央,天寒拥炉更漏长。缩肩环坐有饥色,呼童取芋灰为塘。

蹲鸱得火良易熟,脱落皮毛如紫玉。迭煨迭进争相先,笑语颇喧知实腹。

()

端居俄换负华三,荼苦於吾若荠甘。
照影菱花惊雪白,强颜柏叶借春酣。
人间扰扰多岐路,圣世悠悠欠指南。

()

秣陵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路遥人去马嘶沉。

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

()

宿麦和风里,连畦尽吐苗。丘中闻雉雊,陇上似迁乔。

角立连芒擢,茎翻见尾翘。朝飞春漠漠,有□野萧萧。

()

东里推人杰,西清列从班。裤襦康二蜀,裘带靖三关。

赤白囊无警,朱丹毂遂还。登龙门旧贵,奕叶道家山。

()

趋途暝雨巳忽霁,入寺晚饭鸟将栖。仲夏稻苗特袅袅,黄昏松桂何凄凄。

流年远村换物色,旷野青天悲鼓鼙。峨峨百丈屹在眼,策马欲攀交虎蹄。

()

花田旧是内人斜,南汉风流此一家。千载香销珠海上,春魂犹作素馨花。

()

独有登高兴,欣逢九日缘。维舟分二水,著屐拟诸天。

潦倒悲秋客,清狂作赋年。悠然饶古意,宝塔拂云烟。

()

日表龙姿,高出千古。妙选瀛洲,学舍千庑。减膳赈饥,恤民疾苦。

谏比韦弦,虚怀罕伍。睿藻昭宣,经文纬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