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九月重九与父老小饮四绝

闰九月重九与父老小饮四绝朗读

这首诗词是宋代苏辙所作,题为《闰九月重九与父老小饮四绝》。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客主俱年六十余,
紫萸黄菊映霜须。
山深瘴重多寒势,
老大须将酒自扶。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辙与父老们在闰九月的重阳节一起饮酒的情景。诗中的客人和主人年事已高,都已经六十多岁。秋天的霜已经降临,紫萸和黄菊绽放在霜中。山深的地方气候寒冷,瘴气重,但是老大的人需要自己扶着酒杯来喝酒。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重阳节的景象。首先,苏辙以客人和主人都已年过六旬的年龄作为开头,显示了这是一次老年人的聚会。接着,他用紫萸和黄菊映衬霜的描写,将秋天的景色展现出来,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诗的后半部分则突出了山深地处的环境,瘴气重,气候寒冷,但是老大的人仍然坚持自己扶酒,展现了他们坚韧的精神和对传统节日的重视。

整首诗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了重阳节的氛围,表达了对老年人的尊重和敬意。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环境,诗人传达了岁月的流转和人生的变迁。尽管面临寒冷和困难,老大的人们依然保持坚毅的态度,自己扶起酒杯,显示了他们对美好时光和传统文化的珍视。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节日的庆祝,又有对岁月的思考,展示了苏辙独特的写作风格和人生态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

猜你喜欢

避石开林浅,疏泉绕径长。过桥分柳色,攀阁散梅芳。

涧溜经庭内,峰云起座傍。无言暂时赏,尘虑欲俱忘。

()

世事咄咄非余知,常爱天籁林中吹。子云老来亦嗜酒,秦女屡典钗头螭。

不忮不求自得趣,不知梅萼生南枝。昨日偶寻北山去,清旷正直穷冬时。

()

对酒不能饮,尊前唤奈何。眼中英物少,青史故人多。

肝胆向谁沥,江河有逝波。身留一剑在,中夜手摩挲。

()
寻源自永嘉,清响黜浮葩。
一字不犯古,五言真到家。
思幽多掩抑,情至重咨嗟。
欲拟徵君诔,天寒日又斜。
()

自看和酿一依方,缘看松花色较黄。

不分君家新酒熟,好诗收得被回将。

()
白发人惊老阿童,横江聊借半帆风。
却嗟缚得穷孙皓,未似高歌醉闭篷。
()
间阔忻逢诸葛丰,不应阮籍哭途穷。
拟留重客倾家酿,更喜贤郎有父风。
诗思凭陵烟雨上,宦情拌擞簿书中。
击鲜下舍聊乘兴,未许黄堂舍盖公。
()

五寸管能摹造化,七弦琴解写人心。
平生不作麒麟梦,且听高山流水音。

()
飞楼上倚泬寥天,野色荒凉万井烟。
落日荷花白舫外,西风桂树画阑边。
明妃夜泣琵琶月,宛马秋肥苜蓿田。
千古河山几争战,一登高处一潸然。
()
莫怪村居僻,村居亦可嘉。
仆羸腰带艾,婢傅鬓簪花。
歌罢蛙催乐,酒阑蜂报衙。
门前少车马,惭愧五侯家。
()

梦断金鸡万里天,醉挥秃笔扫鸾笺。锦袍日进酒一斗,采石江空月满船。

金马重门天似海,青山荒冢夜如年。秪应风骨蛾眉妒,不作天仙作水仙。

()

阖门新敕待传宣,粉本先呈进御前。多恐雾中花气杂,画师并不爱金钱。

()
晓从千骑越重闉,轧轧篮舆渡古津。
万叠青山烟漠漠,一溪寒水石粼粼。
笑携红袖寻莲社,醉折黄花上葛巾。
此会从今成故事,他年应记座中人。
()
佛灯已暗还吐,旅枕才安却惊。
月色看成晓色,溪声听作松声。
()

懒妆草草。怕说春光好。几日伤春吟未了。一幅乌丝残稿。

昼长午梦初醒。碧桃花下微行。闲唤侍儿消遣,小楼偷放风筝。

()

揖让跻龙历,讴歌适凤符。凿空十万里,攘地几千都。

()

剩水残山又到春,龙钟双袖不知贫。久膺道法惭无状,岂外形骸欲认真。

杨柳含烟初送暖,山花照日见行尘。相逢但道予犹健,潦倒林泉信此身。

()
摧残万物,不忍临轩槛。
待得春来是早晚。
向纷纷、雪里开,一枝见。
清香满。
()

瑞草产高山,乃不受灌溉。鲜妍漭沆间,何曾别天地。

遇浊混不齐,清中煞有味。自洁涤人烦,于物匪无利。

()
歌舞儿嬉度岁年,当时先是忆龙川。
绝怜遗俗依然在,日日百花金胜船。
()

栅壕三面斗,箭尽举烽频。营柳和烟暮,关榆带雪春。

边城多老将,碛路少归人。杀尽金河卒,年年添塞尘。

()

叶叶蕉相击,丛丛竹自鸣。萧萧传雨竟,摵摵误秋声。

露湿寒蛩寂,枝摇暗鹊惊。幢幢灯影暗,独坐到微明。

()
低霭横沙碧,长滩宿雁孤。
樵薪窥树瘿,渔父就龟趺。
落日骈游女,鸣波咽佩珠。
啼鸟与惊鹊,先我渡城隅。
()

朝市令人昏,山林使人傲。谁知昏傲两俱非,但说山林是高蹈。

()

播谷重前经,人天称往录。青圭禯东甸,高旗表治粟。

逶迟乘旦风,葱翠扬朝旭。平秩庭春司,和气承玉烛。

()
归来访田里,转首忆关河。
黄叶阶前满,白云山上多。
人情空烂漫,世事尽差讹。
亲爱子孙辈,愁予两□皤。
()
地迥楼堪倚,天长日更劳。
何须云渺渺,況自叶骚骚。
脱兔横冈远,冥鸿避弋高。
四愁休偏咏,俱是一沾袍。
()

石蹙脩篁碧筱残,风摇落木紫藤乾。乱山春尽醉游散,一夜月明僧舍寒。

()

纵步郊原兴未休,撩人诗景细探求。平湖风蹙纹如縠,列嶂岚开翠欲流。

峭壁留题和藓刻,澹云将雨为花谋。何时款段从君后,抖擞尘襟取次游。

()

陈王鬬鸡道。
安仁采樵路。
东郊岂异昔。

()

大江春水满,芳洲蒲叶短。黄帽唱吴歌,东风吹不断。

江君英少年,贡入司成馆。袖有五色毫,文藻光纂纂。

()
四更四点四更长。
迎午迸鼠心不忙。
丹炉伏火生新香。
群阴剥尽回真肠。
()

典刑虽有但伤心,芳气时来尚满襟。
还似夏侯家众妓,隔帘聊听绕梁音。

()

入院听宣席未温,赐金已向案头存。清晨上马还家去,内出黄麻付閤门。

()

沔江骇浪流淙淙,夹岸屹立双芙蓉。黄鹄高峙郡城角,倒插石壁当其冲。

上戴万古神仙宅,下蹋千尺蛟龙宫。我客江郊百无事,独著双屐携长筇。

()

深宫寂寂冷无春,咫尺何缘近一人。误喜中官银钥动,朝来有例给乌薪。

()

水无涓滴不为用,山到崔嵬犹力耕。

()

诞从南岳旧夫人,笑阅桃开八十春。殿诰五花光赐服,宫墙三徙卜芳邻。

承颜有子如曾史,维翰生神亦甫申。行看将雏朝紫极,不嫌青鸟送书频。

()
空林绿气冷香彝,山带斜晖半入溪。
幽鸟似嫌人至数,瞥然飞过隔林啼。
()

凿石通幽涧,连筒纳沃泉。平渠波展镜,夹岸柳飞绵。

射鸭青丝缴,沽春白打钱。雅游吾未倦,乘兴过前川。

()

十年学读书,颜华尚美好。不逐世间人,斗鸡东郊道。

富贵如浮云,金玉不为宝。一旦鹈鴂鸣,严霜被劲草。

()

日暮春台望,徙倚爱馀光。都尉新移枣,司空始种杨。

一枝犹桂馥,十步有兰香。望望无萱草,忘忧竟不忘。

()
残年孤寂不禁秋,醉自凄凉醒更愁。
富贵空成守钱虏,吾今何止百宜休。
()
偶上篮舆踏夕阳,醉魂困思两伥伥。
涧薪旋拾供茶灶,诗稿初成寄药囊。
村舍蓺麻驱鸟雀,牧童随草放牛羊。
归来徙倚衡门久,始觉中春已日长。
()
政暇西巡华马国,铁桥南度石门关。
北来黑水通巴蜀,东注三危万里山。
()

久寄青莲宇,因之问上乘。自知閒有味,不愧老无能。

响彻秋风树,寒生夜雨灯。匡床坐幽寂,身似定中僧。

()
八阵图前凛古风,武侯英烈岂忽忽。
江流千载长呜咽,山插孤云亦蒨葱。
陡觉新春忘病思,喜陪高论自情钟。
曲刑前辈今能几,岁晚相期华发同。
()
()

昔诵江东咏泪诗,看来别有一般时。孤衾独枕斑斑处,半属吾亲半属儿。

()

巅峰一踏笑天低,况有絮云沾我衣。脚下清泉穿石响,眼前白鹤带烟飞。

近山暂了江湖事,摘药共参生死机。日挂松枝半摇曳,等閒不肯送人归。

()
回首章台路。
又一番春事阑珊,满帘风絮。
郭外谁家闲院落,别是壶天意趣。
拚一日、来游一度。
()

亦知动久还思静,应悟其间至妙欤。寒谷春生吹律罢,暮山云返作霖馀。

篱边剩采陶翁菊,床上兼摊老氏书。二十年前尊酒会,秖今吾是老狂夫。

()

纷纷桃李春,过眼成枯萎。晚荣方耐久,造物岂吾欺。

()
末路怀前辈,分符记旧临。
吴兴惭薤本,宝婺仰棠阴。
骥子尝倾盖,龙门亦整襟。
无繇陪执绋,楚挽寄哀音。
()
小雨留春春未归,好花虽有恐行稀。
劝君披取渔蓑去,走看姚黄判湿衣。
()

古今不殊途,掩卷独长想。炎炉与死灰,相去如反掌。

彼昏诚不知,一醉富莫量。那知道旁殍,曾是厌杯盎。

()
合因斩关,铸印乘轩。
始当果断,终得嗣天。
()
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
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
”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
()
晚风吹山空,闲步策藜杖。
纡从砂涧头,行过崖石上。
庵门耀金碧,中觉天地旷。
神泉夜光灿,禽鸟互酬唱。
()

一径通高屋,重云翳两原。山寒初宿顶,泉落未知根。

急雨洗荒壁,惊风开静门。听君吟废夜,苦却建溪猿。

()
南山未解松梢雪。
西山已挂梅梢月。
说似玉林人。
人间无此清。
()

故园梅蕊依时发,异县归人见却悲。花自别来难独立,人今老去复何之。

未能荷锸除丛棘,且可随方著短篱。等待薰风暄暖后,枝间看取实离离。

()
幕府攒眉为至忧,公堂三五运兵筹。
归之不得吾何用,独自方桥看水流。
()
庭无十步广,有竹才百个。
子时哦其间,宾友或来和。
琴壶置於傍,图籍亦在左。
谁怜修修影,只畏寒日过。
()

一灯明古屋,四壁乱蛩声。千里关河梦,五更风雨情。

()

深巷市喧隔,虚亭长寂寥。穿阶留绿笋,级树缀红椒。

童子收松粉,山樵送药苗。诗筒兼酒盏,忙过百花朝。

()

双树金言付嘱频,阎浮外护托王臣。
谁知天禄草玄客,曾是灵山受记人。

()

对剑花凝,笳叶卷,天宇尘清声肃。楼船催解处,正日戈夕照,风旗西矗。虎战龙争,人非地是,形势昔雄三国。景升今何在,怅婆娑老子,奚堪荆牧。岂自古常言,力宁斗智,智宁如福。西征非太速。奈臣职、难负君王嘱。嗟往事、祁山抗表,剑阁刊铭,祗成堕甑并空轴。喜听平安信,岂止为、区区一竹。蚊蟁类、笑谈逐。玉关归老,不愿封侯食肉。愿还太平旧蜀。

()

两处擒来共一炉,一泓真水结真酥。刀圭滋味吞归腹,浇灌黄芽产玉符。

()
看书数叶眼花旋,推过熏炉去打眠。
五十压头衰白尽,书无灵圣事茫然。
()

竹竿籊籊,河水浟浟。相忘为乐,贪饵吞钩。非夷非惠,聊以忘忧。

()

马头曾为使君回,北望新亭道路开。于越地形缘海尽,勾吴山色过江来。

英雄有恨馀湖水,天地忘怀入酒杯。珍重谢家林下客,玉山何待倩人推?

()

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

所从神且武,焉得久劳师。

()
扁舟载月下三湘,露渚风来杜若香。
一片秋声无处着,和愁散入水云乡。
()

溪边野芙蓉,花木相媚好。
半看池莲尽,独伴霜菊槁。

()

()

惭愧岩下三株柏,云是咸通岁里植。翠叶参天绿缛繁,历尽三冬不改色。

南株身大近百围,长直堪为杗与栻。中株虽小不及寻,二干亭亭似双戟。

()

万木塞㟏岈,环岩抱秋静。澄泓中一池,导源仰幽夐。

压顶累穹石,侧足折微径。略可半亩平,深隐小潭莹。

()
地胜群峰秀,山高宿雾昏。
灵宫从昔著,仙迹至今存。
嵌洞窥天巧,飞泉挟石奔。
尘缘何日了,小築占云根。
()

拜象驯犀角抵豪,星丸霜剑出花高。

六宫争近乘舆望,珠翠三千拥赭袍。

()

晓色初明野,云容尚隐林。蒿莱三径拙,鸟雀一枝深。

忧患他乡泪,淹留故国心。平生丘壑趣,衰谢愧同襟。

()
风回仙驭云开扇。
更阑月堕星河转。
枕上梦魂惊。
晓檐疏雨零。
()
玉树参差出,天花顷刻开。
先生倚栏处,指点是瑶台。
()
一队衲僧来,一队衲僧去。
打破睦州关,大地无寸土。
()
人家百万帝城中,应念南山彻骨穷。
铁壁重重挨得人,笊篱无柄舀春风。
()
锦样桃花占晓晴,桃边梅树尚寒英。
莫羞老大无颜色,自是前贤畏后生。
()

吾爱闽中好,从难笔墨传。编民蛇有户,课税蛎成田。

灌木经年碧,寒花入腊然。万山青不断,直到海门边。

()

居吾语汝,启雕龙、炙輠谈天之口。跂脚支颐,还袒臂、亲做东西前后。

吐舌伸头,耸肩侧耳,共拍庐胡手。古人名姓,子虚忘是乌有。

()

群从期何所,终朝缅翠微。雨余松鼠过,花落水禽飞。

读易啜清茗,题诗吟落晖。溪山幽兴在,吾已憺忘归。

()

愁病思朋好,言从河朔游。闭门烟水阔,远树暮云稠。

岸帻初逢夏,披襟恍似秋。著书穷亦得,岂为赁舂留。

()

湖山只合住真仙,家在郧溪未有缘。
欲把金钱三百万,万松岭上买云眠。

()

室明窗有灯,夜暗天无月。
趺坐依蒲团,竹声助清绝。
初疑小雨至,萧萧俄复歇。

()
千古风流阮步兵。
平生游宦爱东平。
千里远来还不住。
归去。
()

万古明良分付定,早从尧禹到如今。小臣肝胆天堪照,圣世恩波海未深。

紫极逶迤春荡荡,天风寥廓路骎骎。沧江回首多迂病,愧尽贤人用世心。

()

滴滴寒声搅夜眠。行云似与楚山连。百川到底终归海,一水元来不护田。

□□□,□□□。□□□□□□□。□□□□□□□,□□□□□□□。

()
江东名郡古无双,处处青山照玉缸。
竹箭一流明客枕,芙蓉两岸夹船窗。
清猿夏断稽山庙,急雨朝平孝女江。
此地何须叹沦落,买臣头白始为邦。
()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