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南溪避世堂。宋代。苏辙。柱杖行穷径,围堂尚有林。飞禽不惊处,万竹正当心。虎啸风吹籁,霜多蝉病喑。兽骄従不避,人到记由今。未暇终身住,聊为半日吟。青松可绝食,黄叶不须衾。偶到初迷路,将还始觉深。堂中有幽士,插髻尚余簪。
《次韵子瞻南溪避世堂》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柱杖行穷径,围堂尚有林。
我手扶着拐杖,走过僻静的小径,周围的庭院里还有茂密的树林。
飞禽不惊处,万竹正当心。
这里的飞鸟无所畏惧,成群的竹子是它们安定的栖息之地。
虎啸风吹籁,霜多蝉病喑。
远处传来虎吼声,风吹过竹林发出沙沙的声音,寒霜已经降临,蝉声不再,失去了往日的欢快。
兽骄從不避,人到记由今。
野兽从不躲避,人类的到来将成为永久的记忆。
未暇终身住,聊为半日吟。
我无暇长久居住此地,只能抽出半日的时间来吟咏。
青松可绝食,黄叶不须衾。
青松可以作为吾人粗浅的食物,而黄叶并不需要做被褥来遮盖。
偶到初迷路,将还始觉深。
我偶然来到这里,一开始迷失了方向,才渐渐领悟到这里的深意。
堂中有幽士,插髻尚余簪。
堂中有一位隐居的士人,他的发髻上还插着一支簪子,显露出他仍然保留着一份雅致。
这首诗词以描绘南溪避世堂的景象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富有意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幽静自然环境的喜爱和对人事纷扰的厌倦。他在这个隐居之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生机,也感悟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诗中还运用了一些动物的形象和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增添了诗意的层次和深度。
通过这首诗词,读者可以感受到苏辙对自然的赞美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现实世界的疲惫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作者内心深处对宁静与自由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以自然景物和隐士形象为线索,展现了对自然、人生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思。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用蔡伯世韵作诗寄之兼简吕居仁兄弟十首 其十。宋代。饶节。学道十万众,得者一二稀。寄声故曹耦,舍此将安归。
畬田。宋代。陶弼。畬田过雨小溪浑,远近云峰互吐吞。殊俗易昏三里雾,阳崖忽露一家村。桂花香里寻僧寺,榕叶阴中掩县门。井税未输兵甲后,心勤抚字且休论。
挽文靖先生仲徽。宋代。邓林。一命为郎应列星,半生作客在流萍。浮名梦觉游仙枕,遗德光炤太史铭。诗卷千年留宇宙,漆灯长夜照泉扃。斯文有泪何当洒,风雨原头宿草青。
题钟馗。元代。郭钰。老臣骨朽恋君王,白眼孤瞠虚耗忙。不惜锦绷儿睡暖,谁人更问绣香囊。
送晏助教改判徐州。宋代。王绅。王门曳裾久,学省足优游。声名重拱璧,去就轻浮沤。论事竭丹悃,著书成白头。移官得半刺,道行复何求。
为慧林冲禅师烧香颂三首。宋代。黄庭坚。西瞿耶尼开静,北郁单越受粥。慧林也唱云门曲,去年腊月六十六。
江亭玩春。唐代。白居易。江亭乘晓阅众芳,春妍景丽草树光。日消石桂绿岚气,风坠木兰红露浆。水蒲渐展书带叶,山榴半含琴轸房。何物春风吹不变,愁人依旧鬓苍苍。
江南行。唐代。李康成。杨柳青青莺欲啼,风光摇荡绿蘋齐,金阴城头日色低。日色低,情难极,水中凫鹥双比翼。
青莲池上客 上元看辊灯球。金朝。王哲。上元景致真堪看。更片片、行云散。现出天如青玉案。放开心月,慧灯明照,两曜交光灿。球妆七宝玲珑焕。把性烛、当中按。一对金童呈手段。琼杆推转,顺风归去,辊入蓬莱观。
咏雪得光字。宋代。张嵲。东皇攜春来,属车载霓裳。回风作妙舞,杂佩鸣珠璫。千官玉笋班,再拜称瑶觞。酒罢各分端,圭琮粲琳琅。浩荡涵濡恩,一笑遍八荒。尘垢得湔洗,焦枯亦辉光。伟哉造化力,天地为翕张。功成了不居,杲日天中央。
池上榴花一本盛开。宋代。刘克庄。炎州气序异,十月榴始华。是谁初植此,石罅抽根斜。绿阴蔽朝曦,朱艳夺暮霞。始犹一二枝,俄已千百葩。染人不能就,画史无以加。洛阳擅牡丹,久矣埋胡沙。蜀州夸海棠,邈然隔夔巴。安知篱壁间,亦有尤物耶。坐令农圃室,化为金张家。诗人好模拟,冻蕊并寒槎。斯篇傥令见,无乃讥吾奢。
摸鱼儿。宋代。张榘。猛思量、孄窝初度,鲁云呈瑞时节。平山杨柳苍茫外,犹是乡关明月。春漏泄。定知有、梅花先向江南发。烟波梦阔。谩约住西风,呼将塞雁,把酒为君说。君看取,世道羊肠屈摺。依然熟路轻辙。林泉暂洗经纶手,桐柏夜香熏彻。趋魏阙。指天上星辰,平步仪清切。蟠桃未结。待做著功名,却寻曼倩,相与带花折。
和简夫送信臣同年。宋代。韦骧。龙凤当年共力攀,参辰异迹十年间。相逢邂逅身为客,叙别踌躇色动颜。北冀马群先骏逸,南山豹隐旧文斑。而今百里还淹止,行听佳声似鲁山。
喜微师自水西归。明代。徐熥。开士从何来,云自山中归。去住无定迹,有如閒云飞。随方皆净土,何处非禅机。城市虽红尘,不染静者衣。
题安分轩。唐代。辨才。知君近构竹间房,墙下新栽几树桑。采药不辞沾雨露,禦寒聊欲足衣裳。春深门外车无迹,秋晚篱边菊有香。我亦林泉安分者,向寻时过小池塘。
紫水盈盈仙棹来,携僧问字到蒿莱。美人兰讯双函至,野老柴门一日开。
把盏共呼溪口月,停云欲折陇头梅。平原斗酒频相忆,肯作山阴棹雪回。
黄君常从罗浮以陈抑之邓玄度两君书见贻君常且损佳什缪相昵就赋此谢之幸语两先生促膝不远也。明代。张萱。紫水盈盈仙棹来,携僧问字到蒿莱。美人兰讯双函至,野老柴门一日开。把盏共呼溪口月,停云欲折陇头梅。平原斗酒频相忆,肯作山阴棹雪回。
夜泊富阳有怀故园诸子。明代。林皋。富春江上水悠悠,厓海烟岚望欲浮。书寄故人成万里,雁鸣残荻近孤舟。青袍欲湿穷途泪,白发犹存壮士忧。夜雨西园相忆否,可堪翘首仲宣楼。
题西山真先生像。元代。仇远。何年霜月子,写此西山真。峨冠褐宽博,诗书发精神。可以寘岩壑,可以登麒麟。斯人不可作,令我思乾淳。
汉南遇友人。唐代。项斯。此身西复东,何计此相逢。梦尽吴越水,恨深襄汉钟。积云开去路,曙雪叠前峰。谁即知非旧,怜君忽见容。
和陶渊明二十首。宋代。陈造。壮岁锐著述,瞢欲藏名山。中间忽自哂,聒聒厌多言。弃置杯中乐,雕锼耗岁年。不知百岁后,何益空名传。
和礼之喜雪十二韵。宋代。强至。水官司冬不举职,天地当凛气辄温。顽风伺隙倒天令,扫荡不使繁云屯。阴崖邃谷殆穷腊,空有雪意乘朝昏。宿荄老玘亦借便,欲洩阳气芽株根。往往百怪窃窥视,思以沴疫伤群元。赖吾太守为民切,百拜默与上帝言。臣因视民问农计,亟雪犹可望有年。知民所欲弗帝告,安用备位称守藩。至诚一发动天听,霄垠地堮俄琼璠。混然上下共一色,直疑元气犹胚浑。狂风埋藏反失势,却授威柄还水官。既云丰年在冬雪,豫拟痴腹盈朝餐。
望三叠泉谷帘泉而不能至。宋代。项安世。只游玉峡并三峡,未到帘泉与叠泉。少日跻攀今老矣,且随筋力度残年。
嘲丁大全。宋代。林桂龙。一舵中流欠把持,偏轻偏重失便宜。孤舟不是无人渡,身作风波问阿谁。
矮斋杂咏二十首·问宿。宋代。华岳。紫骝回首客思归,万里家山蝶梦迷。问宿莫来林下邸,夜深生怕杜鹃啼。
爱萱为林编脩赋。明代。曹义。堂北幽萱晚自荣,相看几度独怡情。黄花浥露香偏远,翠叶含烟色更清。綵服戏时晴影动,板舆行处绿阴生。知君天性从来孝,寸草常怀爱日诚。
偈倾一百三十三首。宋代。释法薰。饱丛林,没量汉,法战当先,清机历掌。假饶千佛出头,也下一槌定当。
李养源自号蒙泉求诗于东包某作此以赠之。宋代。包恢。水象童蒙,以出伊始。泉乃白水,出自艮止。天一初生,纯一清明。厥初始达,犹元而亨。当其蒙稚,涓涓犹细。及其渐进,混混未上。如玉与珠,不曰白乎。如冰与雪,湛不可污。反求诸己,心正如是。有生之初,纯白纯懿。养之於蒙,作圣之功。大人不失,与赤子同。圣如夫子,皜彻表里。溥博渊泉,浩浩渊渊。皓如银河,月流星连。仰观先圣,本同一性。自始失养,遂终失正。气或杂之,内欲蔽伊。官或不思,外引远而。蒙反成失,白反变黑。黑水西流,清渭南隔。君在家庭,羽若少成。异彼污世,同流浊泾。外引内欲,永绝勿赎。蒙养宜深,洊羽宜熟。濬发尔源,如发蒙然。放乎四海,波涛际天。学有源委,海可至矣。所不然者,有如白水。
书王定国所藏王晋卿画著色山二首。宋代。苏轼。白发四老人,何曾在商颜。烦君纸上影,照我胸中山。山中亦何有,木老土石顽。正赖天日光,涧谷纷斓斑。我心空无物,斯文定何间。君看古井水,万象自往还。君归岭北初逢雪,我亦江南五见春。寄语风流王武子,三人俱是识山人。
上印有日代者未至。宋代。杨万里。不是新人不肯来,天教老子小徘徊。坐看桃李缤纷落,等得酴醾烂熳开。
宿建封寺,晓登尽善亭,望韶石三首。宋代。苏轼。双阙浮光照短亭,至今猿鸟啸青荧。君王自此西巡狩,再使鱼龙舞洞庭。
公输。先秦。墨子及弟子。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故曰: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