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是宋代文学家寇准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老觉腰金重,
慵便枕玉凉。
屋宇牵秋思,
萧条残月光。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寇准对于岁月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感慨。通过对年老的身体和寂寞凄凉的环境的描写,诗人抒发了自己对于光阴逝去、时光流转的忧思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于时光的感慨与思考。下面是对每个句子的赏析:
1. "老觉腰金重":这句表达了诗人年老体衰的感受。腰是人体力量的象征,金重则意味着腰部负重感加重,暗示了年岁增长带来的衰老和无力感。这种身体的沉重感象征了岁月的压迫和不可逆转的光阴流逝。
2. "慵便枕玉凉":这句描写了诗人的寂寞凄凉之境。慵便意味着无心或无力行动,枕玉凉则传达了寂寞冷清的感觉。诗人借助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3. "屋宇牵秋思":这句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思念之情。屋宇是人生居住的地方,而秋天则常常被用来象征变迁和衰老。诗人通过把屋宇与秋天联系在一起,暗示了他对于逝去时光的思念和悲伤。
4. "萧条残月光":这句描绘了诗人所处环境的凄凉景象。萧条意味着荒凉、冷清,残月则是月亮的残缺之象。这两个形象的结合,传达了作者周围环境的荒凉和寂寞。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老年身体的感觉、寂寞的环境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思考,揭示了作者对于人生变迁的忧思和对逝去时光的思念之情。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诗人成功地表达了内心的感受,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岁月流转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寇准。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送僧归护国寺。宋代。宋绶。台岭分灯契上机,政庭传教及禅扉。供开薄馔持盂至,梦忆霞标振策归。吟砚自澄晨磬彻,经窗间掩夕香微。袍纹迥夺岩芝色,猊座人天喜重围。
梅熟小雨。宋代。杨万里。风从独树忽然来,雨去前山远却回。留许枝间慰愁恨,儿童抵死打黄梅。
寄赠广昌盛县尹。元代。刘崧。郡邑劳劳困茧丝,喜闻令尹政平夷。中朝奏最宜增秩,南国观风定采诗。百里不知持牍吏,三年祗似下车时。微生敢恨循廉远,摇落秋山有所思。
暴富送孙何入史馆。宋代。王禹偁。孟郊常贫苦,忽吟不贫句。为喜玉川子,书船归洛浦。乃知君子心,所乐在稽古。汉公得高科,不足唯坟素。二年佐棠阴,眼黑怕文簿。跃身入三馆,烂目阅四库。孟贫昔不贫,孙贫今暴富。暴富亦须防,文高被人妬。
渡辰江望丹山。清代。吴振棫。一江纳双流,波势卷寥廓。群峰压扁舟,颇虑篙橹弱。稍稍滩脚回,迟迟沙尾著。南望隔岸山,千尺俯城郭。石动风雨悬,谷暗夔魖乐。云有仙真人,栖此鍊大药。至今法丹处,紫气抱飞阁。籀书九千外,奇字谁所作。舟师指示我,灵迹具灼灿。吁嗟尘浊中,焉能招黄鹤。羽化多渺茫,耳食误假托。秘籥启灵台,万象掷糟粕。
挽歌词三首。宋代。释智圆。萧萧墓后千竿竹,郁郁坟前一树松。此处不须兄弟哭,自然相对起悲风。
天门谷题孙逸人石壁。唐代。钱起。崖石乱流处,竹深斜照归。主人卧磻石,心耳涤清晖。春雷近作解,空谷半芳菲。云栋彩虹宿,药圃蝴蝶飞。恶嚣慕嘉遁,几夜瞻少微。相见竟何说,忘情同息机。
双林无著轩。魏晋。释慧远。卓尔群机赴,陶然万象沈。湖天浮水远,岸石浸云深。雨霁月华透,风摇山影侵。灵然超八达,廓彻妙明心。
病中书事。五代。李煜。病身坚固道情深,宴坐清香思自任。月照静居唯捣药,门扃幽院只来禽。庸医懒听词何取,小婢将行力未禁。赖问空门知气味,不然烦恼万涂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