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采石菖蒲。宋代。毛滂。秋云作伴更谁俱,颇惯登山不用扶。笑怪河阳种花手,杖藜破雨觅菖蒲。
《雨中采石菖蒲》是宋代诗人毛滂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秋云作伴更谁俱,
颇惯登山不用扶。
笑怪河阳种花手,
杖藜破雨觅菖蒲。
诗意:
这首诗词以雨中采摘菖蒲为题材,表达了诗人秋天独自登山采摘菖蒲的情景和心情。诗人形容自己习惯独自登山,不需要他人的扶持,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独立的精神。诗人在雨中笑怪河阳种花的手,拄着藜杖破雨觅菖蒲,表现了他在困境和逆境中的勇气和坚持,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雨中采摘菖蒲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和对自由独立精神的追求。首两句“秋云作伴更谁俱,颇惯登山不用扶。”表达了诗人独立自主的态度,他习惯独自登山,不需要他人的陪伴和扶持。这种精神在困境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而且与自然相融合,与秋云为伴,彰显出诗人超越尘世的境界。
接下来的两句“笑怪河阳种花手,杖藜破雨觅菖蒲。”描写了诗人在雨中采摘菖蒲的情景。诗人用幽默的口吻形容自己,笑怪河阳种花的手,意味着他的双手因为种花而变得粗糙,但他笑着接受这样的变化。他手持藜杖,破雨而行,寻找菖蒲。这种坚持和勇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意境,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自由独立精神的态度。通过雨中采石菖蒲的描写,诗人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融为一体,给人以勇敢面对困难、积极向上的力量和启示。
毛滂(1056——?约1124), 字泽民,衢州江山石门(今浙江衢州)人。北宋词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浙江衢州)赵英结为伉俪。毛滂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元祐四年(1089)所作《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小词结尾“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南宋周辉认为含蓄情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毛滂。毛滂(1056——?约1124), 字泽民,衢州江山石门(今浙江衢州)人。北宋词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浙江衢州)赵英结为伉俪。毛滂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元祐四年(1089)所作《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小词结尾“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南宋周辉认为含蓄情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霍山。清代。王锡九。作镇雄三晋,苍茫最上头。千寻开巨嶂,一气拱神州。雨蚀残碑古,苔荒故垒秋。山形依旧在,霸业付东流。
青玉案。宋代。曾觌。乘鸾影里冰轮度。秋空净、南楼暮。袅袅天风吹玉兔。今宵只在,旧时圆处。往事难重数。天涯几见新霜露。怎得朱颜旧如故。对酒临风慵作赋。蓝桥烟浪,故人千里,梦也无由做。
次韵昌甫 其一。宋代。韩淲。人物本如云,八俊更三君。山风吹夏箨,苍雪落纷纷。专壑紫苔古,掩关青竹深。据高梧而瞑,新蝉助长吟。斸土烧萌茁,惩羹且一餐。竹新明眼句,持答愧琅玕。千岁支床龟,团蒲纸帐为。发梳晨粥后,梅有隔窗枝。未腊灵山白,溪南只独看。章泉两峰雪,应更地炉寒。
途中。宋代。杜范。官身惊昨梦,山店是回程。郡事关新旧,人心属送迎。尘衫才幸脱,野服要须成。世路如川险,归途却自平。
送裴守。宋代。徐积。维时西南,巴蜀一道。强楚侵疆,故蜀东徼。水激以猛,山迫而峭。人性坚悍,地形险要。孰往而使,孰抚而教。惟帝难之,乃眷东顾。曰山阳守,智足知务。能正而和,能察而恕。严所以立,宽所以辅。性不狎侮,躬有法度。是表是仪,可俾可付。其往钦哉,所居必裕。公拜稽首,驰传以起。入境褰帷,登山叱驭。设施有本,先后有序。可者立行,不可立去。公曰来汝,吏受约束。天子圣人,汝勿苛酷。民心无他,罪生不足。穷阎荒村,颓垣破屋。岂可罗网,更入牢狱。公曰兵官,当去其懦。贼侮则犯,贼畏则挫。勉之在勤,戒之在惰。兵要素练,慎勿安坐。公曰县尉,县无城郭。奸者鼠伺,狂者兽攫。一邑性命,弓手是持。选择补之,训练使之。即有能者,有以劳之。即不能者,戒之告之。在昔汉氏,蛮多变者。失信失恩,扰之故也。今则不然,有以处汝。德以服汝,威以御汝。恩以结汝,信以固汝。汝无自恃,皇帝神武。凡公敕戒,吏皆奉行。何法不恕,何刑不平。何兵不练,何技不精。一纲尽举,百为大成。盗贼衰息,蛮夷信服。四封之内,截然整肃。小人有依,良民受福。天子嘉之,驰传以召。慈母喜之,载色载笑。神亦祚之,永锡难老。
呼同游。元代。廖大圭。春山雨后碧如苔,为问閒人几个来。不去题诗岩下石,涧花红白为谁开。
古道。宋代。翁卷。古道今不见,今交非古情。交情亦何难,难逢双目明。青松生青山,真节莫与并。植之廛郭旁,流俗多所轻。远道岂易行,出门悔吝生。君看天上云,何心更营营。勿言贫未安,安贫存令名。
玉楼春。元代。刘因。柳梢绿小梅如印。乍暖还寒犹未定。惜花长是为花愁,殢酒却嫌添酒病。蝇头蜗角都休竞。万古豪华同一尽。东君晓夜促归期,三十六番花递信。
墨梅一十首 其二。金朝。刘仲尹。绝缨人醉烛花残,主意方浓未厌欢。十五琼儿梳洗薄,琵琶才许近帘弹。
葡萄架。明代。冯琦。一架扶疏碧水浔,午凉不散绿云深。芳香未让醍醐美,秀色全滋薜荔阴。紫玉含风秋液冷,玄珠入夜月华侵。莫言西域传来晚,犹及相如赋上林。
迷神引。金朝。王哲。偶暇追游,无凝碍。独望锦波青岱。回头处、忽见荒林外、一堆儿,骷髅卧,绿莎内。孤惨谁为主,与排赛。空*双眸阐,上尘塞。两洒风吹,日晒星光对转业增添,重重载。异乡域,甚方客,何年代。遭遇迷神引,怎生柰。
再用韵十首。宋代。杨公远。村深林密处,路向小桥分。屋老诛茅葺,肠枯借酒醺。废兴随反掌,富贵等浮云。近更浇漓甚,伤怀不忍闻。
偈颂一百六十首。宋代。释宗杲。相逢不拈出,举意便知有。巍巍不动尊,脚不离地走,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
尚古六首 其三 供奉靴彭泽带。明代。郭之奇。供奉殿上靴,能驱力士辱。彭泽腰间带,不为督邮束。拂衣归去来,时异神相瞩。高风邈何存,青莲与黄菊。
忆昔三首 其一。明代。王世贞。忆昔文皇三出边,六龙飞雨净烽烟。天门直向阴山辟,北斗翻从南极悬。铁马春饥填瀚海,金人秋祭失祁连。只今何处无廉李,野哭荒村几岁年。
已亥杂诗 40。清代。龚自珍。北方学者君第一,江左所闻君毕闻。土厚水深词气重,烦君他日定吾文。
景申秋八首 其三。唐代。元稹。嗢嗢檐霤凝,丁丁窗雨繁。枕倾筒簟滑,幔飐案灯翻。唤魇儿难觉,吟诗婢苦烦。强眠终不著,闲卧暗消魂。
题华严寺。宋代。姚勉。萧寺恭拈一瓣香,汉宫遥上万年觞。庚申再造皇基远,甲子新开御历长。万物总归春宇宙,八荒都入寿封疆。小臣致此朝天阙,葵藿倾心仰太阳。
中原。宋代。文天祥。中原方万里,明日是重阳。桑枣人家近,蓬蒿客路长。引弓虚射雁,失马为寻羊。见说今年旱,青青麦又秧。
夏日寓感四首和陆子传作 其一。明代。汤珍。人间长夏有余情,天上迢遥想帝京。清暑敞临无逸殿,薰风徐引步虚声。氤氲雾幄炉香细,缥缈霞绡佩玉轻。宣敕侍臣新疏草,欲将精祷阜民生。
送叶知郡。宋代。刘克庄。家在春风住二年,借侯无路意恓然。到来不饮官中水,归去难谋郭外田。灯远村民多点塔,担轻津吏易排船。壶公亦似追程送,青过囊山古寺前。
融州西楼望山。宋代。陈藻。西楼门外数峰青,合看芙蓉展看屏。回首东郊晴日出,千人跃马上天庭。
寄凤阳府斯文诸君子 其十一 吴孟周。明代。郑真。延陵季子最风流,琴剑飘飘上国游。每把篇章夸李杜,时将波磔辨虞欧。诸生讲下齐襟佩,具庆堂深肃膳羞。闻说黉宫新币聘,西风遥想菊花秋。
和太原张相公山亭怀古。唐代。高铢。斗石类岩巘,飞流泻潺湲。远壑檐宇际,孤峦雉堞间。何必到海岳,境幽机自闲。兹焉得高趣,高步谢东山。
浣溪沙(再用韵)。宋代。张孝祥。宫柳垂垂碧照空。九门深处五云红。朱衣只在殿当中。细捻丝梢龙尾北,缓携纶旨凤池东。阿婆三五笑春风。
逍遥咏。宋代。宋太宗。道妙怀真纪异常,人间天上若存亡。潜机物类多中觑,纳取虚无定久长。碧落遨游归洞府,黄金不买自馨香。参同契合诸经说,精魄夺来烂紫光。
再呈赵倅。宋代。王迈。委斋坐我以春风,不事拘挛边幅中。俗子语言藏攫罕,丈夫胸腹等崆峒。虚舟相触何心在,怒火虽炎一饿空。到底不如归去好,扶梨载笠作村翁。
忆匡山旧居五首 其一。明代。释函是。一回瘴海心难歇,两住匡庐计未成。守院数人常入岭,开春随雁几归程。溶溶石上新潭水,寂寂松间旧磬声。庭下梅花经雪瘦,不堪重忆倚寒情。
悼甥女叶琼章二首。明代。沈倩君。驾返翔鸾日驾寒,难寻墨子未央丸。疏香无主蕉窗冷,欲读遗编不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