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牖吟

瓮牖吟朗读

《瓮牖吟》是宋代文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瓮破已甘弃,
言收用有方。
用时须藉口,
照处便安床。
不假轩窗力,
能回日月光。
清平卧其下,
自可比羲皇。

译文:
瓮子破损已经甘愿舍弃,
言辞整理要恰如其分。
使用时需要凭借口舌,
摆放在适当的位置就是床。
无需依赖高大的窗户,
也能够照射到日月光芒。
安静平和地躺在瓮子下,
便可与传说中的羲皇相比。

诗意:
这首诗词以瓮牖(瓮子窗户)为象征,表达了一种简朴宁静的生活态度和处世哲学。诗人通过瓮子破损而甘愿舍弃的形象,寄托了对物质财富的淡泊态度。他提到言辞整理要恰如其分,使用时需要凭借口舌,暗示了言语的力量和辩才的重要性。无论身处何处,只要心怀善意和光明,就能自己创造出美好的环境,即使没有高大的窗户,也能够感受到日月光芒的照耀。最后,诗人以清平安静地躺在瓮子下自比羲皇,表达了对简朴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形象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和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瓮子破损和言辞整理的对比,强调了诗人对物质财富的淡泊态度和对言辞的重视。作者通过突出瓮子和窗户的对比,倡导了一种不依赖外在条件的生活方式,表达了心灵的自由和自主。最后,将自己安静地躺在瓮子下与羲皇相比,显露了对自然和谐、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词简短而富有哲理,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和内心平和的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自然、回归本真的心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

猜你喜欢

端溪谁割紫云腴,万古文心向此摅。小心墨池成巨浪,就中飞出北溟鱼。

()

风云材略已消磨,甘隶妆台伺眼波。为恐刘郎英气尽,卷帘梳洗望黄河。

()

草白云黄,壁立起,塞山青陡。谁貌取、书生骨相,健儿身手。

地拱龙兴犄角壮,时清鹭斥消烽久。仗征人,笛里叫春回,歌杨柳。

()

雪浪排空小艇横,红毛城势独峥嵘。渡头更上牛车坐,日暮还过赤嵌城。

()

小斋岑寂漏声迟,书卷香炉得自怡。花不识愁工巧笑,柳恒如醉类情痴。

梦回窗隙风翻帙,光动帘钩月映池。静里陶然清兴剧,苔笺石墨坐题诗。

()

近日多风雨。更巴山、荒苔乱石,叶喧如诉。烂漫秋容看不惯,况是漂零旧旅。

携客向、东篱凝伫。不道霜迟花未绽,算渊明、枉作柴桑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