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德升大光。宋代。陈与义。君王优诏起群公,也寘樵夫尺一中。易着青衫随世事,难将白发犯秋风。共谈太极非无意,能系苍生本不同。却倚紫阳千丈岭,遥瞻黄鹄九霄东。
《寄德升大光》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陈与义。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对君王、群公、樵夫和自然景观的思考和赞美。
《寄德升大光》的中文译文如下:
君王优诏起群公,
也寘樵夫尺一中。
易着青衫随世事,
难将白发犯秋风。
共谈太极非无意,
能系苍生本不同。
却倚紫阳千丈岭,
遥瞻黄鹄九霄东。
诗词的意境和赏析如下:
这首诗词以君王、群公和樵夫三个不同身份的人为主题,展示了作者对不同人生境遇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首先,诗词开头提到君王发出慷慨激昂的诏令,号召群臣共同建功立业,也让樵夫这样普通的人参与其中。通过这种方式,诗人表达了君王的开明和远见,他不仅看重高官显贵,也重视社会底层的人才和普通百姓的贡献。
接下来,诗人着重描绘了时光的流转和人生的变迁。他说易着上了青色的衣裳,随着世事的变迁而改变。同时,他强调了白发难以抵挡秋风的象征意义,表达了人生难逃老去的命运。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谈到了太极和苍生,表达了对人生意义和价值观的思考。他说共谈太极非无意,意味着人们对于至高无上的道德和哲学原则进行探讨并非毫无目的。他认为各个人应该明白,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关心和担当苍生(指众生,即人们)的未来和命运。这种观念与常人不同,是一种高尚的追求。
最后,诗人以紫阳千丈岭和黄鹄九霄东作为诗的结束,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景仰和追求。紫阳千丈岭是指高耸入云的山岭,黄鹄九霄东则指高飞在九重天上的神鸟。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远大志向和对高远境界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展示了作者对君王、群公、樵夫和自然景观的思考和赞美。通过对人生和社会的观察,诗人表达了对人生意义、道德价值和高远境界的追求。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陈与义。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百字令 寄玉夫外子。清代。周贻繁。布帆才卸,甚风儿又把,扁舟吹去。落日寒烟山色远,极目长沙何处。倦鸟飞慵,征鸿影匿,别意凭谁语。梁间双燕,向人还诉归绪。犹记旧岁今时,雄心初起,写就阳关句。匹马奔驰双剑啸,壮志鸿飞鹏翥。花落燕台,云招岳麓。更与穷愁遇。天高难问,索居闲咏新赋。
至澧阳寓天宁僧舍有感 其二。宋代。李纲。此身又复寓精庐,丈室萧然一物无。每见招提心即喜,前生真是老浮屠。
赋吴廷圭筼西亭。宋代。许月卿。竹西歌吹古扬州,分与延陵第一流。直节雪霜霜晓槛,虚心风月月明楼。东南直道辉青史,朔北虚怀动玉旒。立尽斜阳更新月,缠腰骑鹤此君游。
送卢逸人。唐代。李颀。洛阳为此别,携手更何时。不复人间见,只应海上期。清谿入云木,白首卧茅茨。共惜卢敖去,天边望所思。
六言。唐代。吕岩。春暖群花半开,逍遥石上徘徊。独携玉律丹诀,闲踏青莎碧苔。古洞眠来九载,流霞饮几千杯。逢人莫话他事,笑指白云去来。
和陈白沙对菊五首 其二。明代。苏仲。渊明无有菊花诗,诗到江门两不亏。我亦后来传法眼,相看休道不相知。
感皇恩 赋叠罗花。宋代。党怀英。碧玉捻柔条,蓝袍裁叶。明艳黄深软金叠,道装仙子,谪堕蕊珠仙阙。为春闲管领,花时节。汉额妆?,楚腰舞怯。襞积裙馀旧宫褶。东君著意,留伴小庭风月。任教??唤,群芳歇。
寿秋壑。宋代。王柏。皇天分四序,春生而秋成。春风焕九野,秋气呈清明。万物一以实,物物含生生。我公秉元化,全体涵金晶。义概抱宇宙,智略吞群英。五行互相制,自昔谁去兵。狂酋干帝纪,赤舄司专征。神谋运玉帐,灵旗绕毡营。韅靷鞅靽备,广距甄角精。残丑肝胆破,束手祈受盟。肃肃荆楚净,汤汤江汉清。东西亘万里,齐民竞春耕。归来辅皇极,一稔舒群情。翼翼周鼎重,亹亹宸虑轻。前星燿垣象,德星萃神京。旗常伟实纪,前史辞虚声。当此秋正中,角亢迎长庚。於赫衮绣瑞,绵绵彩绶荣。玉露滴鳷鹊,珥貂宣宝觥。陛下千万岁,与公同太平。
和八窗叔雪中登楼韵。宋代。李曾伯。不夜城头著此亭,山川幻化抑何神。高低地势平于水,穷富人家等是春。一气中间知有造,四方上下了无尘。烹茶读易从古适,不羡梁园作赋人。
春过赵墟。唐代。刘言史。下马邯郸陌头歇,寂寥崩隧临车辙。古柏重生枝亦乾,馀燎见风幽焰灭。白蒿微发紫槿新,行人感此复悲春。
自行在解维宿长安闸下回望天竺诸山依依在目。宋代。冯时行。归来岂不好,去国意如何。主圣忧思切,时危习俗讹。山高更回首,天阔阻悲歌。一寸丹诚地,余生感愤多。
玉李花。金朝。李俊民。盘根春后几枝分,似比树头花更新。落月试将颜色照,便如传得谪仙神。
壬辰避地马鞍山治一枝未就兹春闻儆复于前址搆栖感赋十律 其六。明代。郭之奇。竹室团幽白,荆篱漏远光。春林初照耀,晓岫日微茫。物外风云淡,山中岁月长。冥机时坦步,心迹两当忘。
送董海州。明代。杨士奇。述职三回谒帝京,喜缘葭玉见深情。退朝屡枉高轩过,儤直常孤倒屣迎。淮浦落潮随去棹,海天凉露拂归旌。伤心一掬鸰原泪,洒翰烦君寄楚城。
濉阳行。唐代。李涉。黄昏日暮驱羸马,夜宿濉阳烽火下。此地新经杀戮来,墟落无烟空碎瓦。层冰塞断隋朝水,一道银河贯千里。愁心翻覆梦难成,病仆呻吟呼不起。泗水三千招义军,本是征战邀殊勋。十年麾下蓄壮气,一朝此地为愁人。昨日太阳回照烛,转见天心重含育。早晚东风的发生,古堤春草年年绿。
临江仙。宋代。张鎡。七个圈儿为岁数,年年用墨糊涂。一圈又剩半圈馀。看看云蔽月,三际等空虚。纵使古稀真个得,後来争免呜呼。肯闲何必更悬车。非关轻利禄,自是没工夫。
秋日刘别驾偶过。明代。杨巍。近午犹高卧,小车说到门。披衣迎好客,问妇有清尊。市远盘餐少,秋深松菊繁。文章与出处,身外不须言。
满城风雨近重阳 其五。清代。戴梓。蒹葭莽莽水汤汤,老向高秋健激昂。豺祭云山腥草木,雁宾天路冷潇湘。三声鼓湿牛羊会,一亩宫飘黍稷场。未许桓温嘲令客,满城风雨近重阳。
秋日归里口号。清代。朱颖。蟹紫菱青北雁飞,劳肩甫息去征衣。褰帷病妇看悲喜,扶杖慈亲询瘦肥。本有一瓢曲肱好,并无五斗折腰非。从今若许逃羁绁,秋水柴门傍钓矶。
大业长白山谣。清代。佚名。长白山前知世郎。纯著红罗绵背裆。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次韵景安提学谩成三首。元代。方回。敢着寻常白眼看,壑冰峰雪照人寒。言诗已是登坛将,劝学聊为祭酒官。士类相推无异论,亲颜遥觉有余欢。即今人物皆公等,岂不忧时意稍宽。
题傅道士鹤鸣泉。宋代。陈杰。梦回华表千年远,思入庐山三叠寒。绿发道人知许事,山中自写鹤泉看。
次韵龙仁夫种菊二首 其一。宋代。俞德邻。忧来感人心,把菊行东篱。悠然南山句,忆此删后诗。诗亡绝遗响,菊在馀幽姿。麟洲有达士,与菊心相期。左揖隆中老,右揖绵上推。汎此忘忧物,聊以供吾私。真乐未易识,胜事空自知。金风摵摵鸣,金英粲粲垂。我欲从子醉,不羡高阳池。焉知义熙后,此会非今时。
送王春明十二归锡山。清代。黄振。秋深黄叶里,人去断鸿边。落日低帆影,乡心隔水烟。山寒江上色,诗澹世间缘。好结临崖屋,观书种秫田。
桂殿秋(寿于湖先生)。宋代。刘翰。 青帝子,碧莲宫,不驾云车骑白龙。瑶池路远羽衣湿,玉佩冷冷明月中。
太白墓。元代。何景福。姑孰村南日正西,丰碑八尺大书题。青山自此诗名重,采石如今酒价低。捧砚太真犹入梦,脱靴力士竟何挤。荒祠昼掩无人到,苦竹丛深春鸟啼。
春日怀归。唐代。杜审言。心是伤归望,春归异往年。河山鉴魏阙,桑梓忆秦川。花杂芳园鸟,风和绿野烟。更怀欢赏地,车马洛桥边。
喜迁莺(谢赵晋臣敷文赋芙蓉词见寿,用韵为谢)。宋代。辛弃疾。暑风凉月。爱亭亭无数,绿衣持节。掩冉如羞,参差似妒,拥出芙渠花发。步衬潘娘堪恨,貌比六郎谁洁。添白鹭,晚晴时,公子佳人并列。休说。搴木末。当日灵均,恨与君王别。心阻媒劳,交疏怨极,恩不甚兮轻绝。千古离骚文字,芳至今犹未歇。都休问,但千杯快饮,露荷翻叶。
画锦堂(牡丹)。宋代。黄载。丽景融晴,浮光起昼,玉妃信意寻春。一笑酒杯翻手,满地祥云。宝台艳蹙文绡帕,郎宫娇舞郁金裙。嫣然处,况是生香微湿,腻脸馀醺。暖烘肌欲透,愁日炙还销,风动成尘。细为品归雪调,度与朱唇。翠帏晚映真图画,金莲夜照越精神。须拚醉,回首夕阳流水,碧草如茵。
送阆州驻泊荆供奉。宋代。梅尧臣。青天不可上,蜀道未尝行。每说褒斜险,唯闻猿鸟声。去为千里客,自握一方兵。所重恩威立,无将远戍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