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德升大光

寄德升大光朗读

《寄德升大光》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陈与义。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对君王、群公、樵夫和自然景观的思考和赞美。

《寄德升大光》的中文译文如下:

君王优诏起群公,
也寘樵夫尺一中。
易着青衫随世事,
难将白发犯秋风。
共谈太极非无意,
能系苍生本不同。
却倚紫阳千丈岭,
遥瞻黄鹄九霄东。

诗词的意境和赏析如下:

这首诗词以君王、群公和樵夫三个不同身份的人为主题,展示了作者对不同人生境遇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首先,诗词开头提到君王发出慷慨激昂的诏令,号召群臣共同建功立业,也让樵夫这样普通的人参与其中。通过这种方式,诗人表达了君王的开明和远见,他不仅看重高官显贵,也重视社会底层的人才和普通百姓的贡献。

接下来,诗人着重描绘了时光的流转和人生的变迁。他说易着上了青色的衣裳,随着世事的变迁而改变。同时,他强调了白发难以抵挡秋风的象征意义,表达了人生难逃老去的命运。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谈到了太极和苍生,表达了对人生意义和价值观的思考。他说共谈太极非无意,意味着人们对于至高无上的道德和哲学原则进行探讨并非毫无目的。他认为各个人应该明白,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关心和担当苍生(指众生,即人们)的未来和命运。这种观念与常人不同,是一种高尚的追求。

最后,诗人以紫阳千丈岭和黄鹄九霄东作为诗的结束,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景仰和追求。紫阳千丈岭是指高耸入云的山岭,黄鹄九霄东则指高飞在九重天上的神鸟。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远大志向和对高远境界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展示了作者对君王、群公、樵夫和自然景观的思考和赞美。通过对人生和社会的观察,诗人表达了对人生意义、道德价值和高远境界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陈与义朗读
()

猜你喜欢

布帆才卸,甚风儿又把,扁舟吹去。落日寒烟山色远,极目长沙何处。

倦鸟飞慵,征鸿影匿,别意凭谁语。梁间双燕,向人还诉归绪。

()

迢递楼雉悬,参差台亲杂。城阙自相望,云霞纷飒沓。

()

此身又复寓精庐,丈室萧然一物无。每见招提心即喜,前生真是老浮屠。

()
竹西歌吹古扬州,分与延陵第一流。
直节雪霜霜晓槛,虚心风月月明楼。
东南直道辉青史,朔北虚怀动玉旒。
立尽斜阳更新月,缠腰骑鹤此君游。
()

洛阳为此别,携手更何时。不复人间见,只应海上期。

清谿入云木,白首卧茅茨。共惜卢敖去,天边望所思。

()

春暖群花半开,逍遥石上徘徊。独携玉律丹诀,

闲踏青莎碧苔。古洞眠来九载,流霞饮几千杯。

()

渊明无有菊花诗,诗到江门两不亏。我亦后来传法眼,相看休道不相知。

()
碧玉捻柔条,蓝袍裁叶。
明艳黄深软金叠,道装仙子,谪堕蕊珠仙阙。
为春闲管领,花时节。
汉额妆?,楚腰舞怯。
()
催花初过社公雨,对酒喜烹溪友鱼。
尽道乱山穷绝处,年华未觉异吾庐。
()
皇天分四序,春生而秋成。
春风焕九野,秋气呈清明。
万物一以实,物物含生生。
我公秉元化,全体涵金晶。
()

不夜城头著此亭,山川幻化抑何神。高低地势平于水,穷富人家等是春。

一气中间知有造,四方上下了无尘。烹茶读易从古适,不羡梁园作赋人。

()

下马邯郸陌头歇,寂寥崩隧临车辙。古柏重生枝亦乾,

馀燎见风幽焰灭。白蒿微发紫槿新,行人感此复悲春。

()
归来岂不好,去国意如何。
主圣忧思切,时危习俗讹。
山高更回首,天阔阻悲歌。
一寸丹诚地,余生感愤多。
()

盘根春后几枝分,似比树头花更新。落月试将颜色照,便如传得谪仙神。

()

竹室团幽白,荆篱漏远光。春林初照耀,晓岫日微茫。

物外风云淡,山中岁月长。冥机时坦步,心迹两当忘。

()

述职三回谒帝京,喜缘葭玉见深情。退朝屡枉高轩过,儤直常孤倒屣迎。

淮浦落潮随去棹,海天凉露拂归旌。伤心一掬鸰原泪,洒翰烦君寄楚城。

()

黄昏日暮驱羸马,夜宿濉阳烽火下。此地新经杀戮来,

墟落无烟空碎瓦。层冰塞断隋朝水,一道银河贯千里。

()
七个圈儿为岁数,年年用墨糊涂。
一圈又剩半圈馀。
看看云蔽月,三际等空虚。
纵使古稀真个得,後来争免呜呼。
()

近午犹高卧,小车说到门。披衣迎好客,问妇有清尊。

市远盘餐少,秋深松菊繁。文章与出处,身外不须言。

()

蒹葭莽莽水汤汤,老向高秋健激昂。豺祭云山腥草木,雁宾天路冷潇湘。

三声鼓湿牛羊会,一亩宫飘黍稷场。未许桓温嘲令客,满城风雨近重阳。

()

()

蟹紫菱青北雁飞,劳肩甫息去征衣。褰帷病妇看悲喜,扶杖慈亲询瘦肥。

本有一瓢曲肱好,并无五斗折腰非。从今若许逃羁绁,秋水柴门傍钓矶。

()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著红罗绵背裆。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

()
敢着寻常白眼看,壑冰峰雪照人寒。
言诗已是登坛将,劝学聊为祭酒官。
士类相推无异论,亲颜遥觉有余欢。
即今人物皆公等,岂不忧时意稍宽。
()
梦回华表千年远,思入庐山三叠寒。
绿发道人知许事,山中自写鹤泉看。
()

忧来感人心,把菊行东篱。悠然南山句,忆此删后诗。

诗亡绝遗响,菊在馀幽姿。麟洲有达士,与菊心相期。

()

秋深黄叶里,人去断鸿边。落日低帆影,乡心隔水烟。

山寒江上色,诗澹世间缘。好结临崖屋,观书种秫田。

()
非明非暗亦非台,万像从教影现来。
刚被老卢书破壁,没尘埃却有尘埃。
()

青帝子,碧莲宫,不驾云车骑白龙。瑶池路远羽衣湿,玉佩冷冷明月中。

()

共是他乡客,俱为失路人。自怜蓬发改,不掩柳条春。

()

姑孰村南日正西,丰碑八尺大书题。青山自此诗名重,采石如今酒价低。

捧砚太真犹入梦,脱靴力士竟何挤。荒祠昼掩无人到,苦竹丛深春鸟啼。

()

心是伤归望,春归异往年。河山鉴魏阙,桑梓忆秦川。

花杂芳园鸟,风和绿野烟。更怀欢赏地,车马洛桥边。

()
暑风凉月。
爱亭亭无数,绿衣持节。
掩冉如羞,参差似妒,拥出芙渠花发。
步衬潘娘堪恨,貌比六郎谁洁。
()
丽景融晴,浮光起昼,玉妃信意寻春。
一笑酒杯翻手,满地祥云。
宝台艳蹙文绡帕,郎宫娇舞郁金裙。
嫣然处,况是生香微湿,腻脸馀醺。
()
青天不可上,蜀道未尝行。
每说褒斜险,唯闻猿鸟声。
去为千里客,自握一方兵。
所重恩威立,无将远戍轻。
()
我爱中秋月,行歌荒野中。
乱云催薄暮,乔木易高风。
镜里花难折,樽中酒不空。
南飞有乌鹊,未见北来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