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十扇与陈述之

寄十扇与陈述之朗读

《寄十扇与陈述之》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曾几。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饶阳轻箑人共知,
封书寄与今其时。
清风两腋想披拂,
明月千里能追随。
一朝贵重得谢傅,
中道捐弃怜班姬。
吾徒且当置是事,
鲁缟如雪题新诗。

诗意:
这首诗写了诗人寄送十扇扇子给陈述,表达了对友谊的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诗中描绘了清风拂过扇子的情景,以及明月远随其后。诗人感激得到谢傅的承认和赏识,但也表达了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放弃班姬(可能是指女性),并表示自己将专注于写作新诗。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诗人通过描述饶阳轻柔的箑(一种轻盖)被清风拂动,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明月千里追随的描写则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亲近和相互追随的关系。

诗人在表达对友情的感激时,以“得谢傅”来表示对友人的认可和支持。然而,在追求自己事业的过程中,诗人却不得不舍弃某些东西,这里提到的班姬可能是指某种牺牲或放弃的象征。这展示了诗人对事业的专注和追求的决心。

最后两句“吾徒且当置是事,鲁缟如雪题新诗”,表达了诗人将把精力投入到写作新诗中的决心。鲁缟是一种高贵的丝织品,如雪般洁白,象征着纯洁和高雅。这里的“题新诗”表示诗人将创作出新的作品,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景象,表达了对友情和追求的感激之情,同时展示了诗人专注于事业和创作的决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曾几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曾几朗读
()

猜你喜欢

挠之亦浊,澄之亦清。名曰自取,濯足濯缨。

()
脸上桃花春自开,眉边柳色日全回。
遥知弄粉妆成晚,应待温郎玉镜台。
()

画楼残点和箫咽。镜中愁见人如月。双陆赌金环。别时相赠难。

旧红宽臂缕。妆罢长无语。明日斗花风。为谁梳洗浓。

()

识得庆云和尚,不痴自号痴翁。
此老端如五老,高出庐阜诸峰。

()
掖垣秋色生鸡树,忽忆青丘感旧情。
曾倚西楼吟暮雨,数峰寒碧绕高城。
()
罨画池边小钓矶,垂竿几度到斜晖,青苹叶动知鱼过,朱阁帘开看燕归。
岁晚官身空自闵,途穷世事巧相违。
边州客少巴歌陋,谁与愁城略解围?
()

玉龙声嘶五更了,绿衣倒挂榑桑晓。道人冲寒酒未醒,梨花零落春云小。

()
阳城为谏议,以正事其君。
其手如屈轶,举必指佞臣。
卒使不仁者,不得秉国钧。
元稹为御史,以直立其身。
()

嫦娥倦梳掠,销瘦不如前。镜面半收匣,弓眉初下弦。

影随更漏尽,光并晓星悬。不用频嗟感,盈亏理自然。

()
黑花满眼丝满头,早衰因病病因愁。
宦途气味已谙尽,五十不休何日休。
()
送君南浦上,风烟惨前知。
当时长江水,已与沧溟期。
海经远山外,人在高楼时。
潮来君莫忘,中有清泪滋。
()

芳景满辟窗,暄光生远阜。更以登临趣,还胜祓禊酒。

日照源上桃,风摇城外柳。断云仍合雾,轻霞时映牖。

()
语言动静总天真,叉手徒劳问别人。
旧说青原白家酒,子归切忌再沾唇。
()

远岫衔云,寒塘破冻,春服初来未试。笛弄梅花,酒斟竹叶,总觉醉歌无味。

向眼前、紫陌红楼,如何动是伤心地。笑约负踏青,情忘斗草,总是无端憔悴。

()
古说士夫郡,犹欠殿头魁。
记曾分付公等,行矣勉之哉。
世事弈棋无定,甲子循还复尔,不免且低回。
人物价自定,万事付衔杯。
()

虎驯石上倚藤枝,细把兴亡问向师。千柱已随烟焰■,何如表刹未开时。

()

黄花惊破九日愁。正寒城、风雨怨秋。愁便是、秋心也,又随人、来到画楼。
因缘幸自天安顿,更题红、不禁御沟。待写与、相思话,为怕奴、憔悴且休。

()
石上原无藕,林间自有莲。
开花高似雪,垂实软如绵。
不入江妃笑,只令山鬼怜。
芙蓉生木末,可证楚人篇。
()

蜻蛉一叶独归舟,寒浸春衣夜水幽。我似横江西去鹤,月明如梦过黄州。

()

东宫降诞挺佳辰,少海星边拥瑞云。中尉传开三日宴,翰林当撰洗儿文。

()

春光满眼酒盈尊,难得同观易见分。秋气著人凉似水,晚山和我淡如云。

清歌月影檐头转,残梦钟声枕上闻。玄鸟欲归黄鸟断,诗哦伐木正思君。

()
世官古所讥,世禄今不废。
要之苟有人,二者非苦背。
君祖我曾祖,绍圣同廷对。
素风我莫嗣,清德君可辈。
()

魁耀来从古赤城,三年冰水一般清。
莲池婉婉中流砥,米廪行行要路程。
悟主谠言须启沃,康时伟业待恢宏。

()

龟坼沟塍草压堤。三农终日望云霓。一番甘雨报佳时。

闻道醉乡新占断,更开诗社互排巇。此时空恨隔云泥。

()

初曦启群象,兹亭独先得。君子感退藏,翛然闭一室。

珠玉岂不光,含之润山泽。

()

四十年来出处同,交情偏见岁寒中。
相先各上青云路,斗在俱为白发翁。
万里厌劳方稍稍,一麾乘兴又怱怱。

()

一架扶疏碧水浔,午凉不散绿云深。芳香未让醍醐美,秀色全滋薜荔阴。

紫玉含风秋液冷,玄珠入夜月华侵。莫言西域传来晚,犹及相如赋上林。

()
炎图景运正延鸿。
文思坐深宫。
慈宁大养,乐事时奏宸聪。
皇龄永,恩霈下,遍寰中。
()

西园曾为梅花醉。叶翦春云细。玉笙凉夜隔帘吹。卧看花梢摇动、一枝枝。
娉娉袅袅教谁惜。空压纱巾侧。沈香亭北又青苔。唯有当时蝴蝶、自飞来。

()

百战乾坤剩此身,今宵重对启祯人。白头红烛千行泪,重向尊前话甲申。

()

玉峰环照碧伊寒,楼阁参差四望间。散骑从游皆故友,一川清景彻南山。

笑言迥出尘埃外,心意都如物象閒。夫子官居惯追赏,故饶诸客独先还。

()
萧斋谢女吟《秋赋》,潇潇滴檐剩雨。
知己难逢,年光似瞬,双鬓飘零如许。
愁情怕诉,算日暮穷途,此身独苦。
世界凄凉,可怜生个凄凉女。
()

普贤高系象王裤,妙德长拖师子衫。遣向寿昌为侍者,一人不肯一人甘。

()

小旗村店酒,微雨野塘花。

()

靖康二年四月十,眼见耳闻信不及。三玄三要都揭开,露出法身赤吉力。

()
偶为看云且罢琴,万山寒隔一溪深。
谁言咽月餐云客,中有忧时致主心。
()
眷此岩壑胜,领客共登临。
危栈临不测,巘涂历崎嵌。
俯仰极高低,上下穷幽深。
来登空明山,千崖正沉沉。
()
真人本是凡人做,悟者何难。
名利如山。
隔断神仙路往还。
谢师指教生死限,长在心间。
()

酒醒招得醉魂归,深护炉熏键夕扉。
渴舌恶甜勤漱茗,癯肩耐冻懒添衣。
颇闻空暗无星出,小待更深定雪飞。

()

薰风江上棣花开,醉倚兰桡首重回。孤影却随南雁去,尺书还附北鸿来。

()

召伯蔽芾余甘棠,咏歌千载流芬芳。今之王翁古召伯,三吴有棠仅十霜,其荫已足笼丘冈。

上有一双白头鸟,相与宛转啼春阳。问谁者图吴周昉,拟借诗史献寿昌。

()

良辰不浪出,坐久无谁言。闲携老铃去,旋觅登高樽。

悠然理孤策,徐行当华轩。步穿鼪鼯径,来过鸡犬村。

()

轻烟一抹连天碧。帘前规月和烟白。翠竹落梅疏。相怜雪霁初。

博山香欲烬。风透纱窗冷。四望寂寥寥。闲阶花影摇。

()

座上交游广,城南讲读馀。
如何万金产,只解八分书。

()

绿鬓难巢五老松,苍生深望一麾风。春回补衮承平策,诗满腾云御史骢。

()

说道羞明却不羞,日光玉洁共飞浮。
天人胸次明如洗,肯似人间只暗投。
()

忆昔分携在玉京,至今罗袖有馀馨。才如池草争春绿,人似梅花带雪清。

违别十年天共远,相思千里月同明。夭桃一树临窗发,犹向枝头想旧形。

()

落木萧萧雁度河,西风袅袅水增波。甘罗营里秋声急,韩信城头月色多。

淮市有鱼聊可食,楚山无桂不须歌。古今无限关心事,付与当年春梦婆。

()
生平酌与吟,谁是见君心。
上国一归去,沧波闲至今。
钟繁秋寺远,岸阔晚涛深。
疏放长如此,何人更得寻。
()
自愧无缘去大梁。
亦无心意学贤良。
夷门道友我思量。
予在环墙调水火,诸公何日绝炎凉。
()
无双谁似黄郎子,自郐无讥。
月满星稀。
想见歌场夜打围。
画眉京兆风流甚,应赋蛜蝛。
()
九月十月屋瓦霜,家人共畏畦蔬黄;小甖大瓮盛涤濯,青菘绿韭谨蓄藏。
天气初寒手诀妙,吴盐正白山泉香。
挟书旁观樨子喜,洗刀竭作厨人忙,园丁无事卧曝日,弃叶狼籍堆空廊。
泥为缄封糠作火,守护不敢非时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