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韩持国书报新作茅庐

得韩持国书报新作茅庐朗读

《得韩持国书报新作茅庐》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闻闻作茅庐,就在西轩西。
固守旧蔬圃,稍稍改新药畦。
它的高度如同伯鸾,更何况还有隐居的妻子。
如今国家形势良好,不必去会稽。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梅尧臣得到韩持国的来信,得知他正在建造一座茅屋的消息。诗人对此表示赞叹和欣喜,并表达自己对韩持国的祝福。诗中提到了韩持国的茅屋高度如伯鸾一般高耸,暗示其建筑的壮丽和独特之处。诗人也提到韩持国有一位隐居的妻子,进一步突出了韩持国的隐逸之风。最后,诗人表示国家形势繁荣昌盛,没有必要远行到会稽地区。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对韩持国的赞美和对他所从事的茅屋建造的称赞。通过对茅屋的描写,诗人展示了对韩持国建筑才华的赞赏,茅屋高度如伯鸾的比喻也给人一种壮丽和高远的感觉。诗中的"旧蔬圃"和"新药畦",则体现了诗人对韩持国的创新和改革精神的肯定。

诗词中提到的"隐妻"一词,则显示了韩持国不仅有建筑才华,还有隐居的妻子,暗示了他过着清净隐居的生活,进一步突出了他的人格魅力和隐逸之风。

最后一句"今方汉德盛,不必之会稽"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繁荣的庆贺,并鼓励韩持国不必远行,因为国家形势良好,没有必要去远离家乡。

整首诗词简洁明快,用字精准,通过对韩持国的赞美和对国家繁荣的庆贺,展示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朋友的真诚祝福。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朗读
()

猜你喜欢

澹澹烟中映夕曛,疏疏石上拂晴云。
展图却忆西冈夜,坐听秋声亦有君。

()

老圃无穿凿,多君自作屏。初萌儿女象,解箨弟兄情。

风戛鸣珰近,烟栖翠幄横。老人逢细字,为尔早篝灯。

()
月暗送湖风,相寻路不通。
菱歌唱不辍,知在此塘中。
()
早岁联名向千佛,如今接武事承华。
保时误入长春苑,尽看先生解语花。
()

泉流不归山,雨落不上天。妾心死不回,金石无全坚。

白日经中街,飘忽沈西海。妾心日不如,长夜瞳瞳光不改。

()
读书庐山中,作郡庐山下。
平湖浸山脚,云峰对虚榭。
红蕖纷欲落,白鸟时来下。
犹思隐居胜,乱石惊湍泻。
()

落水萧萧带远空,冶城高处见秋风。重将白发游江左,依旧青山似洛中。

有客樽前谈梦鹿,何人天际慕飞鸿。荒墩寂寞埋秋草,犹自风流忆谢公。

()

青灯读倦阁遗编,见月多情又不眠。欲识此心虚妙处,沉沉户牖嫩凉天。

()
因和一首寄呈。
夸说洪都,西滕王阁,北豫章台。
对雨帘半卷,江横如旧,沟亭_压,梯上无媒。
但有江山,更无豪杰,拔脚风尘外一杯。
()

玄关击拆,抱一无离,知白守黑藏机。火运清风,三关过海轻吹。化液下成四象,作真汞、低浸华池。功九转,证黄金体就,神室辉辉。显现圆明正相,混人间天上,万变神奇。不有不空,不受垢染成疵。独擅念虚寂照,料本无、一物羁縻。真空用,显轮回颖脱,智剑高提。

()
壮心衰尽愧当年,刻意为文日几千。
老去读书聊度岁,春来多睡苦便毡。
梦归似雁长飞去,才短如蚕只自缠。
唯有闻诗尚思和,可能时寄最高篇。
()

何年突兀见此屋,结构凭高瞰河曲。春风吹客出京城,身世渺然犹粒粟。

平生壮怀独登楼,况有轩槛当城头。东郊日上宿雨散,北郭天净阴霾收。

()
天台四万八千丈,一根直下寒银浪。
青莲老子夜不眠,往往飞魂到其上。
诗情不灭流白云,千载重见戴叔伦。
莲花峰下赤城洞,芒鞵翻笑山中人。
()

驰驱孤负薜萝身,越境先从此间津。地界长河筑高岸,天留残月送行人。

中途改驾无鞍马,旅馆加餐得锦鳞。曾约连床摅别绪,陟冈知否雁来宾。

()
近传桂管置行营,想见临淮号令明。
书载舞干文德远,曲名破阵武功成。
小儿队整遗风在,大将坛荒旧址平。
未得军前实消息,强歌安得有欢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