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端公北使。宋代。梅尧臣。出聘天王使,来乘御史骢。驰车看燕妇,貂扇御胡风。俗与华人似,言从左衽通。罽庭观拜舞,不以未央中。
《丁端公北使》是宋代梅尧臣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出聘天王使,来乘御史骢。
驰车看燕妇,貂扇御胡风。
俗与华人似,言从左衽通。
罽庭观拜舞,不以未央中。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丁端公北上使命的场景。他乘坐华丽的马车,搭乘着一匹名为“御史骢”的千里马。他驰骋于北方的大地,观赏着燕地的美丽女子,在胡人的风俗中,使用着华人的礼仪。他在未央宫的罽庭(宫中的观礼台)上观看舞蹈,但并不是在宫殿的核心区域。
赏析:
这首诗词展示了丁端公北上使命的情景,通过描写他驾车、观赏美景、体验异域文化的过程,表现了他身份的高贵和对美的欣赏。诗中的“御史骢”是一种官方马匹,象征着他的身份地位。他在北方观赏燕地的美丽女子,这里的“燕妇”可以理解为北方女性的代表,展示了北方地域的魅力。他使用的“貂扇”也暗示了他的身份高贵。诗中提到的“胡风”和“华人”的对比,突出了丁端公作为南方人在北方使团中的独特身份。他既能适应北方的风俗,又能保持自己的身份和文化传统。最后,他在未央宫的罽庭观看舞蹈,虽然不在未央宫的核心区域,但也足以显示他的身份地位。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具体场景和细节,展现了丁端公北上使命的豪华与独特之处,同时也表现了他作为一个南方人在北方的体验和适应能力。这首诗词既有历史意义,也展示了作者对异域文化的兴趣和对美的追求。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凭李忠州寄书乐天。唐代。元稹。万里寄书将出峡,却凭巫峡寄江州。伤心最是江头月,莫把书将上庾楼。
湖山十咏。宋代。王希吕。瑟瑟轻冰拆御沟,沟边柳色弄春柔。数声啼鸟破幽梦,断送西湖寻旧游。
送杜尉秩满还天台。宋代。刘宰。眼看时事废因循,官路三年子独勤。袖有新诗频教我,邑无长策可留君。向来过计尤周陨,此去何时静楚气。未必诗书尽虚语,勉哉行矣张吾军。
拟古三首 其二。明代。张煌言。晦明本如毂,日日相推移。寒暄亦如环,岁岁迭乘除。白云自西来,告我商秋期;林皋色惨淡,蛩声哀似思。昔也苦炎威,今含摇落悲;天气始肃杀,草木讵能违!百卉欻披靡,宁复艳阳时!岂识持晚节,独有凌霜枝;寄言桃李子,慎勿恃芳菲!
踏莎行 咏钁。金朝。王哲。铁钁神灵,我心有则。随身应手开端的。种成大药称伊功,载生善果凭君力。绊倒恩山,打摧爱狱。是非烦恼频频斸。锐然敲碎珷玞顽,便令发出昆仑玉。
移官巴陵行有日矣书呈唐德舆程士和梁和仲于。宋代。赵蕃。只道花争发,那知雨较迟。病躯犹故絮,霜鬓益新丝。鄙性岂耽酒,写怀聊赋诗。经过顿能尔,无久溷公为。
谪岭南道中作。唐代。李德裕。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浪淘沙令(菊)。宋代。王炎。秋色满东篱。露滴风吹。凭谁折取泛芳卮。长是年年重九日,苦恨开迟。因记得当时。共捻纤枝。而今寂寞凤孤飞。不似旧来心绪好,惟有花知。
与太学诸僚宴集。明代。徐祯卿。艺苑开三径,閒僚散竹林。弦歌一以暇,春服共相寻。薄采漪皇泽,临风款道襟。高梧无杂蔓,呦鹿有佳音。藉草时倾酒,披衣或鼓琴。何妨惭点也,吾醉独狂吟。
郊庙歌辞。享龙池乐章。第六章。唐代。崔日用。龙兴白水汉兴符,圣主时乘运斗枢。岸上丰茸五花树,波中的皪千金珠。操环昔闻迎夏启,发匣先来瑞有虞。风色云光随隐见,赤云神化象江湖。
馆课沙堤行。明代。于慎行。汉家宫阙五云里,复道连绵正相倚。建礼门前绮陌开,铜龙楼下沙堤起。沙堤迤靡属东城,十里宫槐绿影横。街官闾吏传呼过,堤上堤下人不行。黄麻早下平津阁,万玉班高元宰爵。华毂遥从天上来,沙堤半自云中落。沧海桑田事未真,人间富贵等流尘。只言避世金门客,曾见沙堤几度新。
薛老亭晚归。宋代。曾巩。终日行山不出城,城中山势与去平。万家市井鱼盐合,千里川原彩错明。座上潮风醒酒力,晚来岩雾盖钟声。归时休得燃官烛,在处林灯夹道迎。
送人出都 其一。明代。边贡。五马翩翩百里来,念君长忆贾生才。离杯正苦中年对,祖燕还同上客开。夜市柝声连画角,月炉香篆剩残灰。明朝更约湖亭赏,看我披蓑上钓台。
柏乡雨花庵口占。清代。吴襄。雨花亭子上,坐饮赵州茶。古寺木初落,疏林日已斜。黄花应笑客,白发未还家。老衲若南去,乡山问九华。
寄王道士宗晋。元代。倪瓒。王君旧隐地,闻更结茅茨。鹤氅春裁苧,鹅群雪泛池。时歌绿水曲,不负碧山期。夜雨生芳草,令人起梦思。
夏日过诸子村居留赠。明代。释今严。入门暂相见,不负昔年闻。师友一堂内,须眉各自分。种松怀夜月,开阁待秋云。语及安心际,蹉跎欲愧君。
送隐上人还玉峰二首。宋代。释宝昙。西风已挂沐猴冠,人语溪声亦少宽。家有如山牛粪火,为君煨栗劝加餐。
七夕寄外。清代。宗粲。宝鸭香烧袅细烟,一弯眉月露婵娟。愁心似草锄仍茁,病骨如花瘦自怜。多恨人偏逢此夕,有情仙祗别经年。雏儿解向双星拜,助我相思更万千。
栟楮江滨,芙蓉一株发红白二色二首。宋代。杨万里。芙蓉照水弄娇斜,白白红红各一家。近日司花出新巧,一枝能著两般花。
松下。明代。王醇。莫言斯坐易,虽我亦来稀。野色不相忌,人颜安可依。鼠惊寒吹落,樵束乱青归。根下沉眠者,方知生世非。
石榴。宋代。郑獬。高枝重欲折,霜老裂丹肤。试剖紫金碗,满堆红玉珠。根虽传大夏,种必近仙都。题作江南信,人应贱橘奴。
岁暮感怀十首以馀年谅无几休日怆已迫为韵 其三。宋代。陆游。我壮已早衰,晨镜每惆怅。药物姑自持,耆老曷敢望。造物有乘除,贫悴博无恙。归乡更多感,朋旧尽凋丧。客来多避席,谓我丈人行。此意讵敢忘,报子以直谅。
过史相国坟。明代。陆廷抡。广陵城北一孤坟,云是先朝旧督臣。冢中断碑题汉字,路旁荒草拜行人。沧波呜咽三江戍,碧血凄凉万古春。一自前军星坠后,至今无复见纶巾。
还家寄邢德允。宋代。曾黯。年来已是饱知津,倦客空惊老大身。傍塞兵戈犹曩日,满园桃李又新春。半生飘泊成何事,一味痴顽略胜人。欲问洛翁功用处,梦中了了醉中真。
逍遥堂二首。宋代。王之道。独坐虚堂寂,烟销瓦博山。出游鱼自乐,飞倦鸟知还。花气清风远,槐阴白昼閒。逍遥入诗思,落笔笑谈间。
贺新郎(三和)。宋代。吴潜。了却儿痴外。撰园林、亭台馆榭,谩当吾世。红楯朱桥相映带,人在百花丛里。更依约、垂杨衬水。桧柏芙蓉橙桂菊,也还须、收拾秋冬意。闲会久,忽惊起。繁华寂寞千年地。便渊明、桃源记在,几人知此。双手上还银菟印,趁得东风行李。看_岭、鄞江澄霁。从此归欤无一欠,但君恩、天大难酬耳。嗟倦鸟,投林志。